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是20世纪末由法国DCNS集团建造,在法国海军服役的轻型隐身多用途护卫舰,该舰也是世界上最早全面引进隐身设计理念的军舰,可以说是隐身护卫舰的鼻祖。该舰上层建筑简约,外观简单,配有现代化的电子系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20世纪末,为了提高法国海军在专属经济区以及海外领地的巡逻能力,既可以在复杂的印度洋长时间远海航行,又能与法国航舰战斗群一起行动,担任法国经济海域和殖民地海域的维护工作,该舰从1988年签约购买,到2001年底一共服役5艘。
“拉斐特”级护卫舰长125米,宽15.4米,吃水4.8米,乘员140人,航速25节。排水量在3600吨左右,采用全柴动力装置,虽然在高速提速方面的性能比燃气轮机差,但是燃料消耗比较经济,自持力强,续航能力佳,强化了抗战损设计。武备设计也比较简洁,大幅度强化了对高速、高机动目标的拦截能力。
隐身性
“拉斐特”级护卫舰之所以成名,主要原因就是它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隐身设计的护卫舰,由法国DCNS集团设计建造,DCNS集团拥有世界知名的海防系统设计专家。“拉斐特”级护卫舰采取各种方式减少易被探测信号的散发,包括红外线、雷达、噪声等。它的上层结构外形与舰体都规避了尖锐棱角或复杂造型,轮廓线比较简单。
舰体部分采用倾斜设计,避免有任何垂直面。桅杆采用合金材料,而且呈倾斜的造型,将主发动机排烟口安装在桅杆里,避免烟囱造成的雷达散射面积大的问题。
“拉斐特”级护卫舰的舰面十分简洁干净,各种装备都尽可能收入舰体或采取其他隐身措施包裹起来。主机基座做了弹性处理,可以吸收震动和噪声;本级舰拥有极佳的肃静性,安静程度甚至超过美国海军标准。
本级舰主机废气先通过热交换系统与外界冷空气混合降温后再排出;烟囱外形也经过了精心设计,没有使用钢材而是使用了强化玻璃纤维,并使用特殊的绝热涂料;设有线圈抵消舰体的磁讯号。
自持力
“拉斐特”级护卫舰在增加自持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增大了各种物质的储备空间,能储存淡水60吨以上,外加舰上的淡水制造机每天具备制造36吨淡水的能力;直升机所用燃油可以储备80立方米;直升机零件库存量能支持6个月以上。
本级舰充分地考虑了舰上人员生活的舒适度,避免因舰上人员长期远离大陆在海上生活而导致战斗力与士气下降。
采用复合柴油机系统。柴油机用油节省,可以使“拉斐特”级护卫舰拥有很强的续航力。
“拉斐特”级护卫舰能在六级海况下进行直升机起降作业,且人员适居性和舒适度不受任何影响。
抗战损能力
“拉斐特”级护卫舰在抵抗战损方面进行了强化。上层结构采用了气密堡垒式设计,具有核生化防护功能,水线以下的舰体则采用了双层船壳,以确保上层建筑坚固、下层船体结实。该舰还对舰体的重要部分增加装甲以提高强度。
由于英国“大刀”级护卫舰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在马岛海战中受攻击后船体起火燃烧,因此“拉斐特”级护卫舰的前段上层建筑结构采用了钢材建造,末段机库结构则使用质轻而耐热的新型玻璃纤维强化塑胶材料制造。
“拉斐特”级护卫舰的损管中心设有集中控制的计算机损管系统,可统一收集整理舰上所有损管信息,指挥和协调全舰的损管工作,从而大幅提升遭受战损时舰只以及舰上人员的存活率。
“拉斐特”级护卫舰安装的武器并不多,但是短小精悍。防空方面,该级舰的防空力量比较强大,一具八联装“响尾蛇”防空导弹发射器,可以大幅强化对高速、高机动空中目标的拦截能力,其最大射程为15千米,射高6000米,速度3.6马赫,最大机动过载35G。除了发射器内8枚备射弹之外,全舰共储备24枚“响尾蛇”导弹,照射雷达与光电追踪装置靠中央制导模式导引。
近防方面,配备一门100毫米舰炮以及两组四联装“飞鱼”反舰导弹发射器、两门20毫米火炮。
反潜方面,“拉斐特”级护卫舰的反潜力量较弱,只有一架反潜直升机。除了直升机外,该舰上没有任何舰载反潜武器和反潜作战系统,也没有声呐系统。
“拉斐特”级护卫舰的隐身设计对20世纪90年代起各国军舰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隐身成了作战舰艇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此后各国新设计的舰艇,一个比一个重视隐身技术的应用。无论各国的隐身技术怎么提升或变化,在抑制红外线、雷达或声噪讯号等方面的措施和理论都脱离不了“拉斐特”级护卫舰的技术范畴。
隐身固然重要,但是必须付出代价。比如说雷达外形的隐身,采取的措施是将装备收入舰体,尽量减少舰面上的装备,这就意味着必须占用更多的舰内空间,同时也对舰上其他装备的布置造成不便。换句话说,容纳相同的装备,隐身设计的舰艇必须占用更大的舰体容积,也就是说需要提高排水量,相应地也要加大动力,从而导致成本的上升。
又比如,舰体向内倾斜会缩减可用的甲板空间,要搭载同样的设备,舰体必须增加尺寸。有些隐身设计,将舰艏船舷向上收缩,海浪更容易冲上甲板,导致舰船的抗浪性能减低。因此,护卫舰的隐身与成本要综合考虑,只能根据具体实际需求,以及本国的经济实力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