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味蕾与诗意的邂逅

2024-11-19 00:00:00甘武进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0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此句中“清酒”展现出唐代美酒的清醇,“玉盘珍羞”则描绘出美食的丰盛与珍贵。诗人李白以夸张的手法,凸显出宴席的豪华,让我们好像能看到那精美的酒器与美味佳肴摆满桌案的场景。《当唐诗遇上美食》这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将唐诗与美食巧妙结合,为读者带来一场味蕾与诗意的邂逅,在诗香与饭香的交融中,领略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智慧。

此书是一部介绍中华美食的文化典籍类图书。书中精选上百首唐诗,如张志和的《渔父歌》、王维的《赠吴官》、韩愈的《赠刘师服》等,加以注释,将诗中出现的食材、美食、饮品分门别类罗列出来,分为蔬食、瓜果、酒水、谷物等,介绍食物的烹制手法、历史典故等内容,配以与内容相关的古代名画。图文辉映,通俗易懂,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同时,在家也能复刻出古代佳肴。在品读诗词之美的同时,赏人间风味。集文学、美学与生活于一体,带来精神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在书中,作者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唐诗与美食融为一体,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感悟,挖掘出唐诗中隐藏的美食元素,让读者在品味唐诗的同时,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的这句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春雨之夜,剪下鲜嫩的春韭,新煮的黄粱米饭香气四溢。“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菰米饭又叫雕胡饭,在唐代是对米面之类主食的补充性食物。”类似的诗句,让大家体会到诗人在困苦生活中对简单美食的珍惜与满足,也展现出唐代百姓的日常饮食风貌。

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对唐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我恋岷下芋。”岷山一带的芋尤其令杜甫念念不忘。“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杜甫此句中的芋和栗并称,而且说锦里先生未全贫。宋之问诗云:“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或许芋和栗是比较要紧的辅食,所在地水稻之后亦进入诗人眼中,出现在诗人笔下。“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高适在诗中说,芋作为补充的食物,可以保证百口之家不用挨饿。

从诗句中,我们还可看到诗人日常生活的口舌之嗜。杜甫的诗更多是他生活实际的镜像,如“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与此恰好相左的是,白居易诗中的饮食则相对富足,如“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拉水鲂。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杜甫虽然在吃上面显得寒酸,但也有一样嗜好之物,却不失鲜美之味——杜甫的诗歌里鱼出现的频率较高,如“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虽然有时免不了忍饥挨饿,但杜甫作为伟大的诗人,在美味品鉴上的水准应当是不容置疑了。

书中还有关于美食的故事和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有关于唐代的茶道、酒文化等知识:“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此诗中的阳羡茶即唐代皇帝所享用的贡茶之一种。“屠苏聊一醉,犹赖主人贤。”“一夜四乘倾凿落,五更三点把屠苏。”即使时运不济、新年窘迫,屠苏酒依然是诗人所从今念念不忘的。可见屠苏酒应当是比较醇美、高品质的酒,似乎不在新年期间的重要场合亦可以佐饮。让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唐代的文化魅力。

诗词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美食如温暖的炉火,慰藉我们的肠胃。本书带读者穿越千年时光,走进唐诗的世界,探寻美食的韵味。无论是精致的宫廷点心,还是朴实的民间小吃,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书中还配以与内容相关的古代名画,图文辉映。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品尝诗词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古人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