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合肥产业园区发展在创新的浪潮中不断推进。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工业空间,积极围绕“科技+产业”模式,扎实推进“工业上楼”工作,推动企业的集聚与协同,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为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产业”构筑“智造高地”
今天的科技,未来的产业。
为加速构筑“智造高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合肥经开区)紧紧围绕“3+6”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区域发展的前瞻性,更为不断加速创新,“智造”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合肥经开区正积极打造“两湖科创圈”,并建设大学城科创聚集区。这些努力旨在汇集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及人才,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区内的科技园区、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该区专注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及多个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构筑“智造”的新引擎。
“智造”正在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走进合肥经开区联宝科技生产车间,在一条被称为“哪吒”的智能生产线上,看不见一个工人。“这条线集中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5G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超过90%。”联宝科技一位技术负责人介绍。前不久,“世界灯塔工厂”名单公布,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海尔合肥创新产业园双双入选。
与此同时,“智造”也在加速新兴产业的聚势崛起。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红利,正在合肥经开区蓬勃释放。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建立了新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并与小鹏汽车、地平线、国轩高科等中国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首位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合肥经开区已汇聚了80多家“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拥有大众、蔚来、江淮三大整车企业,形成了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与自主品牌“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一发展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的产业竞争力,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产值在近四年中增长了3.2倍,预计到2025年,合肥经开区的整车产能将实现翻番。
在经开区,安徽精一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到国家级的“三级跳”,仅仅用了5年时间。
除了精一门,关于创新的“国字号”荣誉,2023年,合肥包河经开区收获满满:中关村协创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获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河汽车智能电控装备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泰检测获评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合意环保、天鹅制冷、碧华汽车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创新带来的不只是荣誉,更有发展的质量与速度。有“安徽工业第一区”之称的合肥经开区,诞生了合肥首个千亿元产值、安徽首个百亿美元进出口企业,也是安徽首个千亿元GDP开发区。今年上半年,经开区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GDP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6%
“寸土”生“寸金”推进“工业上楼”
土地作为园区发展基础要素保障与支撑,如何节约集约利用事关发展质量和效能。
“工业上楼”是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打造高品质工业新空间,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所谓“工业上楼”,是指将传统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楼层,形成一个垂直化的空间形态,也被称为“摩天工厂”“空中厂房”。但这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堆叠,更是产业链的创新提升。一栋楼是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就是一个高品质的先进制造业生态圈。
2023年5月,安徽省发改委公示了首批“工业上楼”试点名单,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合肥高新区”)等三家开发区成为全省“试验田”。
作为全省最先试水“工业上楼”的开发区,合肥高新区以产业导向、服务导向精准布局,扎实推进“工业上楼”工作,让“寸土”生“寸金”。在南岗科技成果加速器项目规划设计时,项目建设单位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就多次调研,厘清企业对工业厂房的实际需求,在层高、荷载、吊装空间、收发卸货空间方面都做了特别设计。
其实,在合肥高新区,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早有成效。2023年,该区以仅占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2%的GDP和超20%的税收,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税收和利润分别达到89万元和108万元,均为合肥市的两倍、全省的四倍以上,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生力军。
园区内的中安创谷项目一直在践行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该项目总占地15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分六期进行建设。目前,项目一、二期已建成多层和高层产业用房,容积率高达1.9,三期的规划容积率更是达到了2.6。这一系列措施,为科技型企业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截至目前,中安创谷已经招引和培育科技型企业636家,聚集各类科技创新人才超过8000名,入驻率稳定在98%以上。2023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70亿元,亩均产值达到7141万元,亩均税收高达208万元,彰显了创新园区的强大生命力。
打造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是安徽综合改革试点在保护资源、保障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之举。合肥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加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集中建设服务配套设施,推动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发展。
合肥的产业园区在创新驱动和高效利用土地的双重引领下,正在为区域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与推进“工业上楼”模式,这座城市不仅实现了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更在新兴产业的崛起中展现出无限潜力。未来,合肥将继续秉持创新为先的理念,逐步巩固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谱写出属于新时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