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1+X”证书制度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认为“学前卫生学”课程存在价值取向模糊、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缺乏教学改革模式等问题,从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旨在有效推进及实施“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持续动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
一、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探索教学模式的意义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表明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12]。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研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需求[3]。“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基础课,同时与《“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中级)》的内容具有较高重合,重合率为66%[4]。因此,切合目前社会要求,探索与实践“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是必要的。首先,有利于有效推进及实施“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其次,有利于推动专业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持续动力;最后,有利于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研究现状
在“1+X”证书的研究方面,董静[5]表明应结合当前试点院校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学前卫生学”“课证融合”的模块化教学。在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方面,张英莉[6]提出思政融入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和重新建设的重要任务。于录艳[7]为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同步有效提升,构建了以“生命健康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价值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许多研究者对“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分别以课证融合、岗课赛证、课程价值取向作为研究重点,但缺少对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从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和个人需求出发,结合张健[8]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循培养目标逻辑、价值取向逻辑、改革创新逻辑、类型特色逻辑,提出高职“学前卫生学”“思政铸魂·育训融通·岗课赛证”教学模式。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及内容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8]。为了促进“学前卫生学”课程体系优化,从“致能、致思、致知”确定目标为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能力要求、技能竞赛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
“学前卫生学”课程是以学前儿童(0~6岁)解剖生理特点为基础,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9]。其课程内容包含身体发育特点及生长发育健康评价、心理健康、生活与教育活动、营养与膳食、身体疾病与预防、安全与急救六大模块。
三、“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价值取向模糊不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思政融入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到位,致使课程价值取向模糊。同时,目标缺乏有效提炼,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中呈现机械化和碎片化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内容枯燥且繁杂,实践环节资源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学校和幼教机构缺乏联系、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
(三)缺乏教学改革模式
“1+X”只是学生单纯以考证为目的培训,不清楚“X”证书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缺乏开展“X”证书与专业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方法和路径,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改革模式等问题。
四、“思政铸魂·育训融通·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方案
(1)确立“思政铸魂”为核心教学体系,全力推动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前卫生学”课程全过程。全面推进“思政铸魂”工程,确立以“生命健康教育”为核心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课程相关思政元素,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考试大纲等教学材料。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过程,为维护好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2)形成“育训融通”教育体系,为学生德技兼修提供条件保障。一是狠抓理论知识,优化课程结构,推进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求善求美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二是推动校—园协同,以社会主义道德观孕育职业道德观,以人文通识孕育职业素养,以科学训练孕育职业技能,落实、固牢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社会职业技能资源人才市场培养杰出后备力量。
(3)打造“岗课赛证”四轮驱动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知识应用、业务工作、劳动就业和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多源—多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产出”的教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品格、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
图1“学前卫生学”课程设计思路
(二)实施方法
1.“思政铸魂”,将思政核心要素贯穿教学全过程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和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达到传道和传技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时,全面贯彻党中央、教育部最新的“课程思政”相关精神,通过深入挖掘拓展“学前卫生学”以及《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中级)》课程思想政治元素,建构融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专业知识、身心素质于一体的基础知识框架(如图2)。采用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健康教育等思政元素与课堂育人、学业学习、实践操行相结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穿“学前卫生学”课程全过程,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图2“学前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图
2.“育训融通”,以共同体建设促进学生德技兼修
(1)优化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大局生命观为重要使命,通过推进课程建设、打造宣传阵地、丰富课程活动为思路,逐步构建课程育人工作格局,不断唤醒学子对生命的重视和珍爱。
(2)深化校企合作。和幼儿园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园共管”协同培养的校—园合作模式,聘请幼儿园园长、优秀一线教师进教室、上讲台,幼儿园邀请学校教师下园所、做科研,与企业共研项目,共编教材,开设选修课程,实现校园在师资、教科研等方面共建、共享、共赢,为学生德技兼修提供条件保障,进一步促进学生技术知识掌握、学科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加强。
3.“岗课赛证”四轮并驱,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以顶岗实习、创新课程、贯通赛创、技能证书的“四轮并驱”实践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体包括:
(1)通过让学生深入幼儿园一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既满足学生岗位实训的需求,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工作岗位。
(2)构建“学、练、思、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学与练”,通过评与讲促使学生“思与拓”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增加“线上+线下”双轨道教学同步同行,以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依托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推动“课赛融合”和“课证融合”,切实改变课程内容与竞赛和相关证书内容相贴合。
(3)将职业技能竞赛融入课程教学中,一方面,积极组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技能争先的工匠氛围;另一方面,以自治区师范生技能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其他职业院校大赛为载体,培养学生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在专业素养上攻坚克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通、赛训结合,同时进一步完善竞赛参与机制,形成“班级—专业—学院—学校”校内四级竞赛选拔机制和教师指导机制,做到全面覆盖、层层选拔,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公平竞争,加大赛事开发力度,做好校赛同省赛、国赛的对接,加大优秀参赛案例的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参赛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相关技能竞赛,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多元的省赛、国赛选拔培养机制。
(4)积极推进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书(“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保育员证、幼儿营养师证)取证,引导学生在校夯实理论基础、技能基础,培养学生钻研求精的工作精神,将专业学习、未来就业和相关技能认证相融合,并为学生的学习备考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学前卫生学”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幼儿保健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探索和实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思政铸魂·育训融通·岗课赛证”,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5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05/t20190517_382357.html.
[2]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EB/OL].[2019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欧阳再东.“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122123.
[4]彭英.第三批“1+X”制度试点幼儿照护职业技能教材(中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5]董静.“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模块化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6):1921.
[6]张英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思政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7478.
[7]于录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学前卫生学》课程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2):112117.
[8]张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遵从逻辑及践行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05):5761.
[9]郦燕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2023年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X’证书制度下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编号:XJ20240302)
作者简介:潘凤丽(1996—),女,四川成都人,新疆和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教育;董银霞(1995—),女,甘肃陇南人,新疆和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辛京净(1987—),男,四川成都人,新疆和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