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会议旧址终于得到修缮

2024-11-28 00:00方菲郝雪张烨贾文娟
方圆 2024年19期

洛川会议旧址是一座小院,这间窑洞就是当年的会议室。(来源:受访者供图)

洛川会议纪念馆的主院落,是一个具有浓郁陕北特色的小院,简朴而整洁,坐北朝南两孔砖窑洞就是当年洛川会议的旧址。左侧窑洞为当时的会议室,右侧为毛泽东同志旧居。

遥想87年前的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洛川会议就在这间面积不大的窑洞里举行。当时,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20多位领导人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地处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之间,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0公里,占地面积19869平方米、建筑面积940.6平方米。洛川会议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和国家3A级别景区。除了会议旧址,还有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肖劲光、警卫排总务处等旧址12个院落25孔窑洞、27间瓦房。

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说:“当年开会的会址原本是当地老乡家的窑洞,为了支持革命事业,老乡将私塾学校的窑洞借给革命先辈们开会。四张八仙桌拢成一排,旁边放上凳子椅子,就成为洛川会议的会议场所。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红军将领共22人,他们围桌而坐,筹划救亡大计,共商抗战伟业。”

据洛川会议纪念馆宣教室负责人陈晓云介绍,自纪念馆建馆以来,先后接待了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该馆免费开放后,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左右。

革命文物有垮塌风险

跟随解说员的脚步,《方圆》记者走进了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院落虽然已经基本上收拾整齐,但新旧补修的痕迹尚能辨认。

工作人员告诉《方圆》记者,洛川会议期间,警卫队旧址3号院为东北军机枪连和手枪排办公驻地。过去的3年里,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不是如今这般整齐的模样。

2021年10月初,洛川地区出现多日强降雨。连续的强降雨使得土壤含水极度饱和,土壤在饱和状态下,窑洞的地基变得十分松软,加上屋顶承重达到极限,纪念馆值班人员在巡查时发现发现警卫队旧址3号院两孔窑洞的窑邦(窑洞的侧面)、窑背(窑洞的后面墙体,以及窑洞顶上的外面)部分已部分垮塌,窑洞随时都可能垮塌,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10月4日,洛川持续强阵雨。正值国庆节期间,单位的同志都在轮休。”纪念馆负责人说,随着雨势越来越大,纪念馆立即将所有休假员工召回。所有员工全穿上雨衣,架起木梯,爬上窑背,把纪念馆的每间窑洞都盖上了塑料布。

陕甘宁地区的汛期通常是从每年6月开始到9月底。当时,由于多次遭受暴雨灾害,当地很多窑洞都出现一些损毁。

2021年10月雨季后,纪念馆工作人员对于洛川会议旧址及12个院落进行了检查,再次确认警卫队旧址3号院的两孔窑洞有坍塌风险。

纪念馆工作人员说:“问题发生后,我们立即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在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内部使用杠椽在中部做支撑,将窑洞从中间顶起,又使用塑料篷布覆盖窑洞顶部,用塑料布把主体全部进行了补救保护,并且将该院落临时封闭。然而,由于雨势太凶猛,这些措施也未起到多大作用……”

由于洛川会议纪念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和国家3A级景区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最终修复方案依规定应由国家文物局负责审批。

两年时间仍未修复

2021年10月底,洛川会议纪念馆向上级单位上报了洛川会议纪念馆灾后维修项目计划书。然而两年下来,资金未下发,纪念馆也一直未实施修缮。

2023年9月,洛川县检察院在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中,发现洛川会议纪念馆警卫队旧址3号院仍被一排排护栏围住,确认该处窑邦、窑背出现部分坍塌,灾后纪念馆将该处临时封闭,当时仅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保护受损文物。

洛川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曾数次对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进行现场勘验、调查。无人机从不同拍摄角度对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垮塌程度进行取证,对于这些情况,检察官也口头提示洛川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下简称洛川县文旅局)。

《方圆》记者翻开检察官到现场时拍摄的照片资料。在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上,彩色塑料棚布的一段已经在残垣处扭成麻花,一端因被风雨卷翻耷拉在树丛草堆上。从内外部都可以看出,窑洞后壁坍塌、黄土层裸露,窑洞并未得到有效保护。

考虑到文物受损已有两年之久,洛川县文旅局怠于履行洛川会议纪念馆警卫队旧址3号院内窑洞背墙坍塌监管职责,检察机关认为红色文物存在二次垮塌风险,于当年9月8日立案。

办案检察官分析研究了文物受损情况:“窑洞坐南面北,窑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东边窑背垮塌了一部分,窑洞后背墙和南边后背墙有垮塌,从窑洞前后能够贯通式看到损毁情况。能看见馆内工作人员采取的临时措施,是用成年人胳膊般粗的棍子撑着窑顶,防止窑顶整体垮塌,顶部和侧面被塑料篷布覆盖着。”

检察官走访纪念馆时,洛川会议纪念馆副馆长表示:“陕北乡镇地区窑洞构造和材质是黄土挖掘、垒制的,强降雨发生后,洛川县范围内大部分窑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发现警卫队旧址3号院的问题后,我们已经履职,在围墙外面弄了保护围栏,准备对受损窑洞进行施工修复。我们也于2021年10月底上报了灾后维修项目计划书,资金还没下来,现在也没钱开展全面保护修复工作。”

实际上,由于陕西境内亟须抢救性批复的文物资源不在少数,批复流程较慢,洛川会议纪念馆的文物修复资金短期内无法到位。

文物修复需要专业机构来设计、施工,需要一大笔费用,还可能涉及多专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学、艺术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由于文物本身的脆弱性和历史价值,修复工作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和精细的操作,文物修复的费用确实可能非常巨大。具体费用主要取决于文物的损坏程度、修复的复杂性、所需材料和技术等因素。

之后,检察官又去洛川县文旅局了解情况,文旅局负责人表示:“2021年,我们已经将情况上报。洛川会议纪念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申报程序是由县级文物局上报到市级、省级文物部门再到国家文物局,层层上报,耗时长,比较繁琐。我们也在等待资金和批复回来,资金到位不了,就开不了工,这是目前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无法修复的主要原因。”

在通过现场勘验、无人机取证、走访纪念馆、相关行政机关等方式查明案情后,2023年9月15日,洛川县检察院向洛川县文旅局提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对洛川会议纪念馆警卫队旧址3号院窑洞的保护管理职责,尽快整改,避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继续受到侵害。整改期限为两个月。

洛川县文旅局收到检察建议后两个月内,未向洛川县检察院回复。洛川县检察院跟进监督发现,受损窑洞未启动任何修缮工作。

提起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

作为行政公益诉讼案起诉,延安洛川区域分南片和北片两个片区,南片的集中管辖院是富县检察院。根据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相关规定,洛川县检察院将此案移送富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洛川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洛川会议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具有历史转折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的会议,为中华民族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伟大贡献。(材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2023年11月,洛川县检察院检察官和富县检察院检察官进行了二次现场勘查,洛川会议纪念馆警卫队旧址3号院内窑洞周围已经搭起施工脚手架,但修复工作仍未推进。

于是,洛川县检察院、富县检察院联合洛川会议纪念馆、洛川县文旅局相关同志进行了一次庭前磋商会议。办案检察官直言:“我们认为窑洞目前采取的加固措施还不够,前期搭盖的篷布已经风化,部分被风吹走,不能完全遮盖窑洞。一旦下雨,可能会再次发生渗漏,有二次垮塌的风险。相关部门文物修复资金的拨付有一个过程,但是文物不能继续垮塌。虽然相关行政机关履职了,但是履职不彻底、不全面,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竭尽全力把文物保护好。”

2023年11 月 15日,洛川县检察院未收到洛川县文旅局的整改回复,经查看洛川会议纪念馆内警卫队旧址3号院内窑洞维修情况,发现洛川县文旅局仍未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修缮,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

2023年12月4日,富县检察院向富县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依据文物保护法第2条第二款,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12条以及当地有关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认定洛川县文旅局不作为的情况,请求判令洛川县文旅局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洛川会议纪念馆警卫队旧址3号院内窑洞进行保护修缮。

2023年12月26日,富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该案起诉后,洛川县文旅局高度重视。在法院审理期间,洛川县文旅局及洛川会议纪念馆积极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继续申请经费。“同时,我们也数次走访了洛川县财政局了解经费批复进度,洛川县文旅局积极协调推动专项修缮资金尽快到账,我们对此会全程跟进。”

法院查明,2023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洛川会议旧址维修保护工程,目前正在申请专项资金,双方围绕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完全履行法定职责进行辩论。

维修后的洛川会议警卫队旧址3号院终于恢复了整洁的模样。(来源:受访者供图)
维修前的洛川会议警卫队旧址3号院的窑洞出现坍塌,窑洞顶部只是用塑料布简单遮盖。(来源:受访者供图)

富县法院认为,洛川县文旅局未能消除涉案窑洞受损程度继续扩大的风险、未对受损窑洞进行修缮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2023年12月29日,富县法院判决支持富县检察院的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我们加大沟通协调的力度,继续提示洛川县文旅局对受损窑洞现有防护设施进行加固,采取临时性的保护措施。”办案检察官告诉《方圆》记者。

同时,更多的相关部门参与到该修复经费的协调中。办案检察官持续跟进监督,定期了解旧址修缮工作进度,提示洛川县文旅局对受损窑洞所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加固,防止受损程度继续扩大。洛川县文旅局也对受损窑洞采取了增加杠椽数量、更换塑料篷布等措施进行加固。这期间,检察官多次对相关行政机关的履职进行催促、沟通和协调,检察院提起的行政诉讼,对于专项修缮资金的到位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4年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陕西省财政厅拨款,给予洛川会议旧址灾后保护维修工程176万元已拨至洛川县财政局专用账户。2024年3月,洛川会议纪念馆向洛川县财政局申请拨付保护修缮资金,县财政局批准了这笔资金,办案检察官跟踪回访核实了这笔资金。

拨款到位后,洛川县文旅局立即按照批复方案组织实施修复工作,指导洛川会议纪念馆开展修缮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

2024年5月,洛川会议纪念馆对洛川会议旧址维修保护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工作,2024年6月5日维修正式开工。本次维修主要针对警卫队等4处文物本体,包括12个窑洞保护维修、6处院落围墙的维修以及各院落的排水设施维修。修缮工作于今年8月底已经全部整改到位。目前,该项目尚在验收阶段。

办案检察官是在革命老区长大的,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文物终于得到了抢救性保护,也让他们感到欣慰。“此案顺利办结,我们以案释法,以此警示文物保护不能停。这起文物保护案件办结以后,相关部门对周边文物保护问题也高度重视,把以前受损的文物全都修缮好。”办案检察官告诉《方圆》记者。

让红色文物永葆鲜艳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催人奋进、引人深思的光辉岁月。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窑洞和瓦房内生活和战斗,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据统计,陕甘宁地区目前留下了革命遗址400多处。保护红色纪念设施、遗址具有纪念伟大抗战历史,对于守护民族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1年以来,陕西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7月,陕西省检察机关共寻访革命旧址2214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1件,推动认定文物19处,推动确定文物等级25处,推动纳入革命文物名录66处。”

“我们是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此案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红色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每处革命遗址、每件红色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财富。未来我们要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健全保护机制,加大投入,确保红色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我们还要全方位与检察机关开展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情况,打击破坏红色资源的违法行为。”洛川县文旅局局长李发荣告诉《方圆》记者。

“为检察机关持续推动行政机关加快文物修缮进度,跟进监督文物修缮全过程,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法治保障的行动点赞。这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无疑开拓了一条有效的文物保护方式。”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席教授、延安市陕甘宁边区法治史研究会副会长曾鹿平认为,文物保护已经有立法,如何将相关法规落到实处,检察机关的行政公益诉讼就是极好的途径,既体现法律的力量与权威,又达到协调一致解决问题的目的。

“保护红色资源、红色遗址意义重大,对守护民族根脉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文物保护将继续坚持事前预防性保护和事后修复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延安市检察院检察长胡立平说,“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红色资源保护的认识,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发挥其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多重功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