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剑:正义的追寻与表达

2024-11-21 00:00海剑
检察风云 2024年21期

海剑(本名徐苏林),法律人、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级调研员。曾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文学奖”报告文学一等奖、新闻二等奖等奖项。

海剑,1996年进入北京司法机关工作,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著有《刑事检察官之真凶》《国家监察行动之破局者》《一定找到你》等30余部作品,主编作品有《检察官忠告》《反渎风暴》等20余部,参与策划、编剧的作品有电视剧《正义使命》、电影《身份疑云》《致命关系》等多部。他在谈到其近期出版的长篇小说《刑事检察官之真相》时表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来展现刑事检察官的使命与担当,揭示正义与真相的力量。”

关于检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

检察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是具有挑战性且充满意义的一项工作。在创作这类作品时,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法律的严肃性与艺术的表现力。

首先,真实性是基石。检察工作涉及法律程序、案件细节等众多因素,在剧作中必须精确展现,绝不能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而歪曲事实。例如,在描绘案件调查流程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不可随意虚构。正如《人民的名义》这部优秀作品,其在展现检察人员办案过程中,对细节的真实性把握得当,因此赢得了观众的信任。亚里士多德曾言:“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部剧的成功,正是基于对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其次,人物塑造必须丰满立体。检察官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还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情感、家庭和成长经历。通过展现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斗争与抉择,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其职业的使命与担当。例如在《决胜法庭》中,检察官高剑在工作上严肃认真,在生活中却充满温情,这样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能够深入人心。

再者,故事应当具有张力和冲突。可以从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挖掘矛盾焦点,展现正义与邪恶的激烈较量,同时也要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性的复杂多面。例如,在创作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时,可以深入探讨各类欲望对人性的侵蚀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揭示的,社会的黑暗与光明总是交织并存,而检察题材的影视剧创作,正应展现这种复杂的对峙。

关于检察图书的选题和策划

这些年我编写了一些检察类的相关图书,依据个人经验,我认为:检察出版图书类丛书的选题,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详细叙述案件的侦破过程、法律适用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为读者提供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例如,选择一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经济犯罪案件,分析其中的法律难点和应对策略。如同在法学的海洋中建起一座座灯塔,为读者照亮前行的道路。

另一方面,应当关注检察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介绍国内外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我国的检察制度,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关注检察制度的变革,正是回应时代需求的关键。

此外,还可以针对检察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培养策划选题。例如,编著有关证据审查、法庭辩论技巧等方面的书籍,帮助年轻检察官提升业务能力。这就像为他们打造锋利的宝剑,使其在检察工作的战场上更加得心应手。

关于检察文化的探索与认识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们对检察文化的探索与认识不断拓展,在理论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构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检察文化体系。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我们对检察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也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这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们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检察文化的认识和实践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而应当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首先,从理论层面审视,我们亟须深化对检察文化的探究与系统性整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关键构成,检察文化内涵深厚、外延宽广,涵盖了法律信仰、法治精神、检察理念、职业道德等多个维度。因此,我们应当继续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讲座、出版专业著作等多种途径,广泛聚集智慧与力量,深入探索检察文化的深层含义与价值,构建更为完备、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还应注重将检察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这涵盖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原则;在团队建设方面,重视提升检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在制度构建上,持续优化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检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即:通过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再次,我们必须重视检察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树立模范榜样、举办文化活动等手段,激发检察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加强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最后,还需要加强检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检察文化是展现社会形象的关键途径,可以利用文学、影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文化互动,使检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并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强大的助力。此外,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检察文化理念和制度经验,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检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之,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来深化对检察文化的认识和实践。

对年轻检察官的寄语

年轻的检察官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你们怀揣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

首先,要始终坚守对检察工作的热爱与敬畏之心。这份工作承载着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将这份使命感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作品必将更具深度与力量。

其次,持续学习与积累。无论是法律知识的更新迭代,还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提升精进,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要多阅读和观看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从中汲取灵感与养分。正如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再者,勇于创新与突破。切勿被传统模式所束缚,要尝试运用全新的视角与方式展现检察工作的魅力。可以结合当下的新媒体环境,运用短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最后,注重团队协作。与其他创作者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创作思路,相互补充与完善,往往能够孕育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愿你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为检察事业的宣传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