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河南小曲》的风格体现和演奏技巧

2024-11-26 00:00杨晨
艺术大观 2024年24期

摘 要: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弓弦乐器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胡音色优美、意蕴深长,能够被用于演奏多种风格的音乐,具有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独特艺术魅力。《河南小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二胡曲,其中包含了河南坠子和大调曲子两种河南地方曲艺演奏形式,并对坠胡的演奏技法进行了一定的借鉴。整首乐曲风格诙谐生动、亲切淳朴,其中蕴含了河南人民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奏经验,就《河南小曲》的风格体现和主要演奏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河南小曲》;风格体现;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现阶段,二胡演奏作品种类多样,且各具风格。不同乐曲经由不同演奏者演奏,会有不同的演奏表现。《河南小曲》中的河南韵味浓厚,融合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戏曲唱腔元素,整体结构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其中蕴含浓厚的河南地方特征,展现了河南人民乐观、风趣的性格特征。听众通过聆听该首曲目,能够从中体会河南的风土人情,以及河南地方性曲目的独特韵味。

一、二胡曲《河南小曲》的创作背景

《河南小曲》是一首由创作者结合其对河南地区的了解所创作出的三部式结构的二胡曲,整体结构相较于其他曲目较为短小,但蕴含河南地方韵味。《河南小曲》以河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作为创作背景,结合了创作者在河南梆子剧团演奏期间积累的大量河南民间音乐素材,其中包含坠胡的演奏手法、曲剧的表演风格,以及“大调曲子”的谱曲风格。这首包含多种音乐元素的乐曲,自公开演奏以来,便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并被流传至今[1]。

河南素来有戏曲之乡之称,现今广为流传的曲目有河南坠子戏和河南大调等,其中,河南坠子戏流传较为广泛,其在表演过程中,主要使用坠琴作为乐器进行伴奏。在《河南小曲》中,多处具有坠子的演奏风格。就整体结构而言,《河南小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快板、慢板和第三部分的快板再现等。其中,第一部分中融合了河南戏曲起腔的元素,整体节奏较快。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始终将情绪调动得较为积极。平腔是唱腔中的主要内容,运用平腔表演的部分,主要是对整首作品故事情节的展现。在河南地方戏曲体系中,坠子具有多个流派,而不同的流派之间在演奏风格方面也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幽默诙谐的演奏风格,也有悲伤、豪放的演奏风格。在《河南小曲》第二部分慢板中,就运用了坠子中平腔的演奏风格,节奏较为舒缓、宽广,在旋律设计方面也没有过多曲折、婉转的部分,情感细腻,听众能从中感受到细水长流的风格。第二部分的曲调中无一不透露着河南儿女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于家乡的赞美。在演奏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结合河南戏曲腔调中所蕴含的韵味特征,并结合河南方言语调方面的特征,将河南人民豪迈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河南小曲》第三部分中蕴含着浓厚的落腔演奏风格。落腔通常只有一个乐句或者一个乐段,常出现在唱段的结尾处,用于为整首曲子收尾。《河南小曲》第三部分的情绪风格较为欢快,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呈现出干脆、利落的演奏效果,使整首乐曲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二、二胡曲《河南小曲》的风格体现

(一)展现河南风土人情

河南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温和的气候特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河南人民性格普遍较为开朗,其使用的方言四声总体呈现下行的趋势,这使得该地区的本土戏曲在表演过程中,发音也呈现出由高渐低的风格。受这种风格的影响,河南坠子中下滑音也占据了较大比例。在《河南小曲》中,同样存在大部分的下滑音和大跳音[2]。

长期以来,河南的地域文化元素都对以这片土地中的风土人情作为创作灵感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河南地区由于位于中原腹地,因此,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河南也孕育出了多元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无不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河南小曲》的创作源于作者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生活后的深刻体会,因此,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地方特色风格。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南,受气候因素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农业、制陶业和畜牧业的传统。四千多年前,这里便已经进化到了石器与铜器并用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丰厚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河南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且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使得河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的粮食大省。河南人民主要以务农为生,他们踏实、勤劳,坚忍顽强。因此,河南人民在为人处世方面较为直爽、坦诚,而这些特质在《河南小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体现地方语言及戏曲特色

河南具有多种多样的戏曲文化,除此之外,曲艺类型也较为多样。因此,在这片土地上有大量热爱曲艺文化的民众。步入现代社会以后,受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我国传统戏曲在生存和发展方面受到了挑战。但是,河南戏曲由于拥有庞大的受众,至今依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展现出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魅力。

《河南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河南戏曲唱腔和语调风格,因此,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拥有一定的喜爱者。河南音乐受河南地区方言语调的影响,具有中州音乐的风格特征,其在声母、韵母上同我国的官方普通话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具体区别主要表现在字调方面。普通话四个声调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而河南方言的四个音调总体呈逐渐下降的特征,《河南小曲》的旋律受河南方言音调的影响,也整体呈现出由高渐低的风格特征[3]。

(三)板腔体结构与河南民间音乐旋律手法的运用

如前文所述,《河南小曲》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整体表现为A—B—A的特征。其中,第一部分由两个段落组成,主要围绕“1”这个中心音而展开,包含丰富的河南坠子元素。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使用了叠奏和“句句双”的创作方法。河南坠子作为河南本土戏曲类型,在唱腔方面展现了浓厚的河南本土风格。其主要采用的板腔体结构为上下句结构,其中,上句在落音方面并无明显的特征,但下句的落音较为同音,大多为“1”。例如,在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前4个小节中,句式结构主要为2+2的上下句,上句落音为“1”,而下句的重拍位落音也为“1”。除此之外,本段融合了叠奏的演奏风格。叠奏是我国传统戏曲音乐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演奏手法,不仅包含整首曲目演奏过程中的叠奏风格,还包含曲目中部分曲段的叠奏。而在《河南小曲》的第一部分中,则采用了局部叠奏的风格,具有循序渐进的风格特征。

在《河南小曲》第一部分的第二小段中,除去前面四个小节是对第一小段的重复以外,其他部分均为新的曲调,但是,其同第一小段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其中,也是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特色的展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曲调方面强调循序渐进,注重不同段落之间的连贯性。而第二小段虽然在结构方面较为复杂,且句式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但是,由于作者在其中加入了河南地方戏曲的风格元素,如河南坠子在上下句唱腔中的旋律骨干音等,因此,便有了第二小段“2-7-1”的旋律组合,这一组合也在第二小段的演奏中得到了重点强调。

《河南小曲》的第二部分是慢板,相较于第一部分而言整体音调较高,且旋律更为悠长。这部分由7+1大句组成,每一大句都可分为9—10个不同的小节,且最后的落音都在“1”上,具有典型的河南坠子风格。在第二部分的第三大句中,前4个小节都融入了河南坠子声腔中的“句句双”结构。而第四个大句、第五个大句、第六个大句和第七个大句的前4个小节中都具有“合头”的风格特征。《河南小曲》的第三部分是快板再现。在这部分中,首先对第一部分的第二段进行了重复,随后为8个小节的叠奏。在此之后,韵律逐渐转慢,且旋律悠长,直至最后拨音结束。

三、二胡曲《河南小曲》的演奏技巧

(一)右手运弓

1.垫弓

作为右手运弓的技巧之一,垫弓也通常被称为小抖弓。垫弓起初被应用于为梆子腔进行伴奏的胡琴演奏过程中,通常在拉弓过程中使用。当弓被拉至弓尖处时,演奏者需要快速抖动手腕,进而演奏出两个较为短促的音调。在运用垫弓技法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的动作足够快速,要求演奏出的声音既要发音清晰,又要音头饱满。垫弓的节奏同附点音符较为相似,蕴含着浓厚的戏曲风格特征。

2.顿弓

顿弓是能够使两个音符之间产生短暂停顿的一种演奏技法,主要可以分为“分顿弓”和“连顿弓”。在进行《河南小曲》第二部分慢板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使用“分顿弓”的演奏技法,即拉一次弓演奏出一个顿音。在使用顿弓技法进行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对自己的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每一次拉弓的受力点都在弓的中间位置,且每次拉弓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停顿,且停顿需要干脆、利落。在演奏《河南小曲》第二部分时,演奏者使用顿弓技法的频率较高。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控制对于声音的表达力度,不可过于饱满,且需要在演奏过程中有明显的停顿,以此确保第二部分在节奏方面的鲜活性,进而充分展现河南民众淳朴的形象特征。

3.颤弓

颤弓是二胡演奏中惯常采用的演奏技巧之一,也被称为“抖弓”或者“碎弓”。颤弓技法的使用,主要依赖于演奏者上臂和肩部的力量,需要演奏者合理控制力度,进行有规律的抖动,进而演奏出多个短小的节奏。在使用该技巧进行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这一技巧对作品的情感和该部分的情绪进行生动表达。在《河南小曲》第二部分慢板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先后两次采用了颤弓的演奏技巧,以此表达了河南民众对于这片土地的喜爱。

在运用二胡进行乐曲演奏的过程中,弓序的安排对于音乐整体风格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乐器大多依靠弓毛与琴弦之间的摩擦而发出声音,因此,大部分音符和曲调都是通过拉弓和推弓而进行强拍和弱拍的表达。但是,在戏曲中,却并非如此。戏曲中的强拍主要用推弓,而弱拍则主要用拉弓,这种演奏技巧也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节奏层面所展现的独特风格。《河南小曲》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十六分音符,主要通过推弓进行演奏,结合推弓力量的不同,进而展现出节奏层面强弱的变化特征,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

河南地方音乐整体而言鲜少含有大篇幅的颤弓,在这一点上,同蒙古族音乐和陕西音乐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河南小曲》中,演奏者便对这一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河南小曲》的第一小节中,需要演奏者在节奏处理方面足够干净利落,最后的落音也要足够稳重。在演奏第六至第七小节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把握强弱旋律之间处理的最佳时间段,确保能够将其与情绪之间进行充分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弓的拉开程度进行严格控制,即需要将弓拉开至四分之一部分。

(二)左手技巧

1.滑音

滑音是二胡演奏中演奏者习惯使用的技巧之一,主要用于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主要通过对滑音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处理,进而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在《河南小曲》中,演奏者不需要将滑音处理得过于强烈,只需要使用微分音上滑的演奏方式,配合右手的快速运弓,进而展现河南民众积极向上、幽默乐观的人物形象。

在二胡的演奏中,滑音通常包含上滑音、下滑音和回滑音等。在《河南小曲》中,演奏者通常需要使用上滑音的演奏技巧。在快板段落中,通过融合坠胡演奏技巧,又采用了大滑音的演奏技巧。除此之外,该首曲目在演奏过程中也采用了较多的回滑音演奏方式。例如,在第一段的快板部分,即对回滑音进行了连续的运用,使得整体曲调展现了多元化的风格特征,使得听众在波宕起伏的旋律之间,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河南曲调韵味。

2.滑揉

在二胡的诸多演奏技巧中,滑揉是最能够表现乐曲风格特征的技巧之一。滑揉从坠胡的演奏技巧中引用而来,多用于演奏地方戏曲。滑揉能够对乐曲的情绪进行完整展现和深入渲染,并能够将演奏者在演奏时内心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来,能够将乐曲想要展现的情绪完全表现出来,对于提升乐曲在情绪层面的感染力具有积极作用。

《河南小曲》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多次使用大滑揉和小滑揉的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滑揉的演奏技巧不需要演奏者进行专门的体现,而是需要如同人们在日常对话中语调的变化一般,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在《河南小曲》中加入滑揉的演奏技巧,并不是为了对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进行单独的装饰,而是需要将滑揉作为《河南小曲》演奏过程中的本质内容,对河南方言的语调进行自然的展现,以此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河南民众积极、豪爽的性格特征。

四、结束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河南小曲》虽然结构较为短小,曲式也并非过分的复杂。但其中蕴含着坠胡、戏曲等浓厚的河南地方音乐特征。通过对这首乐曲进行演奏,能够使听众感受到浓厚的河南梆子、河南坠子元素,进而在清新的旋律中,领会河南地域风格和人文气息。在顿弓、滑奏等坠胡演奏技巧的加持下,《河南小曲》曲调顺畅,富有河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美感。通过演奏这首乐曲,能够将河南民众爽朗、积极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并从中感受中国传统乐器与地方特色音乐之间充分融合后所展现出的独特美感。正因为如此,《河南小曲》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传唱至今,并成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二胡代表性作品。

参考文献:

[1]侯琴文.调式·弦式·板式——《河南小曲》的音乐特点分析[J].明日风尚.2022(18):17-20.

[2]宁汐.精研技艺秀外慧中——演奏家段皑皑的表演艺术[J].乐器.2020(12):10-13.

[3]黄闻绘.二胡音乐发展多样化的现状分析[J].当代音乐,2017(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