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文艺劲旅——太行山剧团,它承担着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军民斗志等任务。那个时期,太行山剧团这个名字,是誉满太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太行山剧团里,有一对一起参加革命并在太行山剧团里首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姐妹花:章文儒和章杰儒。从姓名上看,她们似乎是同胞姐妹,实则却是非血亲关系,她们各自的身世,外人并不清楚。本文所要讲述的就是这对革命姐妹花的故事。
章文儒原生家庭姓吴,原名吴凤行, 1941年去延安后更名为章文如。吴凤行于1908年9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新城县(现为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的清末官宦家庭,其父吴德镇是清朝光绪甲辰进士、翰林,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入直隶师范学堂及日本政法大学学习,历任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直隶咨议局议员,民国后曾到多省任职。1922年,吴德镇因长子夭亡,自身多病,致仕居家。
吴凤行幼时随父宦游各地,五六岁时先由母亲教读书、识字,后请老夫子教“四书五经”。1922至1924年,在天津插班考入私立达仁女子小学。校长马千里,教员有邓颖超、王卓儒、李峙山等,特别是邓颖超担任她们班两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们讲授革命道理,使她们懂得男女要平权、封建礼教害人必须打破等。1923年,在邓颖超的带领下,她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的游行和取消卖国“二十一条”的示威大游行。1924年,邓颖超还带着她参加了列宁逝世的秘密追悼会,向她介绍了列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使她知晓了“劳工神圣”“共产主义”等许多新名词。这一切都开阔了吴凤行的眼界,启发了她的心灵。也是从那时候起,她知道了“共产党是同情被压迫人群的”。虽然,吴凤行在达仁女校的经历较短,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对她之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在达仁女校的日子,是吴凤行最珍惜和眷恋的一段时光。
小学毕业后,吴凤行考上了天津师范学校。但因家里不支持她继续升学,再加上包办婚约的夫家更是坚决反对,不得已她只得服从。在家闲居两年后奉命成婚,夫家是一个更加封建的官僚家庭。吴凤行在这个家庭中受尽屈辱和压迫,曾两度自杀未遂。后来,在同学的启发下,吴凤行毅然奋起抗争。经过三年的斗争,终于离婚。离婚后,因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到原生家庭。而那时,母亲早已去世,父亲娶了继母,是一个官僚、军阀家庭的小姐,性情暴戾、穷奢极欲,家产已多半被她挥霍。1930年父亲去世,继母多病,性情更加乖张,庶母(父亲的姨太太)留下一女二男后也病亡了,继母对吴凤行及弟妹更加虐待;加上亲友、邻里均认为她离婚的行为是离经叛道,便对她恶语相加或白眼相对,使其生活环境更加不堪。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吴凤行对当时的社会既愤慨又无奈,觉得前途一片漆黑,以致悲观厌世。1935年冬,她再次吞食鸦片自杀,但又一次被“老天爷”拒收。
吴凤行再次自杀未遂,好友章杰儒劝勉她:“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后又记起小学时邓颖超先生曾说过:“自杀是弱者的表现。”这时,一颗死了的心复活了。要挣扎,要斗争,要活下去,社会之大,难道就没有一个弱女子的立足之地?她想到了邓颖超,邓先生是一个革命者,是同情被压迫者的人,或许她就是共产党人?于是,JBNjDlWfpzocvYM3xAlQGQ==吴凤行通过小学同学打听寻找邓颖超。为了谋求个人解放,她也要“革命”了!1935年冬,吴凤行留下一封脱离家庭的信,甩开继母,狠心抛下了年幼的弟妹,离家出走了。
那时,红军长征刚到陕北,寻找邓颖超谈何容易。吴凤行从家乡到达北平后,路费用尽,就暂住在曾在河北新城县的邻居、父母好友章瑞征家。章家原籍河北省保定,八国联军侵入京师时,章家由京城逃难迁居新城县,与吴德镇家过从甚密,章、吴二人的夫人遂成为好友,而后两家的女儿自然也变成了“闺蜜”,这段缘分让吴凤行与章杰儒虽非血亲却感情深厚。吴凤行因胃大出血诱发了心脏病,在章家的帮助下及时就医并休养,过了一段时间身体好转后,吴凤行决定把姓名改为章文儒,与章杰儒以姐妹相称,正式成为章家的一员。章杰儒年龄小于章文儒6岁许,是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她曾参加过“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可能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的成员。所以,章杰儒的言行对章文儒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章杰儒的父亲章瑞征为人正直善良、有文化。当章杰儒到了上中学的年龄,章家便从河北新城县迁回了北平,章瑞征在北平一个盐商家做家教先生,生活还算富裕。1935年,章瑞征由于身体原因被东家辞退后,家中生活日趋窘迫,有时靠典当、卖物品甚至借高利贷维持。章文儒在章家病愈后,曾在北平粉房琉璃街一户人家教了两三个月的私馆,每月赚15元的车马费,以补贴家用。后因这家女主人作风不正而辞馆。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章家逃离北平。先到天津,又去济南,姐妹俩寻找同学未果。章老夫妇因病滞留济南,姐妹俩靠当卖由北平带出的物品为二老治病,携带钱物所剩无几。在日军欲攻济南、打洛口时,全家人又搭乘难民车南下。原想去武汉投靠章家亲戚,由于火车拥挤不堪,不久老夫妇和章文儒便都病倒了。不得已,全家人在河南开封下车,暂住曹门外的一家小客栈中。在这里,章家姐妹找到同乡会寻求帮助,遇到了一位叫苏景式的河北同乡,他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经他的介绍,安置章老夫妇留在开封后,章文儒、章杰儒两姐妹便与苏景式一起奔赴太行山参加革命。
1937年12月,章文儒、章杰儒与苏景式等一行人到达了山西晋城,通过孟夫唐同志安排进入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简称“华干”)学习。华干所长刘子超,教官有朱瑞、陈沂、张柏元等,课程有辩证法、国际问题、农村工作、游击战术等。一个多月后,华干迁到陵川县。章文儒和章杰儒被分配到华干剧团工作。1938年3月,华干剧团与陵川县剧团合并组成联合抗日流动剧团,出发到各地宣传演出。团长赵洛方,团员有章文儒、章杰儒、朱烨、王炳炎、贾宗谊、张振亚、李淑琴等十几个人,还有部分儿童。剧团先是在陵川农村及壶关、阳城县农村流动演出。后来,又到国民党赵寿山十七师的一个旅做慰问演出,剧团住在旅部(好像是在壶关的一个村里)。其间,除了到下级营、连演出外,还去附近农村演出。当剧团完成任务要返回华干时,十七师却以各种理由推托,想把剧团留下。直到朱瑞同志到该部联系工作时,他们才同意由朱瑞同志带回剧团。朱瑞告诉大家,今后剧团归太行区党委领导,他带着大家经长治到了太行区党委的驻地屯留县寺底村。华干剧团随即更名为晋冀鲁豫边区后方剧团。不久之后,改称太行山剧团。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的朱瑞同志是太行山剧团的创始人,从离开陵川到回到太行区党委,剧团在外巡演了两三个月。太行山剧团在朱瑞同志的亲自领导和热情关心下迅速成长。
太行山剧团正式命名后,团长为赵洛方,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是赵迪之,艺术指导(导演)为洪荒(阮章竞)。章文儒与章杰儒这对姐妹花一直同舟共济,学习、工作、生活在剧团的大家庭里,沐浴着党的阳光迅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1938年10月,经赵迪之的介绍,章文儒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转正。一天,姐妹俩被分别秘密告知去寺底村村头的一间小庙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到了小庙,章文儒与章杰儒才惊喜地发现,她们是同批加入了党组织。
章文儒于1937年到华干学习,在工委会做民运工作。在加入太行山剧团前,曾管理儿童抗日宣传队,任指导员;后担任过组织干事、民运股副股长。在太行山剧团期间,除了排练剧目,还担任编委会委员,编写剧本。1939年初,章文儒赴长治民族革命艺术学校学习一个多月,同年又在晋冀豫区委党校学习三个月,后到农村支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剧团专门做民运工作,并任组长。后被派往黎城县(太行区党委试验县),以特派员身份发展和指导农村剧团。1940年被派到冀西平汉线剧团任政治指导员,后兼任团长。同年年底前后,调到太行中学任总支部委员兼补习班政治教员,后患重病住院,出院后再回太行山剧团。
1941年春,组织上考虑到章文儒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应太行山游击战争的环境,决定派她去延安。出发前的头天夜晚,章文儒与章杰儒促膝谈心,依依惜别。最后,章杰儒对姐姐说,太行山的斗争环境比延安更残酷,如果她不幸牺牲,希望抗战胜利后姐姐能替她找寻并赡养父母双亲。一年后的1942年6月26日,章杰儒于山西省平顺县穽底村(现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遭遇日军扫荡时英勇牺牲。姐妹俩那一夕的谈话竟然成为诀别!
多年以后,据亲历太行山剧团在平顺县穽底村遭遇日军枪林弹雨袭击的夏洪飞等老同志回忆:在那次突围日伪军的扫荡时,太行山剧团的大部分人跟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训练队昼夜行军,到了穽底村后,在村北口的一个戏台上休息,渴望睡一觉消除疲劳。不料,敌人冲过来拿机枪扫射,大家立刻向对侧峡谷跑,沟底是清漳河水潭。洪荒(阮章竞)高喊“跳”,大家都往水里跳去。章杰儒跳下河沟时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仍然挣扎着到了对岸,后因失血过多牺牲在岸边。待敌人退后,石川与黄一涛返回穽底村寻找掩埋烈士遗体,老乡把他们带到离水潭50米处用石块掩盖遗体的地方时,发现章杰儒同志的遗体已被雨季大水冲走,章杰儒同志血染清漳河,遗体未存。那年,章杰儒29岁,时任太行山剧团的政治指导员。王炳炎和宋光同志撰文高度赞扬了章杰儒同志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那次遭遇战,太行山剧团牺牲4人、负伤6人、被俘1人,损失惨重。
章文儒1941年去延安后,将名字改为章文如,后来一直使用此名。新中国成立初,在太行山剧团工作过的赵子岳同志去河北省妇联探望章文如时,章文如才得知章杰儒牺牲的消息。章文如惦记着章杰儒的生前托付,多方寻找章瑞征夫妇,均无结果。估计章家二老很可能早已殁于抗日战争的动荡年代。1977年12月20日,章文如病故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