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神韵”是展现古典舞意境的灵魂,精湛的舞台表演技术与契合古典舞审美理念的“神韵”相融合,才能诠释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体现古典舞的审美精髓。为更加全面提升古典舞的表演水平,本文以“神韵”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作品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展开研究。首先对古典舞“神韵”的概念及“神韵”在古典舞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形象刻画、内容表现、审美价值等方面分析古典舞中“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形神兼备、形态与舞姿相互融合、气韵生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古典舞神韵提出自身的相关见解,为了解古典舞“神韵”的体现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古典舞;神韵;影响因素;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一、概述
(一)古典舞概述
古典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已经形成一定的特点。古典舞形式华丽,技巧技能高超,讲究身法和韵律,充分运用刚柔并济去表达舞蹈感受。它特别注重眼神的运用,还要和呼吸搭配起来,在表演过程中充满了韵律感,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令观众流连忘返,深深沉浸于其构建的舞蹈意境中。
中国古典舞是博大精深的,包括神韵、身法和技巧等,充满了深刻的内涵。神韵是中国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形”指的是表现在外的形象,而“韵”则是指舞蹈深刻的寓意。
(二)古典舞中“神韵”的概念
“神韵”在古典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舞姿传神和充满韵味的状态,刻画的是舞蹈形象的内涵、神采和气质,让舞蹈充满韵律美。但是这种“神韵”也犹如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古典舞中的意境也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只能用心去感受不能用言语表达。观众可以用感官去感受这一神采和气质[1]。
另外,古典舞还讲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而其中的“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也就是说神韵是通过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去打动人心,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去传情达意,从而展现出古典舞光彩夺目的一面。
(三)“神韵”在古典舞中的意义
“神韵”可谓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它对于舞蹈表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表演者深刻领悟古典舞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神韵,展现舞蹈的生机与活力,古典舞的魅力才会被渲染,推动传统舞蹈进一步发展。在舞蹈表演中,如果仅仅是技巧性的摆动肢体,一举一动没有“心、意、气”,更没有眼神的深层次交流,那整支舞蹈将索然无味。观众看到的也只是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技巧,而对舞蹈形象和内容没有任何情感共鸣,也不能通过舞蹈去体会更深层次的意境和寓意。
在表演古典舞时,想要很好地体现神韵,需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主要通过眼神去表现舞蹈的内在含义,即通过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将内心世界一一展现,达到“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艺术境界。另外,表演者也要充分展现出精、气、神,体现出对古典舞至高无上的追求,舞姿才会变得更加传神和耐人寻味。其实说到底,“神韵”不仅要传承古代元素,更要融入创新的精神,这样才是成功的古典舞表演,也才能真正打动观众[2]。
二、古典舞中“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
“神韵”是古典舞表演的灵魂所在。“神韵”的呈现是构建在多条件基础上的复杂表演技术。笔者结合自身对古典舞的理解及表演经历,从形象刻画、内容呈现、审美价值三方面分析古典舞中影响“神韵”的主要因素。
(一)舞蹈的形象刻画
古典舞的“神韵”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神韵”不足,对舞蹈形象刻画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如在《丽人行》的表演过程中,对于神韵的要求很高,如果神韵不足就会导致舞蹈形象的刻画不够传神和有韵味。如《丽人行》刻画的是唐代美女出行的形象,她们一个个风姿绰约、委婉动人,要求表演者先要“力与形合”,从舞者形态上就要与刻画的舞蹈形象相一致。而后“气与力合”,通过舞者的形体美传达出的气韵,让观众为其气韵而感动。随后要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从眼神、面部表情等方面都传神地表达唐代美人的神态和韵味,从而表现出唐代丽人的神韵。如果没有诠释好舞蹈形象,就无法深入地去表现出舞蹈形象应有的神韵。
另外,“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很多时候也表现为刚与柔没有掌握好度。如《丽人行》的神韵也要通过舞姿来表达。在跳舞时要注意肢体语言,一招一式都要尽可能表现到位。女性的神情和姿态也要精准把握,尤其要通过眼神去传达柔媚羞涩之感,在动作频率方面也要拿捏得当,或急或缓,或快或慢都要根据舞蹈内容和形象而表现出来,以显示唐代丽人的柔美。表演抒情时,需要缓慢柔和的动作,而舞者移动迅速,眼神也较为犀利,那么表达的情绪就不会到位,神韵也就不足。古典舞要充分表现出传统舞蹈的精髓和东方神韵的魅力,就要先解读舞蹈形象,然后从内至外地去表现舞蹈形象的特征和韵味[3]。
(二)舞蹈的内容表现
“神韵”欠缺会使整场舞蹈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舞蹈内容未能很好地表现也是“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之一。如舞蹈《铜雀伎》,它的内涵极其深刻。讲述了一段柔美凄怆的爱情故事,自小相爱的两人不能走到一起白头偕老,被世俗所牵绊,看着恋人无端受到伤害,却不能尽力保护,内心的疼痛与心酸无人诉说。如若舞者表现不足便会让舞蹈变得空洞,观众难以解读舞蹈的内容。
另外,“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未能领会舞蹈内涵。在此也以《铜雀伎》为例,想要跳好此舞并不容易,它要求舞者有很好的神韵表现力,能够展现出舞蹈不同阶段的特色,深刻领会舞蹈角色所思所想。如果舞者在这方面有所缺失,就很难诠释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铜雀伎》要求表演者一方面要展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另一方面要表达出对爱情的无可奈何。舞蹈时要表现出抗争力,有些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并未表达出凄苦悲凉的感觉,难免美中不足。同时,还要搭配有内涵的背景音乐,烘托出舞蹈现场的气氛,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在服饰方面也要认真去搭配,要符合舞蹈主人公的角色特点,也要将当时的人物身份表现到位。
(三)舞蹈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讲究“外圆内方”“以柔克刚”以及“虚实结合”等。而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了解不够深入,就会影响对“神韵”的表达。如在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就有很多由“圆”而组成的舞蹈构图,无论是运动轨迹的圆,还是肢体的画圆,都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在表演时需要舞者既像“笔走龙蛇”般的创作,又像是在用肢体艺术创作水墨作品,通过舞者以虚代实,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和写意性,营造出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意境,它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良好体现。如果表演者本身对古典艺术就没有深刻的认识,就很难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古典艺术精髓,在神态的应用方面也表现得差强人意。尤其是手臂的控制不到位,在挥舞时无法做到“刚柔并济”,不能表现出对古代艺术的崇高追求,这些都会导致神韵不足[4]。
“神韵”不足的影响因素还表现在舞台因素,《扇舞丹青》对舞蹈服饰的要求很高,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审美价值,穿着优美华丽的舞者,在旋转跳舞时霓裳也跟着飘逸起来,飘飘欲仙的场景仿佛带领观众置身仙境,让人们随之产生丰富联想,反之如若没有很好地搭配舞蹈服饰,整段《扇舞丹青》就会变得平淡无奇,也不会那样具备神韵,就不能被观众牢牢记住。
三、感悟内心,寻找“神韵”之源
(一)“形”和“神”的高度统一
在跳古典舞的过程中,形成“神韵”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做到“形”和“神”的高度统一。“形”主要指看得见的外在形态,它是舞蹈的基本特征,包括姿态、动作等外在表象,是传达艺术美感的重要载体和媒介。舞蹈过程中表演者的身材体态以及各种舞蹈动作观众全都看在眼里,留给他人非常直观的一种印象,表演者在平时要注意塑形训练,让自己的外形更加契合角色需求。
而“神”恰好相反,它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通过表演者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等去传递内在想法,进一步感染观众产生共鸣。人如果缺乏精气神会带给观众萎靡不振的感受,一支舞蹈没了“神”,整个过程必定是毫无生命力的,会因表现力缺乏而令人失望,将“形”和“神”两者充分融合达到高度统一,能够增加“神韵”表现力。
这就要求舞者对舞蹈本身的寓意进行深入了解,再将这一种感悟传递到肢体上。尤其是运用眼神去表达内在的神韵,每一次眼神的流转都在传达舞蹈的情感元素,如此一来才能让观众沉浸其中。同时,搭配充满神韵的古代音乐作为背景来烘托古典氛围,表演者的服饰也需精心设计,以增强“形”与“神”的统一,从而提升神韵的表现力。
(二)舞姿和形态的紧密结合
对于古典舞来说,“神韵”表现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其中需要“舞姿”和“形态”的紧密结合。因此,演员要深刻领会这一要点,牢牢把握“神韵”精髓。首先要将外形打造得更具美感,表演者身材凹凸有致,容颜精致符合角色特征,演员的基本形态都要做到位,身体长时间保持均衡和谐,舞蹈动作要尽可能细腻,在形态表达上要具有美感。身形体态要符合传统审美观念,平时要坚持训练扎实基本功,通过肢体去传递对古典美的感悟,这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和总结,才能将舞蹈提升档次,所营造的意境也较之前更加深远[5]。
同时,舞蹈的一招一式都要形态优美、神采奕奕,舞姿尽可能传神并充满韵味,舞者将对舞蹈内涵的理解融入表演中,赋予舞蹈丰富神韵,创造出强烈的感染力。如中国传统美学中主张“留白艺术”,要求动作舞姿不可太过满,所以在舞姿构图方面,要注意画面的唯美,留下想象的空间,才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和谐美感。每个动作也都有所寓意,更好地激发情感,让舞蹈美感获得迅速提升,每一段表演都呈现出较高的“神韵”表现力,令观众深感钦佩,从而对舞蹈大加赞赏。
(三)“气韵”和“身韵”的深度融合
“神韵”表现力非常讲究“气韵”和“身韵”的深度融合,两者需要完美结合才能很好地传递出舞蹈艺术。具有“神韵”表现力的古典舞看重内心的表演,既要有形态又要有神态,同时很好地运用呼吸去表达舞蹈的内涵和韵律,“身韵”要求表演者体态端庄婀娜、动作衔接流畅,这在日常形体训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
“气韵”则强调呼吸的运用,它是由内而外表现出的舞蹈气质,这需要表演者运用好气息、呼吸等方法,充分展现舞蹈的蓬勃生命力。在舞台上,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神有气,动作之间也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只有“气韵”和“身韵”深度融合,才能展现出古典舞的深刻韵味。
要提升气韵的表现力,不可忽视古典舞蹈的内涵。不同的舞蹈曲目所要表达的寓意是千差万别的。平时要多琢磨舞蹈和音乐,将舞蹈的灵魂融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通过形体、神态、节奏等去更好地刻画,精准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有丝毫的偏差就会带来另外一种效果,这需要舞者将“身韵”和“气韵”深度融合。
一台优秀的舞蹈剧目,首先吸引观众的是舞者的外形,舞者需要在平时做好形体训练,让自身条件更加契合舞蹈角色,从而提高古典舞蹈的表现力。如果在古典舞中表现出神韵,每一个眼神和姿态都展现出神采奕奕的独特韵味,充满了灵气和智慧,就能与人物形象合二为一,更具感染力。
(四)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
在舞蹈中,注重“神韵”是赋予舞蹈灵魂的关键之举。首先,要通过理论学习去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美学特征,深入透彻地明白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神韵。其次,要结合实践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案例,精读舞蹈专家的案例讲解,认真揣摩视频中每个动作是怎样真正做到突显神韵的。先要懂得赏析,知晓基本原理和它的表现手段,再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践,明白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可以说,只知晓理论或者只注重实践都是非常片面的,这样都不能很好地提升神韵表现力。只知道基础理论而缺乏实际操作,就无法让舞姿和形体变得鲜活灵动,一招一式都是非常刻板的。如果只注重实际操练,但是轻视古典舞理论的学习,那么专业性及精神层面的知识不能被很好吸收,舞蹈的意境始终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升“神韵”表现力。
四、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几千年来多种艺术形式的载体,它综合了书法、绘画、文学、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审美元素,因此在审美上也非常注重“神韵”的表达。只有古典舞有“神韵”,它才有表现张力,能够更好地刻画舞蹈形象,让舞蹈更加传神;也只有古典舞有“神韵”,才能更好地诠释舞蹈内容,体现舞蹈的审美价值。因此,要在舞蹈中注重“神韵”表现力,并保持“形”和“神”的高度统一、舞姿和形态的紧密结合、“气韵”和“身韵”的深度融合以及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才能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舞蹈更加具有观赏和审美价值。另外,要让古典舞更加具有“神韵”,音乐的渲染、服饰的衬托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展现出古典舞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胡伟.古舞探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盛夏.中国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之美[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9):26-27.
[3]潘东升,李明骏.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J].现代交际,2017(02):110-111.
[4]张大光.针对古典舞表演中“神韵”的思考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143-145.
[5]庄严.关于古典舞表演神韵的思考[J].北方文学,2018(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