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线双反馈”的课程思政体系探究

2024-11-29 00:00:00曹冰玉周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7期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应用技术(Python) 课程为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深度浅、广度窄的问题,分析思政融合模式的现状,提出基于“双线双反馈”的课程思政体系模式。文章从整体内容出发,阐述设计理念,确定思政、知识双线并齐的教学方法,设计“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体系,从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Python;计算机应用技术;思政融合;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7-0115-03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思想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1]。2020年5 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战略举措是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抓住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2]。

2023年,Python语言在IEEE Spicture年度编程类语言榜单中的排名仍遥遥领先。作为一种高级通用脚本语言,Python有着很多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优点,其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免费开源,可移植性好这些特点让他深受大众欢迎,成为各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的通识教育类课程[3]。Python作为一门基础类课程,其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知识目标是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控制结构、函数调用、标准库及第三方库的使用;能力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够学以致用,使用Python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复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技强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国家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让学生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本文通过“知识”和“思政”双主线去优化课堂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辅线反馈课堂效果,以期不断完善,提升教学质量[4]。

1 思政线总体设计

1.1 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Python语言因其有跨平台性和大量第三方库的支撑,被称为“胶水语言”,可以作为一种中介语言连接系统,隐喻“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难折断”的道理[5];吉多为打发圣诞节无聊时间,构思了个解释器,创造了Python语言,隐喻“做事不能光停留在设想层面,要把想法落到实处,才能行之有效”;Python语言的缩进、标识符命名规则告诉同学们做人做事要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ython语言与其他语言对比虽简洁易书写但运行速度较慢,这告诉学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要接受不完美;程序设计语言的分支结构告诉学生,人生处处是选择,要擦亮双眼,选择最对那一条。Python知识点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梳理知识点,能挖掘出大量的核心价值观,将他们融入课堂中,更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纳程度。

1.2 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教师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是要注重塑造学生的个人品质,Python 的设计原则和许多特性都源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思政的导入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本文以“爱”为主题,分四个小模块儿罗列融入生活中思政元素的案例,见图2。

除此之外,课前的每一段感恩祖国,热爱国家的视频都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现在网络异常发达,学生已经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生活、爱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塑造;爱父母,鼓励学生不再只是嘴上说说,节日小礼物,一通问候的电话,都会让父母热泪盈眶;健康是生活之本,爱自己就要定期锻炼,健康的身体才是未来的本钱。这些微小的提示,都会在学生心里激起涟漪,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更好的学生。

1.3 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法

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思政融入生搬硬套,学生一知半解,既达不到“育人”功能,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6]。案例式教学可以拉近学生和课堂的距离,让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政元素的融入交相辉映。教师将班级划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配,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布置引入带有思政元素的案例,例如:天天向上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受“努力”带来的价值。

除此之外,课件展示也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的内容,将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生哲理凝结成金句,放入PPT中,与知识点相结合;也可以用配图的形式将蕴含正能量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触动学生,感悟人生。

2 知识线总体设计

2.1 课堂内容的优化

计算机语言编程类课程知识点庞多、抽象且枯燥无味。刚接触编程语言的学生底子薄弱,学习的热情很容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被磨灭,无法踏入入门的行列。根据Python语言对理论要求相对较低,对实践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将授课内容重新进行梳理,总体分成两大块儿内容,一部分关于“数据”,一部分关于“语法”,如图3所示。分解之后,Python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让学生们感受到Python的实用性,增加学生对Python语言的感兴趣程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语法学习方面,Python个别语法与学生们高中时期接触过的其他编程类语言类似,在授课过程中,应重新对课堂时间进行分配,对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应当简单讲解。反之,没有共同之处的知识点应多花费时间详细讲解。通过对教学重点、难点时间的重新分配,教学过程就更能够匹配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授课思路的优化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案例式教学以设计为主线,编程为驱动,通过对案例的引入和讲解,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教学,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穿插。比如,在讲解第二部分缩进、标识符命名、保留字和赋值语句的内容,通过“温度转换的实例”将知识点串起来,要求使用两个不同的温度体系去表达同一个温度值。这个实例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告诉学生:“衡量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的道理。这个案例在学习字符串和分支语句的时候还会不断强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3 评价反馈机制

前期通过“思政”和“知识”两条线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现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改革的效果做出评价,以期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地做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单位评价四部分组成。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由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

3.1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1) 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教学改革的效果。让学生参与评教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中去。学生评价主要是学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中包含学院本科、专科所有课程、班级及任课教师,由学生对上过的所有课程进行评价。在评价之前,学院需要对学生填写的评价表进行宣讲,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本着对学校、老师、本人负责的心态,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2) 督导评价。督导专家由本学院返聘教授组成,他们教书育人年限较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书经验,由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价,更能够体现出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各位督导专家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直接观察,通过教师在课堂里面展示出来的教学过程和行为,对教师的课堂质量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3) 同行评价。同行评价由各个课程组进行实施,相比其他人,同行更清楚这门课的重点、难点,明白这门课融入的思政点是否合理,思政点与知识点的融合是否水到渠成,最终课堂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同行评价根据教研室人员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检查等形式开展,各教研室统筹进行安排,在教研室会议上,各位老师可以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4) 教学单位评价。教学单位评价由学院在学期末的时候通过集中审议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学单位评价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师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材料的制定和完成情况、试卷的命题、审核、监考、成绩录入等情况和教学事故和教学失范的情况。旨在全面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3.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 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指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情绪和态度持续性地去做记录,从而综合评判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对课堂内容、课堂实施手段进行调整。为准确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分成了量化的评价和质性的评价两个方面。量化的评价参考学生课前布置线上预习资料的点击率,观看时长及预习题目作答情况去判断。质性的评价参考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合作情况和最终成果展示情况去做评判。过程性考核评价的设置,能够及时,多次地对学生做出评价,打破期末考试一锤定输赢的刻板印象,对学生的评价更公平、更客观。

2) 终结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核评价指学生的Python程序课程期末考试,主要是在一学期的最后整体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本门课采用的考试形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程序填空题和编程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终结性考核评价和过程性考核评价相互补充,以求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双线双反馈”对课程思政体系进行探究,首先,知识线为主线,要求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但不能削弱对课程知识的传授力度。撰写课程大纲时,需要捋出一条清晰的知识线,围绕要学习的知识点,凝练思政元素,设计适合的授课方式。其次,思政线为辅线,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够凝练出思政元素,但思政元素的嵌入一定要润物细无声,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再者,教师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双反馈线能够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达到真正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7-22].https://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路龙宾,孙家泽,滑文强,等.兴趣驱动、能力导向、价值引领的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24(2):177-182.

[4] 徐志英.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船舶职业教育,2024,12(1):44-46.

[5] 于世华,凃云杰,张君.基于“两线四融入” 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4(3):187-192.

[6] 马慧颖,金一宁,韩雪娜,等.立德树人目标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探究:以公共基础课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60-63.

【通联编辑:王 力】

基金项目:2023 年新疆科技学院校级思政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Python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KCSZZD-23-01) ;2022 年度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XJGXPTJG-20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