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版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面专门设置了“整理与复习”的环节,透过“我的收获”“我的问题”“巩固与应用”三个栏目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沟通联系,实现知识的再生长。
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还缺少整理与复习的经验,如何让复习课生动有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这是一年级复习课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以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以内数加与减”的整理与复习内容为例,基于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尝试。
一、从情境到算式,感悟加减法运算的意义、道理和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5以内数加与减”这一单元,第一次认识了加法与减法,这是学习运算的开始,我们要好好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好好整理整理。
师:老师邀请大家一起讲一讲数学故事,比一比谁是数学故事之星。来看看评选要求吧(如图1)。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理解评选要求,明白怎样才能评上数学故事之星。
1.读懂连环画,明确信息和问题。
师:这是一幅数学连环画(如图2),请静静地看一看,你能从图上找到什么信息和问题?
生1:左边有4只小鸭子在快乐地玩,又来了1只也想跟它们一起玩。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你能把信息和问题都说清楚,你的数学故事就更完整了,谁再来试一试?
生2:(指图2左边图)原来有4只小鸭子在池塘里玩,又游过来1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生3:(指图2右边图)有5只小鸭子在一起快乐地玩,有2只小鸭子被妈妈喊回家吃饭了,还剩下3只小鸭子。
师:故事里“还剩”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4:我发现这两幅图中的小鸭子是一样的。我想着左边图和右边图要连在一起说一说。
师:谁来挑战一下,连起来说一说?
生5:左边图中原来有4只小鸭子在池塘里玩,又游来1只小鸭子,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右边图中,5只小鸭子玩得很开心,有2只小鸭子回家吃饭了,池塘里还剩下几只小鸭子?
师:非常了不起,说得真清楚。下面请同桌两人像生5那样,互相说一说。
师:想一想,我们把这个连环画的信息和问题都说清楚了吗?我们能获得第1颗星吗?
生:(齐)能。
2.列出算式,结合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师:请根据刚才的信息和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算式,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是什么,确认都能根据图列出算式,获得第2颗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图上的信息和你的算式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算式中每个数是什么意思?
生1:我列的算式是4+1=5、5-2=3。
生2:我列的算式也是4+1=5、5-2=3,有1只小鸭子来了就用了加法,有2只小鸭子走了就用了减法。
师:你能讲一讲“4+1=5”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吗?
生2:这个“4”是正在一起玩的4只小鸭子,这个“1”是游过来的那只小鸭子,结果“5”是现在全部的小鸭子。
师:把算式中的每一个数都讲清楚了,另一个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3:算式里的“5”是池塘里原本有的5只小鸭子,这个“2”是游走的2只小鸭子,“3”是池塘里还剩下的3只小鸭子。
师:说得真清楚。结合我们刚才的思考过程,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呢?
生4:我觉得又来的变多了就用加法,走了变少就用减法。
师:是的。加法是将两部分合并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3.梳理计算的方法,建立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师:像4+1这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怎么算呢?
生1:可以数一数(先举起4根手指,又举起1根手指),1、2、3、4、5。
生2:可用小棒,摆出来。
生3:还可以画一画,先画4只小鸭子,再画1只小鸭子,给它们圈起来。
师:“圈起来”这个词真形象,是什么意思呢?
生3: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用加法。
生4:还可以拨珠子,先拨4个,再拨1个,一共就是5个了。
学生边说,教师边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方法,摆一摆、画一画、拨一拨,最后都是怎样得到结果的呢?
生1:摆完之后再数一数。1、2、3、4、5,得数就是5。
师:哦,那画一画、拨一拨也是这样数的吗?
生2:我觉得还可以从4开始数,再数1个就是5了。
师:真好,数数可以帮我们得到加法算式的结果,可以从1开始,每次都加1,加4就数4次得到结果;还可以从4开始接着往后数。想一想,数的方法能帮我们解决减法的计算吗?
生3:可以呀,5-3可以这样数,4、3、2。
生4:减法就是倒着数。
师:对,解决减法我们可以倒着数,从比总数小1的那个数开始,减几就倒着数几次。
【教学思考】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更是一个不断回顾旧知识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小鸭子游泳的连环画中,透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再现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意义、计算道理和方法的理解。
这一环节,通过读懂信息和问题、列出相应算式、解释算式的道理,并沟通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加法表示两个数量的合并,从一个数开始每次“+1”就得到一个新的数;减法表示从总量中去掉一部分,每次“-1”就得到一个新的数。在此过程中,隐含着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二、从算式到情境,体会加法与减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师:刚刚我们根据连环画讲出了数学故事,如果只给出一个算式,你们还能讲数学故事吗?别忘了评选数学故事之星的规则。
出示加法算式“1+4=5”,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向同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数学故事?提醒一下,要说清楚信息和问题,讲清楚算式的道理哦。
生1:笑笑原来有1块糖,妈妈又给了她4块糖,现在一共有了5块糖。
生2:大草原上有1头大象,又走来了4头大象,现在草原上一共有5头大象。
生3:表演池里原来有1只小海豚,又游来了4只小海豚,一共有5只小海豚。
师:这几位同学讲的数学故事,你认为怎么样?
生1:我认为不错,他们都用了算式里面的数。
生2:我也认为很好,他们把信息和问题说得很清楚。
师:李老师也带来一组故事,(出示国旗,图略)你能讲一讲吗?快来试一试吧。
生:五星红旗上的1颗大星星和4颗小星星,合起来一共是5颗星星。
师: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上面这颗大星星代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它周围的4颗小星星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这5颗星星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师:如果是减法算式,你能讲出不同的故事吗?(出示减法算式“4-1=3”)快和同伴说一说吧。
生1:我有4块饼干,吃了1块,还剩下3块。
生2:有4条小鱼在水里游玩,1条小鱼游走了,还剩下3条小鱼。
生3:我有4个桃子,拿走了1个,还剩下3个。
师:把算式和生活中的事联系起来了,真好!下面这幅图(如图3),能用这个算式表示吗?
生:我认为可以,草地上有4只鸟,飞走了1只,还剩下3只鸟。
师:谁认识图中的鸟是什么鸟?
生:我知道,这是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师:是的,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鹤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很多的神话故事里被誉为仙鹤,因为它们的平均寿命很长,也被赋予了长寿的寓意。
师:关于这两个算式,大家讲了许多故事,我想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可是时间紧,有的不太容易画出来,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代替。
师:用图形该怎么表示呢?
生1:可以用○代表五角星。
生2:还可以用○代表糖果。
师:想一想,这1个○能代表你们刚才讲的故事里的任意的东西吗?
生:可以,1个○可以表示1头大象,4个○表示4头大象。
师:真了不起,1个○可以表示1头大象、1块糖、1个五角星等,4个○表示4头大象、4块糖、4个五角星等。
师:虽然1+4=5的故事讲不完,但我们用简单的1个○就能表示出这个故事的意思了,真是了不起。那么减法的故事也能用一幅图表示吗?
生:(齐)可以,与加法是一样的。
师:快指导老师画一画吧。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先画4个圆圈,再画掉1个。
师:画掉1个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飞走了,或者吃掉了。
师:我们一起想一想刚才经历的过程,从一个算式讲出了许多故事,这么多故事用一幅图、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来,看来我们学习的加法和减法能帮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呢。
师:祝贺大家,在这一环节,你们都成了数学故事之星。
学生很兴奋,不由自主地为自己鼓掌。
【教学思考】加法和减法都能解决一类问题,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切身感受到这一点,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此,在整理与复习课上,再次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抽象算式—现实情境”的过程,在讲解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丰富多元的背景,而这么多现实背景又可以抽象成一幅图来表示,从不同角度加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深层次理解,初步建立加法模型和减法模型,发展模型意识和符号意识。
三、提出问题,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师:对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但要对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在我们数学书的末页有一个特别的银行,叫作问题银行。大家可以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都存进去。学完这个单元,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吗?
生1:为什么2+3等于5,3+2也等于5呢?
生2:为什么1+4等于5,2+3也等于5呢?
生3:用数数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加法问题,那更大数的加法,计算时也要一个一个数吗?
师:真是善于思考的同学,请你静静地看一看大家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哪些问题你能帮着解决。你可以用准备好的磁力扣边摆边讲。
生4:我想解决生1的问题,请大家看,不管是左边2个磁力扣、右边3个磁力扣,还是左边3个、右边2个,合起来都是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如果换成其他的两个数,还有这样的关系吗?
生4:我认为都是一样的,1+4和4+1也可以。
生5:我想解决生2的问题,你看5个磁扣这么摆就是1加4,(从“4个”移1个给“1个”)这么摆就是2+3,都是5。
师:你们觉得他们的解答怎么样?
生6:这样一解释,我就很明白了。
师:淘气在学习完这个单元后也和你们一样,提了一个问题(如图4)。你们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1:一个算式加上0和减去0都没有变,所以都是3。
生2:还可以摆这个磁力扣,你看3加上0还是3,3减去0也是3。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整理与复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觉得加法和减法都能讲出好多故事。
生2:我觉得提出问题很好玩。
生3:我觉得只要两个数相加,不管谁放在前面或后面,结果都一样。
生4:我觉得减法和加法很像,都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在讲数学故事的活动中,再次认识了加法和减法。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进行整理与复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我们有一盒拼图,一块块地找到它们的位置拼在一起,就会有一幅美丽的图案出来。让我们带着这个好习惯,继续学习数学吧!
【教学思考】通常情况下,新的创意和想法往往来源于对旧知识的重新理解和思考,且温故知新体现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索和创新机会,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提出问题就是保有好奇心最好的方式,虽然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稚嫩,却饱含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 [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