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行业的新风向。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创作过程的影响。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剧本创作提供了智能化辅助,优化了拍摄流程,提高了后期制作的效率,并在发行传播中实现了个性化推荐。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影视内容的真实性和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期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影视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视创作;融合发展;风险挑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式识别功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影视制作的面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重构了影视制作的流程,还对创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观众的接受方式产生了影响。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评估其对影视创作的积极影响,并分析由此带来的挑战。最后,文章将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影视创作的有效融合。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一)剧本创作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自身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剧本创作中辅助编剧。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已有的成功剧本,提取关键元素和情节模式,从而为编剧提供创意灵感和故事结构建议。例如,海马轻帆团队开发的“小说IP智能评估系统”通过AI算法对小说的故事线、人物弧光、热度、舆论等方面进行自动评估,提供剧情曲线、人物关系图、情感曲线等数据报告,从而辅助影视制作方迅速了解小说的框架和人物关系的合理性[1]。该系统的应用案例之一是与快手合作的短剧《契约夫妻离婚吧》。这部剧在快手平台上线仅一个月,累计播放量就超过了1亿次,展示了AI技术在剧本创作和评估中的实际效用。这种智能化的剧本评估不仅提高了剧本筛选的效率,还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故事的质量和潜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剧本创作中的应用,使得创作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故事的深度和情感的表达,而将烦琐的逻辑和结构分析工作交由智能系统处理。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提供剧本修改建议,帮助编剧优化故事结构和人物发展,从而提升剧本的整体质量。
(二)拍摄与生成的自动化
在拍摄与生成环节,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工具和算法优化拍摄流程。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导演进行场景布局、光影处理等工作,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影视作品能够更快地完成后期制作,同时保持高质量的呈现效果,有助于缩短影片制作周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例如,原力数字科技首次将电影用的虚拟拍摄技术应用到电视剧《全职高手》上,剧中线上世界部分有45万帧画面,涉及50种岗位,动用了566名工作人员,工作量巨大,但通过使用同步渲染技术,大幅提高了制作效率。
(三)后期制作的高效化
后期制作是影视制作中最为复杂和耗时的环节之一。人工智能在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如剪辑、调色、音效处理等,能够自动化处理许多烦琐的工作。在剪辑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镜头序列,识别关键帧和场景变化,从而辅助编辑人员快速定位并选择合适的片段。调色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色彩理论和成功案例,能够自动调整色彩平衡、对比度和亮度,以符合特定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例如,Topaz Labs的人工智能视频增强工具能理解照片内容,提升质量与分辨率,其降噪和模糊技术出色,能在困难环境中提升视觉质量。在音效处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辨识各种图像和声音,如自然风景、人物面部或城市的嘈杂声音,从而为声音编辑提供精确的自动化剪辑和混音方案。最后,人工智能还能学习历史上的成功作品,自动生成创意方案,帮助影视创作者创作出与时代对话的作品,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2]。
(四)发行传播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作品的发行传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观众的喜好和行为习惯,为影视作品提供个性化推荐,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辅助生成预告片、海报等宣发物料,通过深度学习观众对不同视觉元素的反应,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自动生成与影视作品相关的话题和讨论,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例如,爱奇艺和微博联合推出的人工智能角色号,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作品的传播效果。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推广策略,最大化影视作品的市场影响力。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一)创作效率的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创作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辅助编剧生成剧本框架、段落甚至完整剧本。例如,电影《Our T2 Remake》就是由人工智能艺术家利用ChatGPT等技术全程创作完成的,这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创意生成中的潜力,也极大缩短了创作时间。在拍摄与生成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工具和算法优化拍摄流程,辅助导演进行场景布局、光影处理等工作,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外,人工智能在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如剪辑、调色、音效处理等,能够自动化处理许多烦琐的任务,缩短制作周期。
(二)制作成本的有效降低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降低了影视制作的人力成本。例如,在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完成剪辑、调色、音效等工作,减少了对专业后期人员的需求。例如,国内首部人工智能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美术、分镜、视频、配音和配乐,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剧本创作、角色创作、场景生成等方面的应用,也减少了传统影视制作中需要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使得影视制作更加经济高效。
(三)创作手段的多元化拓展
人工智能技术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丰富了创作手段。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创作者在剧本创作、场景设计、角色建模和动画制作等方面的辅助能力,并且拓宽了他们探索新创意和表现手法的空间。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生成复杂的背景和特效,使得拍摄过程中可以即时看到特效与实景的结合效果,提升了拍摄的精确度和艺术效果。例如,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就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剧情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展示了AI在创意和视觉效果上的应用。
(四)作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影视作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细的后期制作效果,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体验。例如,近年来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电影使用先进的虚幻引擎技术,结合摄像机追踪路径和XR虚拟生成图像,制作团队能够实时预览和调整特效效果,创造出了逼真的宇宙环境,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使得中国的科幻电影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国际水平。此外,制作团队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演员的不同年龄段的面部模型,使得演员在电影中呈现出从年轻到年老的容貌变化。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也都力求在情感上打动观众,形成深度的观感体验[3]。
三、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融合的挑战
(一)影视媒介信任的重建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渗透,尤其是深度伪造(Deepfake)和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对媒介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地创建出以假乱真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这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和纪录片的可信度,也对虚构类影视作品的接受度造成了影响。观众会开始质疑屏幕上新闻报道的人物言论和电影特效场景的真实性。这场信任危机将破坏观众与影视作品之间的情感纽带,对影视行业的良性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影视版权保护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现有的版权体系构成了挑战。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尤其是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或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完成的作品,其版权归属问题变得模糊。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复制和分发版权作品变得异常容易,这不仅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权益,也对影视产业的盈利模式构成了威胁。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衍生作品会引发市场冲突和版权问题。现有的版权法律体系尚未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如何界定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如何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侵权行为,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策略应对:人工智能与影视创作的和谐共生
(一)坚守内容为核心的创作理念
电影技术的发展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创新紧密相连,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影视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和表达手段。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便捷了影视创作,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未来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内容的核心地位不应受到动摇。内容是影视作品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的桥梁,是传递价值观和文化意义的载体。因此,即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创作者也应将精力集中在故事的深度、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作为工具,帮助创作者在剧本创作、场景设计、特效制作等方面提高效率,但它不能取代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创作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而不是让技术主导创作过程。此外,坚守内容为核心的创作理念,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应保持清醒判断和认识,确保创作内容符合文化价值和社会伦理,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和浅薄化,充分发挥电影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讲好中国故事[4]。
(二)强化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强化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它的出现使得作品的复制、传播和篡改变得更加容易,使用人工智能会威胁到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带来诸如版权问题、价值判断问题、社会舆论导向问题等。因此,需要从法律、技术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层面上,需要更新和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版权归属、使用范围和保护期限。技术层面上,可以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为作品提供不可篡改的版权证明,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和真实性。社会层面上,需要增强公众的版权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此外,影视行业内部也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自律机制,对内防止抄袭和侵权行为,对外积极维权,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创作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法律环境[5]。
(三)探索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探索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人机协作模式强调的是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通过技术与人类智慧的结合,创作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影视作品。在这种模式下,人工智能可以承担起数据分析、素材整理、初步编辑等辅助性工作,而人类创作者则可以专注于创意构思、情感表达和艺术指导等核心创作活动。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市场数据为编剧提供受众偏好分析,帮助编剧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剧本;在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剪辑师快速筛选和拼接镜头,提高剪辑效率。同时,人机协作模式也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能够熟练地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创作。这就要求影视教育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提高创作者的技术应用能力。此外,人机协作模式还需要解决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融合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会削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五、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伴随着挑战。为了确保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信任和版权问题。通过坚守内容创作的核心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探索人机协作的新途径,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同时保持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原创性。未来的影视创作将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创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参考文献:
[1]巴胜超,姜佳娟.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99-105.
[2]安静.数智时代跨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与创新[N].河南经济报,2024-06-22(011).
[3]赵宛钰.谈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创作的融合[J].艺术评鉴,2023(12):164-168.
[4]高贺胜,邱琬婷.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创作和应用型影视人才培养新思考[J].现代电影技术,2024(06):26-30.
[5]卜瑶.人工智能与影视文学创作融合路径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