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和大摩等机构看涨美股

2024-11-26 00:00:00李兴然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23期

自特朗普11月6日胜选以来,市场预期可能很快“利好兑现”的“特朗普交易”不仅并未消退,反而不断强化,美债利率逼近4.5%,美元指数突破107,比特币大涨,黄金大跌,连此前反应不大的中国市场和人民币也开始明显承压。当前,海外机构对美股的看好观点逐渐增多,其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发布了对标普500指数未来12个月目标价的预测:6500点。

机构看涨美股

自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以来,美股屡创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股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近25%,但华尔街乐观情绪爆棚。

周一,摩根士丹利将标普500指数2025年的目标价上调至6500点,称高质量的周期性股票将跑赢大盘。

当天,高盛集团首席股票策略师大卫·科斯汀也研判,随着美国经济持续扩张和企业盈利增长,标普500指数将一直上涨到明年年底。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科斯汀将2025年年底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目标价从6300点上调至6500点。

以大卫·科斯汀为首的高盛策略师引用了特朗普的自传《做生意的艺术》(ArtoftheDeal)中的一些内容。特朗普在这本出版于1987年的书中写道:“有些人就是能看懂市场,有些人则没有这个能力。”高盛策略师说,那些能看懂市场的人接受了科技“七巨头”和特朗普的逻辑,特朗普写道:“对我来说,这很简单:要做就要做大的。

高盛策略师指出,“七巨头”的表现仍将好于其他493只股票,不过,跑赢幅度将仅为7个百分点,这将是七年来最小的跑赢幅度。他们认为,盈利增长这些“微观因素”为“七巨头”跑赢带来了支撑,但经济增长和贸易政策等更多“宏观因素”利好其他493只股票,这两组股票的估值均高于历史水平,但交易价格接近公允价值。

高盛策略师建议,在配置“七巨头”(占标普500指数31%的权重)的同时,投资者可以考虑增加对中盘股的配置,中盘股的市盈率较低,仅为16倍,但预计盈利增幅与大盘股相当。

高盛策略师指出,投资者还可以借鉴《做生意的艺术》中的另一个策略:交易,具体来说就是并购活动。他们预计,2025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在并购交易上的现金支出将增加20%,整体并购交易的增长速度将更高,因为企业将能够利用其股票估值的上升作为现金的替代选择。

与此同时,同样是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瑞银策略师预计,到2025年底标普500指数将涨至6400点,而大部分回报将在明年下半年实现。

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BMOCapitalMarkets)认为,美股还有更多上涨空间。BMO的预测比其他投行的预测更为乐观。

BMO首席投资策略师布莱恩·贝尔斯基周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底,标普500指数有望达到6700点。这较目前的水平高出近14%。

贝尔斯基列出了其看涨标普500指数的三大理由。

首先,美股正进入周期性牛市反弹的第三年。贝尔斯基表示,自195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通常在周期性牛市年份上涨6%。而在当前的牛市周期中,股市的年涨幅明显高于历史水平。标普500指数2023年的回报率为24%,今年迄今已经上涨了约23%。

其次,贝尔斯基指出,标普500指数的盈利增长被低估。

一些人担心美股已经变得过于昂贵,估值徘徊在近几十年来的高点。贝莱德债券业务主管里克·里德最近表示,盈利增长需要大幅上升,股市市盈率才能下降。

贝尔斯基表示,这种情况将会发生,并预计市场广度将继续扩大,不再过于集中于少数几家领头羊。股市集中度一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少数科技股的市值占了标普500指数市值的约三分之一。

“我们认为扩大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贝尔斯基称,稍后他又补充道,“看看标普500指数中其他490只成分股,它们的盈利增速要快得多。”

第三,市场将继续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做出反应。

“如果你看一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它们才是真正推动市场的因素,而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的列车已经驶离了车站。”贝尔斯基表示。

12月降息25BP概率过半

说到货币政策,美联储自9月以来已经降息两次。随着特朗普上台,美联储将把利率下降到何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高盛预测,明年联邦基金利率将下降逾100个基点,至3.25%至3.5%的区间。

当地时间周二(11月19日),堪萨斯联储主席施密德表示,虽然美联储的初步降息体现了对通胀平息的信心,但目前仍不确定利率会降到什么程度。

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中,施密德的立场偏向鹰派,但他要到明年才会有对货币政策的投票权。

美联储下次会议定于12月17日至18日举行。芝商所美联储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交易员目前押注决策者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55.5%,不降息的概率为44.5%。

施密德并未在演讲中提及是否赞成12月降息25个基点,他的讲话主要集中在人口结构和生产率等问题上,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通胀的基本动态,进而在长期内影响货币政策。

对于当下的联邦政府支出问题,施密德表示,大规模财政赤字不会引发通胀,因为美联储将尽其所能确保通胀维持在2%的目标水平。

但他同时警告称,这可能意味着“利率将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保持独立性至关重要。

“政府决策者很可能希望赤字不会导致利率上升,但历史表明,贯彻这一冲动往往会导致通胀上升,”施密德说。

“特朗普交易”短期仍有惯性

中金公司表示,“特朗普交易”短期仍有惯性。回顾2016年大选后的资产表现,“特朗普交易”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快速升温(《大选前后的资产表现规律》),第一波暂缓的契机来自正式就任,届时资产预期计入较为充分。因此,短期特朗普交易不排除仍有进一步演绎的惯性,对特朗普各项政策计入预期偏少的资产需要补偿的程度更大,例如此前我们提示的黄金、中国市场与出口链等。

中金公司称,特朗普就任后,政策的推进先后将直接决定“特朗普交易”暂缓还是逆转。以上一轮的经验为例,2017年1月就任后,特朗普交易开始暂缓。3月下旬被特朗普置于优先工作重心的医改在众议院共和党内部意外遭遇挫折,成为特朗普交易暂缓的转折点;9月底发布税改框架并于12月22日签署,特朗普交易再度重启,2018年3月关税生效则直接导致铜价大跌。医改这次并非工作重心,因此这几项关键政策的推进先后和顺利程度将直接决定特朗普交易的进展:

1)对于风险偏好有明显提振作用的减税和基建等政策如果推进顺利,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美债、美元、美股与顺周期板块的表现。反之亦然,美债和美元在当前位置本身就提供一定“反着做”交易性机会,如果上述政策推进顺序延后或并不顺利,可能会使得反向交易更加剧烈;

2)关税与移民政策如果推进较快且幅度远超预期,可能会强化对通胀的担忧,以及贸易对手方资产的扰动。

中金公司倾向于在特朗普就任后“特朗普交易”短期出现暂缓甚至逆转,然后等待政策进展后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