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绘画中的多元化创新形式

2024-11-26 00:00王晴
艺术大观 2024年24期

摘 要:现代主义绘画造型中的形式研究,从工业革命以后,社会背景的变革,使得人们开始对工艺、艺术、哲学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传统绘画艺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受到了摄影等工业技术的冲击,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的意义是什么,工业文明解放了部分人的双手,同时也解放了传统艺术家的思想,由古典绘画走向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成为艺术家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艺术;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一、塞尚

视觉艺术,从古典绘画艺术着重表现于再现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具象写实性。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开始,改变了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观看方式,现代艺术不再是对客观事物的临摹或再现,艺术家将客观事物作为参考对象,提炼客观物象的内外结构,将多维度的客观世界打散并重组到二维的平面世界中。在塞尚静物画面布局中可以发现,所有的水果、罐子、画布都被艺术家主观归纳为了简单的几何形体,而画面中原本应该是平行的桌面,也与正常的桌角不成平行关系,似乎是残缺的桌角。这种打破客观现实的三维空间,使得物体重新以全新的角度展现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打破了现实的物理空间,却实现了二维画面中的视觉均衡性。

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画面布局中,塞尚主观的将自然物象提炼为简单的几何形体,散落在画面空间中,以多维度的视点重新布局,重组到一个平面中产生叠合关系。塞尚的作品中加强了画面的形式构成,简化了自然物象的客观性,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多点透视,并有意无意地将画面布局形成多个分割的块面。这种分解重构的艺术创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更为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立体派和其他艺术流派。他全新的观看方式和艺术理念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艺术形式的艺术发展之路。

二、立体主义

随着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有了全新的改变,认识到时间与空间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以毕加索和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艺术家,则是在塞尚的二维平面设计空间基础上,在二维平面中加入了多维度的空间观。强调形状的表现力,试图从多个视角描绘物体。

毕加索最早称之为立体主义形式的作品《亚威农少女》,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的手法,将人物的各个面拆分开来重新组成一个二维的平面画面,使人物的身体和脸呈现出一种扭曲的形态。毕加索试图从多个角度描绘女人的不同运动形态,并将对象分解成几何形状,打散在画面交错复杂的空间中,重新组合成新的形式。通过不同几何形状的重新组合排列,营造出带有扭曲的空间氛围感。画面中的色彩也常常被简化或夸张,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立体主义绘画艺术家延续了塞尚的绘画观念,将绘画的形式更为大胆地放在题材和内容的之前,形成了形式的多元化。

三、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艺术家作品中常出现汽车、飞机、火车、工厂等机械元素,将其视为力量、速度和进步的象征。在意大利画家贾科莫·巴拉的《被拴住的狗的动态》画面中心,一只小狗拴在了一根链条上,背景是快速移动的行人与模糊的街景,通过描绘小狗想要挣脱链条去追逐快速变化的世界,暗喻了人们对新科技、新速度的向往与追求。

对速度和动力的强调是未来主义艺术家主要追求的创新形式。艺术家试图通过画面、文字或音乐来传达运动的感觉和能量,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充满活力的视觉效果。流畅的线条和扭曲的形态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运动感。部分未来主义者将战争视为一种破坏和创造的力量,在作品中对战争场面、武器等进行描绘和赞美。这种观点虽然具有争议性,但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战争的复杂态度以及对其可能带来的变革的期待。

未来主义绘画常使用富有张力和动感的线条,这些线条可能是断断续续的、扭曲的或倾斜的,以表现物体的运动和速度。例如,在一些画作中,人物和物体的轮廓线被描绘得如同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残影,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效果。笔触的方向和力度可能与所描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力量相呼应,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能量。色彩运用上,未来主义作品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红与绿、蓝与黄等,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非传统的色彩组合,艺术家有时会摒弃传统的色彩搭配规则,尝试使用一些新奇的、不常见的色彩组合,以表现未来世界的独特性和奇幻感。比如,使用金属色、荧光色等特殊色彩来描绘机械和科技元素,使作品更具未来感。

未来主义作品的构图常常是碎片化的,将物体或场景分解成几何形状或不规则的碎片,然后再重新组合。这种手法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复杂性和趣味性。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绘画在构图上常常采用多角度和多视点的表现方式,让观众能够同时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和角度,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物体的形态和运动。例如,在一些绘画中,人物的身体被分割成多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给人一种立体、多维的视觉感受。

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革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在未来主义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这些作品既表达了人们对科技进步的向往和期待,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时的焦虑和不安。

四、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善于运用色彩的纯粹性来表现画面。画家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对自然色彩的模仿,使用鲜艳、浓重、纯粹的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在亨利·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画面中,主色调以红色来大面积平铺画面,而画面的窗景则利用冷色调蓝绿色,利用色彩对比形式形成画面的深度。在色彩心理学中,人们对暖色调会产生前进的心理知觉,对冷色调则会产生退后的知觉,野兽派艺术家大胆并细微地掌握了人的视觉心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形成了全新的画面形式语言,为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与视觉张力。画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选择色彩,不依赖日常经验。马蒂斯在《金鱼和雕塑》中,对物体色彩的表现并非基于其实际颜色,而是为了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理想意境。

尽管野兽主义作品的色彩强烈,但画家也注重色彩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他们通过色彩的组合和搭配,使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仍能保持一种整体的协调性[1]。例如,在马蒂斯的一些作品中,会使用黑色等深色来平衡画面中过于鲜艳的色彩,避免色彩过于刺眼。

在构图方法上,野兽派画家利用的二维平面构成法,摒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则,革新了画面。画面中的物体不再具有真实的空间体积感,而是被简化为平面的形状和色块,平铺在画面中。画家会在画面中设置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场景或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思维在不同的时空之间转换,从而扩展画面的空间感。艺术家使用直率、粗放的笔法,笔触自由、大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笔法不仅能够快速地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想法,还给画面带来一种生动、鲜活的感觉。

野兽派艺术家在造型上大胆夸张变形了客观对象,对形态加以精心设计和提炼,保留对象的鲜明特征,以纯粹的线条概括对象的情感及精神性。在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妇人》画中,女人像的面部被艺术家主观简化为非洲面具的图样,色彩自由散漫,信手涂抹,没有任何明晰的线条,但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物的神态和气质。野兽主义画家试图对物体的形象进行简化和提炼,去除了不必要的细节和装饰,使物体的形态更加简洁、纯粹。这种简化提炼不仅能够突出物体的本质特征,还能使画面更加具有形式美感,充满了原始的狂野和质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

五、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试图提炼物象的基本型,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删减客观环境的影响及细节因素,使画面呈现出纯粹的点、线、面抽象构成形式语言。在蒙德里安的系列抽象作品中,通常以简单的几何形,及红、黄、蓝三原色为画面元素布局,或利用流畅的、曲折的、粗细不同的线,用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节奏。

抽象主义艺术家也善于利用色彩来传达情感及精神性。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色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不同的线条代表着不同的情绪,画面中的元素可以相互重叠、穿插,形成复杂的空间关系。构图可以是对称的、平衡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动态的。在马列维奇的作品《黑色正方形》中,以简洁的黑色正方形占据画面中心,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稳定感。抽象主义绘画通过形式和色彩来传达情感。不同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可以引发观众不同的情感反应,如喜悦、悲NiZUuf1j4AQlCBr6xRjUJw==伤、宁静、激动等。杰克逊·波洛克的行动绘画,通过自由挥洒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他内心的激情和能量。抽象主义绘画也可以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作品中的形式和色彩可以象征着某种抽象的概念或精神境界,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感悟。保罗·克利的作品则是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神秘的象征,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2]。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为后来的艺术流派和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六、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作品在形式上呈现出独特而反叛的风格,达达主义者摒弃传统绘画材料的局限,大胆采用各种非传统材料进行创作。例如,报纸、照片、票据、布料等日常物品被拼贴在画面中,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马塞尔·杜尚的《泉》,当小便器陈列在美术馆中与艺术品共同展出时,现成品与艺术品意的概念被瞬间打破,艺术家试图通过看似滑稽与反叛的精神性来打破重建艺术的定义,使观看者重新思考艺术是什么,又能是什么。达达主义对材料的选择往往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反映出达达主义对传统艺术创作中刻意性和计划性的反抗。作品中的图像常常被切割、破碎成不规则的形状,然后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方式使画面失去了传统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例如,汉娜·霍克的拼贴作品,将不同来源的图像碎片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视觉叙事。图像的重组并非毫无目的,而是通过随机组合或有意识的安排,传达出达达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这种重组后的图像往往具有强烈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引发观众的思考[3]。

达达主义作品常常使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这些色彩不遵循传统的色彩和谐原则,而是以一种夸张、突兀的方式出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例如,让·阿尔普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明亮的原色和对比色,使画面充满活力和张力。色彩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反映出达达主义者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摒弃。色彩不再是为了再现自然或表达情感,而是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用来挑战观众的视觉习惯和思维方式。作品中的形象常常被夸张、变形,甚至扭曲成怪诞的形状。这种夸张变形的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审美规范,也表达了达达主义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反抗。例如,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形象常常被描绘成机械般的形状,或者具有荒诞的比例和特征。形式的夸张与变形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使观众进入一个陌生而奇幻的艺术世界。这种超现实的体验进一步强化了达达主义作品的反叛精神和艺术感染力。

达达主义作品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拒绝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解释。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开放的、多元的,需要观众自己去解读和体验。他们认为艺术不应该有固定的规则和标准,而应该是自由、开放和充满可能性的。达达主义作品以其反传统的表现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流派[4]。

七、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解析与重构

现代主义绘画不再遵循传统绘画的写实法则和既定的艺术规范。它挑战了古典绘画中对物体形态、比例、透视等的精确描绘,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性和道德说教功能。例如,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和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他们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打破了传统的视觉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线条、色彩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元素出现,色彩可以不依赖于物体的固有颜色,完全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表达需要来运用。比如,马蒂斯的野兽主义绘画,以强烈鲜艳的色彩表达情感,与传统的自然主义色彩观大相径庭。

艺术家不再关照自然的客观物象真实性,而是通过对物体进行分解、变形、抽象等处理,揭示出被人们忽视的现实层面。许多现代主义画家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不公等问题融入作品中,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批判和反思。如墨西哥壁画运动代表画家迭戈·里维拉的作品,以宏大的壁画形式展现了墨西哥的历史、社会斗争和人民生活,描绘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现代主义绘画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重构,以及材质与媒介的拓展。现代主义画家不仅在画布上作画,还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和媒介,如拼贴、摄影、综合材料等,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例如,毕加索的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将报纸、绳子等材料与绘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视觉效果。现代艺术渴望对精神内涵进行重塑,画家不再追求传统绘画中的和谐、美与崇高,而是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和情感体验。超现实主义画家如萨尔瓦多·达利、勒内·马格里特等,通过奇幻的画面和象征手法,挖掘人类潜意识中的欲望、恐惧和幻想,挖掘人类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神秘性和丰富性。

总之,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形式解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艺术现象,对绘画的形式和语言的探索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参考文献:

[1][美]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3]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