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在你还是小小孩的时候,你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人一样,会哭,会笑,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莫言小说中描写植物的片段语句,一起细细读,慢慢品,领略莫言描写草木花果的一些技巧,重拾儿时的那份“万物有灵”的独家感受,让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都灵动起来。
咱们先来读一读莫言笔下的荷花。
第一处选自《红高粱家族》:
湾子里的水绿如翡翠,没有一丝皱处,那几株白色睡莲安详镇定,几点露珠凝在紧贴水面的莲叶上,像珍珠般圆润。
第二处选自《夜渔》:
这时,我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幽香来自河沟,沿着香味望过去,我看到水面上挺出一枝洁白的荷花。它在马灯的光芒之内,那么水灵,那么圣洁,我们家门前池塘里盛开过许许多多荷花,没有一枝能比得上眼前这一枝。
荷花,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生为“活化石”,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夸赞着。如果荷花真有灵性,估计自传都不用自己写了,那么多的代笔作家,把自己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写了个遍。莫言也不例外。
第一处的荷花描写很细致,好像一张静止的画:水是翠绿翠绿的,花是安详镇定的,露珠是圆润剔透的,这句话中出现的三种景物,几乎是一动不动,完全静止的。这种静物描写,在我们很多写荷花的文章中是很少见的。
第二处的荷花描写,调动了我们的感觉器官:由嗅觉带动视觉,淡淡的幽香好像知道路一样,钻进主人公鼻子里,循着味儿,才找到那一朵荷花。更传神的是,这朵荷花不知是在梦里开的还是在现实中开的,它的香味和相貌是荷花,但同为荷花,偏偏这一朵那么洁白,那么圣洁,是主人公见过的荷花里最有特色的。这一处描写,像极了一个醉酒的人,在似梦非梦间欣赏这一朵荷花,奇怪的是,竟没有其他荷花来抢它的风头,独树一帜,非它莫属。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独一无二”。
孩子们,越常见的东西,越要写出那种独特的感觉。我们可以从感觉的变化、远近、上下、内外、现实和想象等方面展开,而不是直白地叙述。否则景物大咧咧地摊在你面前,毫无美感可言。
因为花美丽,所以才有魅力,让那么多人不惜赞美。可你知道吗?莫言笔下的植物,写得比较多的不是一些美丽的花,而是农村里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尤其是“高粱”。
在《红高粱家族》里,高粱是千姿百态的,可以说,莫言对高粱总有一种偏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第一处:
站在河堤上,抬眼就见到堤南无垠的高粱平整如板砥的穗面,它们都纹丝不动。每穗高粱都是一个深红的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一个大度的思想。
第二处:
道路两边,板块般的高粱坚固凝滞( zhì),连成一体,拥拥挤挤,彼此打量,灰绿色的高粱穗子睡眼未开,这一穗与那一穗根本无法区别,高粱永无尽头,仿佛潺潺(chán)流动的河流。道路有时十分狭窄,沾满蚜虫分泌物的高粱叶子擦得轿子两侧沙沙地响。
这两处对高粱的描写,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高粱的种植面积非常辽阔。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第一处的高粱是成熟的,是极度安静的;第二处的高粱尚未成熟,是流动热闹的。同一片高粱地,因为描写的时间段不一样,高粱的生长阶段也不一样,作者的感觉就不一样。成熟的高粱,“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一个大度的思想”,这是大镜头的描写,就好像有人用无人机飞越高粱地上空,拍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高粱,这高粱整齐端庄、严肃认真,真有哲学家的味道。再看看未成熟的高粱,还是青灰色的,叶子“沾满蚜虫分泌物”,这是特写镜头,就像我们平时科学课上老师做实验一样,都能看到昆虫行动的轨迹。
这一熟一生,一静一动,一粗一细,对比之中见差别,差别之中见情感。若不是作者深爱着这片高粱地,怎会花费大篇幅的笔墨,对高粱进行航拍、特写一样的描述呢?
除了高粱,还有许许多多被莫言的笔墨触碰的草木花果。
他写牵牛花:
走在胡同里,我看到那道由高粱秆夹成的篱笆已被风雨打倒在地上,篱笆上蓊郁(wěng yù)的牵牛花泡在雨水里,紫色的粉红色的牵牛花从水中擎(qíng)起来,对初晴的天空,好像忧悒(yì)地诉说着什么。
他写棉花:
棉花收购旺季已过,田野里的棉花擎着五瓣的淡黄色花壳,显示出即将牺牲的悲凉与轻松。
他写柳树:
那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厂外的柳树脱光叶子,垂着柔软的枝条,像一排排默默肃立的革命英雄。
你听听,牵牛花在“忧悒地诉说着什么”;你瞧瞧,弥(mí)留在田间的棉花梗“显示出即将牺牲的悲凉与轻松”;你感受一下,柳树“默默肃立”时在想些什么。每一种植物,都充斥着不一样的情感,就好像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一样,有血有肉,饱含生命的张力。
其实,每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魅力,这就需要你用锐利的双眼,去发掘每一株草木的美,去聆听这些花花草草在说些什么。你甚至还可以渗入植物内心,把自己当做是草木花果,当经历发芽、生长、盛开、凋零的阶段时,你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棵树,这朵花,这个果,就披上了你为它们特制的外衣,点缀上了你的情感色彩,那便是独一无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