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深空的秘密

2024-11-26 00:00刘静静
知识窗 2024年11期

编者按: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科技是软实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行业科研水平最高标准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最高标准的体现。我国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会对部分重点实验室进行介绍,让读者走近科学大师,感触科技前沿,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浩瀚的宇宙神秘莫测,有太多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随着“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顺利升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国更是向深空探测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深空探测早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深空探测,顾名思义,就是对远离地球的天体进行探索。21世纪的深空探测以太阳系空间(月球、火星、水星和金星、巨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为主,兼顾宇宙空间的观测。开展深空探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我们认识太阳系,还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无限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深空探测意义重大,为加快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2022年2月,国内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联合共建成立,并于2023年10月正式成为国际宇航联合会成员。

2024年1月,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批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同年4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上,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实验室又名“天都实验室”,源自安徽黄山主峰“天都峰”之意。

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毕生致力于深空探测的吴伟仁院士。身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4d8295b21d048be76524919999f03dc6d5bbd4dc5217b87add077b621c815426伟仁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科研,他主持带领团队,让中国成为首个一次登月就成功的国家,让中国成为第一个把国旗插到月球背面的国家,让中国月球探测由跟跑、并跑走向了部分领跑。自2004年1月嫦娥一号立项实施以来,该项目已圆满完成6个探测任务,实现了“六战六捷”,并实现首次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圆满成功。

因为吴伟仁院士的杰出贡献,2020年6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这也是继以钱学森、孙家栋、栾恩杰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多位功勋航天人荣获小行星命名之后,太空又亮起的一颗“中国星”。

作为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深空安全4大领域的12个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如深空科学研究院林箐提出的 “利用新型符合测量方式能否搜寻磁单极子和轴子暗物质的存在?”入选2023十大重大科学问题。目前,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承担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研制建设任务,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深空探测领域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培育发起月球科研站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根据吴伟仁团队的设想,未来中国在月球南极建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或将建立月球通信网络,如在月球上设立Wi-Fi,多个巡视器、着陆器和飞跃器在月球表面连续协调地工作,由指挥中枢指挥协同配合。

其实浩瀚深空还潜藏着很多威胁,任何天体撞击或与地球擦肩而过,都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除了探月工程之外,小行星防御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研究领域。我国已经开始布局小行星防御相关研究工作,以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后续,我国还要开展深远空间的小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和行星际穿越探测等任务。

深空探测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但正是这些未知和挑战,激发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深空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雄心,还为全球的深空探测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深空探测是星辰大海,尽管征途漫漫,依旧是星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