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个朋友的微博签名:“一个人,也可以活得无比精彩。”的确,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更容易感受到一种独坐山顶的飘逸,一种高空流云的深邃,一种静对凡尘的安然,一种兀自绽放的率性,一种难以描述的欢欣或者忧伤……
我小时候生活在乡村,常常一个人躲进堆放粮食和杂物的仓房,柔和的阳光自方孔小窗洒入。坐在装满稻谷的麻袋上,我摊开一本好看的连环画,或翻阅一部扣人心弦的武侠小说。思绪被那些生动的文字牵引着,或与一个英雄惺惺相惜,或追随一群快意江湖的侠客,恣意地穿梭于历史、现实与想象之间,尽赏生命的百般形态,尽品生命的千般滋味。
我的一个大学同窗,喜欢独坐在家乡那条无名的小河边,看云影在浅浅的水底飘动,看岸边葳蕤的野草。一只蚂蚱蛰伏在草叶后,迅疾地跳到另一根草茎上,两只蝴蝶遇见又分开,阳光灿烂,空间里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混着草木的清香。偶尔的一声鸟鸣,像从古诗里传来的,含着古典的美。
在描述那些独处的情景时,同窗目光中流露出的陶醉与怀恋,令我不禁浮想联翩。
同窗还爱美食。周末,他早起去码头,跳上刚靠岸的渔船,亲自挑选心仪的海鲜,再驱车去农家,摘些水灵的蔬菜瓜果。一到家,他便有条不紊地摘、洗、焯、蒸、煮、煎、炒,像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道菜都十分讲究形、色、味,连盛放菜肴的盘碟也是悉心筛选的。
一桌美味,一杯红酒,一个人细嚼慢咽。那一刻的惬意,与大半天认真的忙碌,都令人赞叹与羡慕,因为那是一个人且行且珍惜的曼妙时光。
一个行走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谈及旅途上的难忘时刻,他感慨地说道:“一片草原或一片星空,便足以拥有无比丰富的世界。”我深信他如此深入骨髓的体验,因为父亲曾描述过这样的情形:在黄昏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一匹埋头吃草的红枣马,一丛旁若无人盛开的格桑花,天际涌动的绚丽霞光,拂过耳畔的徐徐清风,渐渐变短的身影,若隐若现的车辙,翩然而至的歌谣。那一刻,父亲感觉自己站在了世界的中央,一切都在簇拥他,陶冶他,引领他。
当下,许多年轻人推崇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方式:能够一个人完成的事,就绝对不劳烦他人。一个人去电影院,与银幕上的各色人物对话人生;一个人去咖啡屋,细品红尘中的苦涩与香甜;一个人在阳台上发呆,慢慢度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一个人在午夜里袒露光鲜下面掩藏的伤口,恣意地哭泣;一个人自言自语,或哼唱一首短歌,或勾勒一幅简笔画,或搭一座积木城堡……一个人做喜欢的事,可轻可重,可快可慢,可俗可雅,可坚持到底,也可半途而废,可“乘兴而来又乘兴而去”,会庆贺如愿以偿,也会承受痛心的失落。路是自己选的,尽管随心所欲地走,即使没走到向往的远方,也不曾辜负沿途的风景。
我也喜欢只属于一个人的幸福时光,无须呼朋引伴,无须沉迷喧嚣之中。纷繁而热闹的世界,独立而自信的人生,请一个人直面,那般孤勇,又那般洒脱;那般凡俗,又那般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