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重生记

2024-11-28 00:00:00陈星岚张吟丰朱彦陈佺
方圆 2024年19期

红二方面军长征誓师出发地旧址坐落在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来源:受访者供图)

走在湖南省桑植县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县城两条主干道分别被命名为“帅乡路”和“长征路”,几乎每人都能哼上几句与红军有关的桑植民歌,都能讲几段革命故事。

是什么让红色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2024年9月,《方圆》记者踏上了这片见证历史的红色沃土,在一栋见证着中国近百年历史与贺氏家族人革命斗争的贺氏住宅前,找到了答案。

红色文物面临损毁

贺氏住宅即罗峪整编旧址,位于桑植县谷罗山乡学堂堡村。这里被称作“九山半水半分田”,群峰环绕、沟深壑险。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当地老百姓将这里通往山外的道路称作“通天路”。

贺氏住宅于清朝末期建成,为贺龙亲族所建。房屋由三栋独立的土家“一”字形建筑组成,通体由木头建成,占地面积约343平方米,有木屋12间。据介绍,当年这栋住宅建成后,贺龙经常带着自己的部下来这里小住。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利,刚刚入党不久的贺龙坚定地表示:“我心不甘,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192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由贺龙、周逸群等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返回湘西发展革命武装,建立工农政权。于是,贺龙率部下辗转回到桑植县联络旧部。不久后,桑植起义爆发,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兵力围攻桑植县城,桑植起义连续三战失利。

面对暂时失利,贺龙深陷沉思——原来聚集起来的部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加上思想并未统一,很难打胜仗。为了加强对部队的统一领导,1928年8月,贺龙率部1500人前往罗峪,在此宣布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史称罗峪整编。贺龙说:“要将党的领导从上到下贯穿到底,使部队拧成一股绳。”通过罗峪整编,建立起党对这支部队的绝对领导,工农革命军由此逐步走向正规化、革命化、军事化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桑植县人民同反革命武装进行了长达8年的武装斗争,很多桑植本地的父老乡亲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自发跟随贺龙一起走。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县出发,开始战略转移。1936年7月5日,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据不完全统计,10万多人口的桑植,共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地方红色政权,将自己的命运与风雨中的祖国紧紧相连,2万多人跟随贺龙参加革命,4000多人踏上了长征路,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

在贺氏家族中,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艰苦而危险的革命斗争中。贺龙纪念馆副馆长覃章衡告诉《方圆》记者:“在新中国成立时,贺家一共有108位烈士,贺氏宗亲有2050位烈士。一个家族,在前辈率领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牺牲了这么多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堪称奇迹。”

如今,时光过去近百年,贺氏住宅已经成为革命文物。在住宅屋外的木质大门边,还依稀可见红色五星,其中蕴含着不少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记载着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

贺氏住宅属于私人产权,86岁的刘婆婆是第三代宅主。她18岁时嫁入贺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近70年的时光。刘婆婆说,在这栋住宅里,听长辈们讲了很多年的红色革命故事,这些故事早已深深刻进了她的心里,融入了她日常的生活中。

走访期间,刘婆婆深情地向《方圆》记者讲述着这栋住宅几十年的变迁,从罗峪整编到新中国成立,后来住宅改造成了食堂又变成了生产队,再后来由生产大队经过土地承包到个人……2019年2月,罗峪整编旧址被公布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4月,桑植县检察院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监督专项活动,对全县的红色遗迹进行了寻访走访。走访时,检察机关发现罗峪整编旧址存在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保护标识设置不明显等问题。

发现线索后,桑植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多次前往旧址实地查看。“这栋历经近百年的房屋虽然经过多次修葺,但整体状态依旧不佳。前后院杂草满地,进入东头房屋,其内部因为年久失修毁损更是严重,东西两房连接处房柱裸露,房梁等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虫蛀情况,墙体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桑植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刘丽娜告诉《方圆》记者。

经过深入调查,检察机关发现这栋住宅房顶的青瓦已经破损并露出了木头,多处房梁处面临倒塌,因房梁老化得太严重,刘婆婆的家人重新支了一根木头来支撑房梁。每到下雨天,住宅都会面临着漏雨严重的情况 。与此同时,罗峪整编旧址虽然已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屋前仍悬挂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

刘婆婆说,由于住宅年久失修,她的家人曾经想把这栋住宅拆掉建造其他房屋,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最终没能拆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私人房屋一旦被定为文物,意味着该房屋具有了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并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在此情况下,私人房屋的所有者需要遵守相关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我们经济能力有限,拿不出这么多钱对住宅进行整修,也担心万一哪天房屋塌下来……”刘婆婆的家人说道。

这一系列情况不仅破坏了贺氏住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庄严肃穆,也让这栋记载着红色历史岁月的革命文物濒临灭失。为了帮助贺氏住宅渡过难关,检察机关调阅了关于贺氏住宅的历史资料,询问贺氏家族成员等相关人员,最终认定了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为桑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2年5月6日,关于桑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对桥自湾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保护管理不履行监管职责损害公益的情况被正式立案。

检察机关认为,桑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作为县级人民政府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文物保护主管工作,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切实有效地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未对罗峪整编旧址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导致该旧址疏于管理,修缮工作缺失,致使有损毁的文物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持续受到损害。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是红二军团前身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诞生地,该旧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我们检察机关作为公益代言人,始终将文物保护责任扛在肩上,确保革命血脉得到赓续。”桑植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符婷说。

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修缮旧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2022年5月18日,桑植县检察院向桑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如下:第一,及时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积极协调,采取维护、修缮等措施对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贺氏住宅予以保护;第二,建立常态化管护制度,确保升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贺氏住宅处于良好状态,方便公众参观瞻仰。

革命文物修复工作是传承、保护红色文化的关键。收到检察建议后,桑植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整改。

整改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由于革命文物建筑修葺在施工、用料方面的要求很高,且贺氏住宅所用木料为多年前的传统老旧木,其结构因其材料性质易受潮、变形,修缮维护所需资金要远高于普通房屋。

为此,检察机关多次与相关部门开会研讨,大力筹集资金。最终,在桑植县委、县委政法委等多单位的帮助下,很快筹集到了资金300余万元,并找来专门文物修复机构,对贺氏住宅进行了全面修缮,力求在还原住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不破坏它的美感。

在对住宅修缮的过程中,文物修缮机构保护木结构的原结构体系,对于房梁外露的情况和房屋构件的损坏,采用同质材料,用局部修接等方法对房屋进行加固。房屋加固之后,考虑到木质文物在相对较高的含水率下,极容易发生虫蛀和腐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文物表层做了特殊的防霉、防腐、防蛀处理。经过修缮后,贺氏住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经过桑植县检察院与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有效解决了文物保护工作中资金不足、管理松散等难题。

2022年11月,检察官再次来到这片旧址开展“回头看”工作,发现这片房屋的问题得到解决。三栋木质房屋连成“一”字整体,屋内文物陈列整齐,保护范围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旧址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妥善修复。刘丽娜回访的时候发现,原先屋顶缺失的青色瓦片也被翻新成了红色,数量也增加了不少。院前和院后杂草已经除去,还种上了桂花树和樟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桑植县检察院还组织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整改情况跟进监督,确认旧址已悬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房屋多处毁损均已修缮到位。案件办结后,罗峪整编旧址被列为张家界市、桑植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家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全锦程表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的遗址,正在遭受风雨侵蚀,亟须采取抢救性措施加以保护。桑植县检察院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监督专项活动,旨在通过依法保护树立全社会保护红色资源的共识,这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桑植县老红军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来源:受访者供图)

红色革命“歌谣”经久不衰

为了罗峪整编旧址能更好地被保护,桑植县各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将其产权进行收购。刘丽娜告诉《方圆》记者:“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有步骤地推进革命文物产权收回。”

提及住宅可能被收购的情况,刘婆婆及其家人表示理解。“作为红色后代,我们也义不容辞地要为家乡的红色建设贡献力量,将房屋收归国有也是对房屋的另一种保护。”刘婆婆的家人说。

当《方圆》记者近期来到这片已经修缮完毕的贺氏住宅时,发现住宅的后面有几栋新的房屋正在修建。刘婆婆告诉《方圆》记者,自己有五个孩子,目前大女儿已经退休,准备带着家人搬来和她同住,等到后面的房屋建成,就和女儿搬进去,这样不仅能和女儿、外孙共享天伦之乐,也能让贺氏住宅得到更好的保护。

2024年3月,桑植县检察院督促保护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相关典型案例。今后,随着罗峪整编旧址的对外开放与广泛宣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及人民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教育,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与崇高精神。

符婷说:“不仅着眼于旧址的物质修复,更着眼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督促行政机关加强旧址的保护与管理,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2024年开始,桑植县检察院继续开展全县红色资源保护的工作,激活全县散落在各处的红色记忆,包括红军医院旧址、兵工厂旧址等。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进来,通过开展红色旅游线路、创作红色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宣传红色文化。据统计,桑植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个,其中革命文物18个,烈士陵园12处,烈士墓240座。2022年9月以来,桑植县的诸多革命文物中,被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处,2023年接待112万余人次开展红色教育,同比上涨162%。

有人说:“在大山深处的桑植这片土地随意伸手掬起一捧沙砾,里面都有星辰般闪耀的红色印记。”如今,桑植县越来越多的革命文物被保存了下来,继续守护着荡气回肠的红色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