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房是一种外形酷似碉堡的民居,通常在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最为常见。当地人并未为其取名,而是外来游人因其外形像碉堡而将其命名为“碉房”。碉房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用乱石垒砌或者土筑的房屋,一般为2~3层,底层饲养牲畜,上层用来居住。碉房虽然粗犷,但是稳重。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由于多处山地,并且拥有防御功能,故外形多简陋粗犷,但整个房屋稳固结实。碉房外墙依山而建,向上收缩,下厚上薄,由于地形所限而不能占地面积过大,所以常常高耸,以扩展其空间。碉房一般分为两层,第一层高度较低,多饲养牲畜或储存物品;第二层则为居所,相对较高,分为大间小间,大间作为大堂、卧室和厨房,小间为楼梯间或储存室。有些碉房还有第三层,多为经堂、佛堂或者晒台之用。如果地位高贵,还会在顶上做坡屋顶,形成塔状顶点,昭示着权利和威严。有的在外墙部分刷以黑色或棕色圆珠图案,窗上檐则以传统式藏窗作一层或二层方椽挑出,不仅丰富了墙面,而且改变了石墙面之笨拙感。另外,藏族的碉房还常常使用木质材料,不仅与石质的构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整个碉房的外形多样化,成功地兼顾到了使用功能和艺术效果,拥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