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有只猫头鹰因为叫声难听而被嫌弃,决定搬家。斑鸠劝它改变自己的叫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逃避缺点,而应勇于改变。然而改变真是必要的吗?
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猫头鹰并没有做错什么。动物的叫声是生来既有且伴随它们一生的,除非嗓子哑了,否则声音的性质很难改变。因此,猫头鹰面对的是他人负面的评价,而猫头鹰自己问心无愧,又何须刻意改变自我呢?
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人们认为其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衬托的是李白的快乐之情,实则不然。当时李白被贬,负面评价不断涌来。忽有一日,皇帝下旨赦免,李白有感写下此诗。我们不妨把“猿声”理解为对李白的负面评价,这些评价是“啼不住”的,然而李白并未理会,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不过多在意外界压力,所以“轻舟”才过了“万重山”。
生活犹如列车,或看着别人上车下车,或自己换车,快到终点时,车上的人早已换了大半,甚至最后仅剩自己一人。那些换乘的人大都只是昙花一现,不必倾尽全力使他们满意。我们不是为取悦他人而活。即使负面的评价再多,如果放下“包袱”,只向设定的目标去努力奋斗,照样可以驾驶着“轻舟”渡过“万重山”。
古今中外,不乏一些苦受负面评价的影响,却坚持自我,最终获得成功的人。西汉文学家左思不顾众人的否定,著成《三都赋》;袁隆平投身农业时,父母与长辈的反驳声不断,但袁隆平坚持耕耘,最终,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帮助所谓的“智力缺陷”儿童,亲朋好友与社会人士皆称这是“异类教育”,可她矢志不渝,践行蒙氏教学法,开创“儿童之家”,成效斐然。
总而言之,当我们遇到负面评价时,当先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猿声啼不住,舟过万重山。渡过这万山之地,向更远的地平线出发,日出云散自天晴!
●点评
1.论点明确,化用新颖。作为议论文,小作者的标题就暗示了中心论点,并化用了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新颖独特,富有文采,进而回归诗句创作的历史背景,明确不要受到外界负面评价的影响,而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和追求。观点明确而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论据典型,论证有力。为了充分展开论证,小作者将驳论和立论自然结合,并放眼古今中外,引入左思、袁隆平、玛利亚·蒙台梭利等人物的事实论据,视野开阔,兼具典型性和丰富性。与此同时,紧扣论点和论据,加强关联度的议论阐释,灵活运用“坚持自我”“坚持耕耘”“矢志不渝”等四字短语,强化了语言的力量感。
【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