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下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继2014年市值管理首次被写入资本市场顶层设计文件后,再度发布的专门针对市值管理的重要文件。
市值管理指引共十五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市值管理的目标、定义和具体方式,《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2)明确对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等相关主体责任义务;(3)就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作出专门要求;(4)明确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禁止行为等。
前期,证监会就《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反馈情况看,各方总体认可《指引》,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董事和高管人员职责、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范围、市值管理制度的披露要求、估值提升计划的执行情况等,经逐条研究,与《指引》条文有关的主要意见已采纳。后续,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做好《指引》实施相关工作。
华西证券表示,相比9月24日征求意见稿,市值管理指引正式稿在执行层面更具可行性,有利于打破上市公司“条件不允许,难以执行”的或有借口,继而使其切实履行市值管理新规。
拆解该文件,主要有以下四点值得关注:
一、《指引》明确了市值管理定义与目标,规定具体实施方式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体系。市值管理是提高公司质量、公司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的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质量是公司投资价值的基础和市值管理的抓手。
从具体手段来看,主要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七种方式,促进价值实现。《指引》要求董事会根据当前业绩和未来战略规划就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制定长期目标。
二、《指引》明确了相关方责任与义务,并划定行为底线。具体来看:
(1)董事会应当重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在各项重大决策和具体工作中充分考虑投资者利益和回报。《指引》表示,董事会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反映,在市场表现明显偏离上市公司价值时,审慎分析研判可能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2)董事长应当做好相关工作的督促、推动和协调,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各项工作。
(3)董事会秘书应当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指引》表示,董事会秘书应当加强舆情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各类媒体报道和市场传闻,发现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或者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4)控股股东可以通过股份增持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指引》划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行为底线,不得在市值管理中从事操控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违规增持回购、间接或直接披露涉密信息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确保合法合规。
三、《指引》对于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作出了专门市值管理要求。
对于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指引》提出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负责部门或人员、董事及高管职责、适用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安排、股价下跌应对措施等,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管理制度制定情况,并于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对于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并披露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相关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可执行,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者误导投资者的表述。
同时,长期破净公司应当至少每年对估值提升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后需要完善的,应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四、《指引》明确了六种禁止事项。《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切实提高合规意识,不得在市值管理中出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规信息披露等各类违法违规、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具体而言:
(1)操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通过控制信息披露节奏、选择性披露信息、披露虚假信息等方式,误导或者欺骗投资者。
(2)通过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操纵股价或者配合其他主体实施操纵行为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3)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等作出预测或者承诺。
(4)未通过回购专用账户实施股份回购,未通过相应实名账户实施股份增持,股份增持、回购违反信息披露或股票交易等规则。
(5)直接或间接披露涉密项目信息。
(6)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行为。
市场人士认为,从中长期看,市值管理新规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标准,对A股投资生态带来积极影响。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胡墨晗表示,从中长期来看,A股投资逻辑将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投资策略将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投资,重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在市值管理新规实施的背景下,我们在调整持仓结构时会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自身的质量和投资价值。新规倡导的多元化手段,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现金分红,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股东回报,与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契合。”胡墨晗说道。
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表示:“市值管理新规将引导一些长期资金,去重点关注价格远低于价值或每股净资产的公司。这些公司也会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形成良性的互动,也有利于抑制市场长期以来喜欢炒新、炒小、炒差的习惯。”
“一些相对传统的行业,虽然之前也有留意,但由于弹性和成长性的问题,买入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这次新规实施后,我们会多关注这些行业。”易小斌补充道。不过他坦言,这不会成为其调整持仓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还是具体公司的基本面。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也认为,市值管理新规实施背景下,未来投资者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长期发展潜力,而非短期股价波动,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从而推动市场逐渐向价值投资转变,未来价值投资有望成为市场主流,市场投资风格也会逐步从追求短期股价波动转向长期稳健增长。
卜益力进一步谈道:“市值管理新规将引导投资者更加关注那些能够提供稳定分红的公司,因此新规会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可持续经营和分红能力。市值管理新规还会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淘汰那些经营不善或缺乏竞争力的公司,并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随着政策端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支持加强,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度与践行度提升。今年以来,95%以上的上市公司召开了业绩说明会,股份回购家数和金额以及现金分红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中期分红家数增长近三倍。《指引》的发布标志着A股市值管理正式进入政策支持与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增强资本市场回报投资者的能力,提升A股投资吸引力。
东海证券认为,市值提升虽是考核目标,但市值管理的过程既是对公司自身发展战略和执行力的考验,也是对公司形象的重塑和内在价值的挖掘,或可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司治理体系,推动业务运作的良性改善,进而实现价值提升。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具有良好治理体系、稳定盈利能力的优质公司是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基石,最终实现“资产配置—资本市场—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西部证券表示,从途径来看,文件核心一是在于提高盈利能力(E,价值创造),二是树立产融互动(PE,价值实现和传播)。市值管理的具体运作通常可以划分为价值创造、价值管理和价值传播“三段论”。价值创造侧重于公司经营层面,包括拓展业务领域、优化产品结构、运营管理等。价值管理侧重于收购、增发、增减持、重组等资本运作。价值传播主要是对外关系层面,包括4R管理、ESG等。
中泰证券研究团队也指出,真正的市值管理需要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三个维度统筹发力。在价值创造方面,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兼并重组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经营质量。
在价值传递方面,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用资本市场语言增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同。在价值实现方面,灵活运用分红、回购、股权激励等工具,并根据不同市场环境选择恰当的实施时机和力度。企业建立系统性的市值管理体系,将其作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