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刀只割一次草

2024-11-22 00:00金小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4年12期

晨读《道德经》,我对第九章中“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这句话深有感触:刀刃锤锻得尖锐锋利,其锋刃就不能长期保持完整,也就是说越薄越锋利的刀刃越容易受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江南山区,农民家里大多养着耕牛。春播后至秋收结束期间,田野四处是农作物,牛是不能放牧的,只可割草喂养。在漫长的割草季里,一把锋利的割草刀成了农民非常重要的农具。

放养时,牛可以吃百草;喂养时,农民则只割一种叫“芒杆”的草。芒杆草的两侧长有密密麻麻的齿,能轻易地割破人的皮肤。据说,鲁班发明锯子就是受此类草的启发。然而,耕牛偏爱这种草,能轻易地用舌头卷食而不受伤,每天要吃上两大捆。

在我们家乡,农民常用两种“7”字形的刀。一种是厚重的柴刀,顾名思义,是用来砍柴的;另一种刀则比柴刀轻薄许多,它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雌刀,大概是因为它的刀身,像女性的身姿一样轻巧吧。雌刀主要用途便是割草。

农民割草时,左手轻轻拢住一大把芒杆草的腰部,右手挥动雌刀,在草根部快速劈、拉。劈,是为了断草;拉,则能收拢断草。这一劈一拉间,很快就能割起一大摞芒杆草。但若是刀不够锋利,不仅效率低,还容易被芒杆草割到手——

一刀劈下去,左手拢住的芒杆草,其根部未全数断开,五指就得改“轻拢”为“紧握”,右手里的雌刀则需改“劈”为“割”。而在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股很强的拉力,其中一些芒杆草就会在左手的手指和手掌间滑动,此时便会像握住锯子一样被割破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每次割草前,农民都要好好地磨一回刀。

磨刀是个技术活,不能瞎磨。首先是要把握好刀口斜面与磨刀石的角度。角度过小,磨刀效果不明显;角度过大,容易损伤刀刃。其次是要把握好磨刀的时间。时间太短,刀口不够锋利;时间太长,刀口过薄容易卷刃。

割牛草的刀,自然是磨得越锋利越好。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把刀越是锋利,就越脆弱。每一次,雌刀薄薄的刀锋在割完两大捆芒杆草后,都会伤痕累累。其中使用最频繁的部位,总会变钝,甚至会崩掉一小块。于是,下次再用之前,必须重新上磨刀石。

一般来说,雌刀磨一次,只能使用一次。柴刀则不同,它使用的诀窍是,四分靠锋利,六分靠力量。所以,柴刀不用磨得很锋利,刀刃也因此不容易受损,自然无须日日上磨刀石。

锋利的刀钝得快,自然磨得也频繁。在农家,一把柴刀的寿命,是雌刀的好几倍……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这句话,实际上还有另一种常见的解释:“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这样的解释,可指物,尤指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领悟“锐”与“钝”的平衡之道,在进取中保持谦虚,于锋芒中蕴含韧性,如此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编辑 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