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思生慧:划向素养生成的“一把桨”

2024-11-22 00:00:00许卫兵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9期

2022年版课标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即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样的目标,既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又揭示了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义。

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应当通过数学帮助学生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并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理性人。”“数学教育最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提升人的智慧,或者说让人变得更加聪明。”可见,“启思生慧”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划向素养生成的“一把桨”。

启思生慧,要将“越学越‘懂’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石。数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抽象性、概括性、整体性、结构性、审美性等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不仅要与数学的特点相适应,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的特点心中有数,逐渐明白数学是怎么回事,数学学习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只有“懂”数学,才能深入到学习的本质,触摸到数学的内核,感悟到数学迷人的魅力,进而越学越有感觉,越学越喜欢数学,越学越有灵气。

启思生慧,要以“一课三问”来推进深度学习。将育人落实在学科学习中,要从“学科之魂”“学科之眼”“学科之法”去探寻学科育人的独特理念与方法(成尚荣语)。数学课程和数学学习有一条基本的发展路径——知识由少到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但数学学习最需要培养的应是“化多为少”“化复杂为简单”的本领。比如,作为基础知识型的数学课堂,每节课的教学都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学习内容是怎样体现“由少到多”或“由简单到复杂”的?用什么办法能实现“化多为少”或“化复杂为简单”?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能获得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或启迪?这三“问”,分别从“知”“术”“道”层面展开,以思维的拔节生长带动学习的不断深入。

启思生慧,要把“逐步学会学习”作为更高的目标追求。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变革,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为目标来培养人才,因此,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然而,学习素养并不会与生俱来,往往需要从“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善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互动进行学习”逐步过渡到“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学习”。其中,个体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反观自我,尤其是通过对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来促进自身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在孕育、引导、感悟、内省、转化中“提智”“开悟”,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对反思与再认识的突出强调,正是数学教育与‘智慧’的又一共同点。”“我们不仅应将不断优化看成数学学习的本质,而且应该通过这一途径很好地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郑毓信语)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