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再次出现波动,一方面是特朗普2.0交易持续演绎,美元美债大幅攀升,拖累全球风险资产表现,并对国内形成扰动。特朗普当选带来的再通胀预期,叠加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不急于降息,近期美元指数快速攀升,从11月5日的103.4,至11月15日已升至106.7,创下去年11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十年期美债利率也升至4.4%以上。受此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回落,全球风险资产普跌。
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在经历前期的大幅上涨后,随着海内外一系列重要事件落地,短期存在一定的预期兑现的压力。我们看到,11月初市场博弈政策宽松之下,上证综指从3272点快速上涨并一度突破3500点。大涨之后,阶段性的震荡波动在所难免。我们在10月20日的报告《重申反转逻辑,保持多头思维》中也已提示过,本轮上涨或将由多个阶段性的“快涨、大波动”的震荡市构成,底部逐步抬升、拾级而上。
而往后看,一则特朗普交易对全球大类资产的冲击将逐渐被消化,更重要的,则是内部积极因素增多才是当前国内市场的主要矛盾。9月底以来,我们反复强调,在“抓住重点、主动作为”的政策新导向下,市场逻辑已经反转,持续的政策组合拳将带来股市环境和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当前这一逻辑仍在不断验证。
首先,随着逆周期政策不断落地生效,10月宏观数据指向经济在巩固9月复苏成效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多个亮点。中国股市、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良性循环。1)消费方面,政策刺激叠加“双11”促销活动,10月商品消费攀升,带动社零增速快速上行;2mhtQixbf1D1lyoE+cJKsrQ==)投资方面,10月设备更新需求回升,基建制造业维持快速增长,工业结构继续优化;3)地产方面,10月地产销售和房价延续改善趋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已回升接近零值水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4)金融数据方面,10月M1、M2增速明显回升,“宽信用”信号初显。其中,居民中长贷边际改善,新增财政存款弱于季节性指向财政支出加快。5)市场预期方面,企业端10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进入较高景气区间,居民端就业市场延续改善趋势,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为连续六个月回落之后的首次回升。
与此同时,各类稳增长政策措施仍在密集加码,不断验证这一次的政策变化是一场持续的春风。
11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做好地块筛选和项目储备,推动专项债券资金加快落地。这一政策打响了财政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第一枪。
11月1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公布,法定节假日自2025年起增加两天,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11月13日,《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关于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的公告》相继发布,通过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降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等措施,从而降低购房者和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有效活跃住房交易。
11月1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因此,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这轮行情走多长。面对阶段性的震荡波动,仍建议保持多头思维、积极应对。围绕着反转逻辑,资本市场和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国经济要形成一种良性的正面循环,需要更长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但是中国经济的好转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阶段性快涨之后的颠簸、分化,其实是等一等股市和经济的良性互动。行情震荡向上,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