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告知任何人,悄无声息地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四个月的鲁迅文学院。
在走进大门前,我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和一位朋友悠闲地喝了一杯加了红枣的热茶。
隔着窗户,我可以看到背阴处一个角落的积雪依然没有融化。路面稍有泥泞,路人走得小心翼翼,仿佛几天前那一场浪漫的大雪依然在纷纷扬扬地飘洒。我可以听到暖气管里流水汩汩的声响。几棵柳树在天地间静默,同时积蓄着力量,等待漫长的寒冬从大地上缓慢滑过。我忘了与朋友都聊了一些什么。或许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在注视着窗外的大地,彼此沉默。这沉默既美好又自由。
听了几首曲子后,我终于有了勇气,起身,如鲁迅文学院里的野猫一样,低头走入大门。雪后的庭院静悄悄的,似乎一个人也没有,但在花园的深处,隐约传来一个中年男人打电话的声音。湖面犹如八卦图,一半隐匿在雪里,一半闪烁在阳光下。几只喜鹊在湖边靠近朱自清雕塑的角落里,啄食着被积雪覆盖的草籽。它们如此专注地将头埋进雪里,丝毫不关心我这样一个过客的窥视。
我假装成学生走进大厅,并试图朝更深处走去,看一眼曾经住过的宿舍。但很快,我就被门卫拦住了。
“你找谁?”年轻的门卫直截了当地问我。
“呃……我曾经是这里的学生。”我支支吾吾,说了实话。
“既然你曾经在这里待过,就应该知道,这里是不允许访客随便出入的。”门卫严肃地说。
“呃……好吧……我没事,就想过来看一眼。”我无奈地耸耸肩说道。
“抱歉,你不能进去。”门卫礼貌地对我下了逐客令。
我转身出门。旋转门在身后闭合的时候,我听到过去也砰的一声,对我关闭了所有的门窗。
在黄昏的时候,我收到学生蓝的母亲的手写书信。
安宁老师,您好:
我是蓝的妈妈,请您接受我迟到的谢意。
“一世父母恩,十世恩师情”,当女儿第一次兴奋地描述写作老师外表优雅、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时,作为母亲,我预感到机遇在悄悄地向她靠近。
是您这位无私的伯乐,慧眼看见我的女儿暗藏的潜能,让她朝着人生有价值的方向前进。在这里,我和她的爸爸诚挚地感谢您!
如您准许,我们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拜访您……
我忽然心生感动。从发现学生蓝的写作才华,到将她的作品推荐到各大刊物发表,并不遗余力地为她的小说写评论,将她介绍给身边的编辑、作家。我并未有过功利心态,或者想要从她这里获得什么回报,只是纯粹因为发现了她而觉得幸福快乐。从开始认识这个小巧可爱的少女,到焦头烂额地帮她处理一件与她的写作有关的网络突发事件,再到而今她被很多编辑、作家慢慢熟知,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惹人烦厌的老母亲,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恨不能将所有人生经验和写作经验倾囊相授,以至于我怀疑跟她在微信聊天框打下的字,足够一部长篇小说的字数。
最美好的师生关系,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我因这封短短的信,觉得冷风中冻僵的世界里流动着汩汩的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