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疗行业投资机遇展望

2024-11-26 00:00:00王柄根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23期

2024年在医药综合政策影响下,医药行业持续经历集采出清、创新拉动的新旧动能切换过程,同时叠加宏观因素影响,营运效率普遍下降,大部分细分领域仅存在阶段性行情,特别是中药、创新药、生命科研服务等,主线性机会并不明显。

但多家分析机构认为,压制今年医药行业表现的反腐、设备更新低于预期等因素都是暂时性影响。国内医药市场仍具有高成长性,医药产业出海正在逐步高端化。通过线性外推产生对医保资金“穿底”的担忧并不合理,随着反腐力度常态化和设备更新逐步落地,叠加国家政策支持和投融资状况好转,医药行业有望回暖。当前医药处于基本面拐点,长期空间巨大。

此外,医保基金预付文件发布,支付端压力有望一定程度缓解。11月11日,两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医保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定点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分析机构认为,随着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不断深化完善,配套DRG/DIP制度不断在各省市地区落地执行,在医院、医药企业、医保之间“三角债”关系长期存在“,药品零加成政策”压缩医院盈利空间的背景下,有望显著减轻医疗机构资金链条的压力,缓解费用支付压力,缩短药企、耗材厂商的付款周期。

展望2025年,医疗行业哪些板块具有较大机遇?

医疗设备

据华福证券观点,医疗设备业绩将迎显著改善。9月医疗设备招采金额数据首次出现同比回正,10月大设备环比中标金额提升较快。以旧换新加速,医疗设备板块预计于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业绩将显著改善。

业绩方面,三季度板块业绩跌幅扩大,显著筑底,龙头迈瑞医疗估值仅为21倍(根据iFinD一致预期),2025年高增长性价比凸显。当前医疗设备2025年恢复性增长已形成共识,但增长幅度、业绩落地时间还有待验证,因此板块高增长预期并未完全兑现,预计政策推动下个股报表端修复逐季改善,将持续推动设备板块行情。

华创证券表示,医疗设备国内市场设备更新的需求仍在,只是被延后,国产替代空间仍然巨大,并且国产设备品牌的出海进程正在加速。IVD板块中化学发光赛道在集采下加速在三级医院市场的国产替代,同时海外本地化建设不断深入;呼吸道疾病高发检测需求刚性,重点关注美国市场。高值耗材领域集采推动国产替代率、市场渗透率、市场集中度提高,产品创新驱动增长,利好头部国产企业。低值耗材板块海外大客户去库存出清,产品管线扩展打开市场天花板。ICL板块短期承压,医保控费背景下长期增长趋势不改。

创新药

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和贝塔共振行情,赛道有望迎来多重利好催化,主要包括:

(1)政策端:医保简易续约规则持续优化,预计常态化集采下存量大品种影响大幅减小,国家医保局探索新药价格管理机制,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鼓励高质量创新。

(2)能力端:通过多年的创新环境积累沉淀,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的产品展现出全球最佳疗效潜力,包括PD-1/VEGF双抗、PD-1/IL-2双抗以及Trop2ADC等,有望大幅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以及潜在的估值潜力;此外,受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拉动,预计创新药在国内获批进入医保后迅速放量,带动Pharma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部分biotech公司报表开始盈利,存在估值方法切换(从DCF到PE估值)带来的投资机会。

(3)国际化:2023年以来多款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泽布替尼、呋喹替尼、西达基奥仑赛等产品美国获批后极大抬升国产新药商业化价值天花板。授权合作方面,百利天恒同BMS、科伦博泰同MSD、翰森制药同GSK、恒瑞医药同德国Merck以及亚盛医药同武田制药等合作的首付款或里程碑相继到账,恒瑞医药、康诺亚亦通过NewCo新模式将产品海外授权,国内创新药企正在通过多种创新模式迈向全球化,预计2024年年底到2025年,会有更多细分领域差异化(自免、血液肿瘤、减重/糖尿病、实体肿瘤领域值得期待)的国际化合作达成。

(4)资金端:2024年9月1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降息50BP,为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以来首次降息;2024年10月21日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较此前下降0.2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三次下降。细分领域角度:从过往财务数据分析,刚需院内制剂/仿制药企业的国内业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大输液行业头部公司则通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降本增效,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多个品种在欧美市场获批/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在2025年提供较大业绩弹性,重点可关注白紫、利拉、胰岛素以及生物类似药。

科学服务

根据浙商证券观点,科学服务板块前期跌幅深、持仓低,但当前景气企稳,2025年有望释放较大利润弹性,或成为2025投资主线。

从成长能力看:2024前三季度科学服务板块平均收入同比下降3.67%,三季度较二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过去困扰板块的价格战已在绝大多数细分领域上基本触底,随着需求的改善,收入增长有望逐步修复。

盈利能力看:2024前三季度科学服务板块毛利率同比及环比基本持平。子领域方面,化学试剂、耗材毛利率均进入上升通道。板块毛利率有望在产品结构及客户结构改善下逐步回暖,净利率有望在新成长曲线兑现、折旧、费用、减值等边际减少下释放较大弹性。

2024三季度,科学服务板块机构持仓市值9.45亿元,占医药总持仓市值的0.04%,与2021四季度高点相比分别下滑了71%及0.05%,当前仍处于机构低配位置。

另外从涨跌幅角度,2021年6月30日-2024年11月8日,科学服务板块指数标下跌57%,跑输医药指数17%,其中泰坦科技下跌84%、纳微科技下跌82%、键凯科技下跌80%。过去3年板块的持续下跌一是因为创新药产业链景气下行导致的基本面疲软;二是因为大单品退潮对表观增速的影响;三是因为新业务拓展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反应;四是因为市场风格从成长到稳健带来的资金面偏好的调整。

当前,行业资金面上在深度调整后,已经反映了足够充分的悲观预期,并且,从2024年三季度科学服务板块的毛利率以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环比变化情况来看,板块整体基本面已经触底,部分标的的盈利拐点已经明确,后续弹性释放空间极大,同时叠加政策端对并购、重组的大力支持,行业已经迎来最佳配置时期,确定性及弹性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