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探索

2024-11-19 00:00:00安丽梅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1期

摘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正逐渐成为焦点话题。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凭借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和多感官互动体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创新价值,剖析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实践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个性化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创新团队——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

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价值

(一)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

借助VR、AR等科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成效。其一,此技术点燃学生求知欲。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沉闷,这种基地以多感官刺激打造立体学习体验,极大增强学生投入度。其二,它能构建高度仿真的学习环境,让教学更直观。诸如复杂化学实验、风险机械操作等难以在现实中展现的场景,皆可在此安全重现,便于学生反复实操,熟稔技能。再者,基地还能依托大数据,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深化学生理解。总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沉浸式学习、丰富教学手段及个性化教育等特色,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它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基地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与艺术创作环境,让学生在近似实战的情境中锤炼技艺,从而深化对工作环境的直观感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同时,基地提供反复操练的机会,无需担心资源浪费。例如,艺术专业学生可在虚拟空间内反复练习绘画、雕塑等,实现零成本技能提升。此外,基地还能模拟艺术创作中的突发状况,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应急处理与创作调整练习场。如模拟颜料意外混合、画布破损等情形,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

(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职业教育来说,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意义重大,尤其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作用显著。该技术突破了传统学科壁垒,让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与任务,综合运用多元知识技能,实现全面学习与实践。例如,建筑学学生可结合此技术,全方位掌握建筑工程的各环节。同时,基地还可构建跨学科的交流桥梁,加强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与合作。在虚拟场景中,多学科学生可共同参与项目,相互学习,推动知识深度融合。此外,该技术更锤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在跨学科项目中,学生需融合多学科知识应对复杂问题,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促进学科交融,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孕育了适应未来挑战的复合型人才。

(四)降低实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实训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物料与场地。然而,借助数字化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降低了实训成本并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基地能让学生在虚拟空间内反复实操,既无需担心物料损耗,也防止了设备损坏,进而大幅缩减了成本。此外,该技术还优化了资源利用。传统模式下,设备与场地常闲置,利用率低下。而虚拟仿真实训则不受时空限制,随时可用,极大提升了资源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此技术打破了场地限制。在职业院校场地紧缺的背景下,它让更多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机会,确保了高质量的实训教育。综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凭借数字化优势,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优化了资源利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实训环境,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进步。

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挑战

(一)技术更新迅速,需持续投入

技术的快速迭代要求硬件和软件不断升级,以保持基地的领先性和实用性。具体来说,VR和AR技术日新月异,显示与交互设备频频革新,极大提升了实训效果,但同时也加速了设备的淘汰速度,迫使学院投入更多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此外,软件系统的升级也至关重要,因其仿真与交互性能是基地的核心。例如,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仿真软件需持续更新,以确保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这需要学院不断地投入资金。同时,随着仿真内容的精细化和丰富化,数据量激增,对存储和计算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高性能服务器、快速存储及高带宽网络等基础设施,对基地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其建设与维护耗资巨大。高昂的技术投入可能挤压其他教学与基础设施的资金,从而影响整体教育质量及学生发展。

(二)师资培训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面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奥复杂,教师需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须精通各类技术操作,如熟练使用VR设备及仿真软件,并能在虚拟环境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实践。对于技术背景匮乏而传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且相较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地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要求教师能在虚拟环境中与学生互动,提供即时的指导和反馈,这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技术敏感性和快速学习能力。遗憾的是,目前许多教师的相关培训机会寥寥无几,使得他们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再者,教师在虚拟仿真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演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种角色转换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但相应的培训却屈指可数。

(三)学生适应性差异,需个性化教学

学生各自的技术根基与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些学生技术娴熟、学习热情高涨,因而能迅速融入并利用虚拟仿真环境深化学习。然而,另一些学生或因技术基础薄弱,或对新技术心存畏惧,而感到迷茫和不安。有的学生更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文本学习,面对虚拟环境中强烈的互动与视觉冲击,他们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在实训中难以全面展现其学习潜能。再者,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力亦不容忽视。虽然虚拟仿真环境能带来极为逼真的学习体验,但这种沉浸式学习也可能引发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以医学仿真中的手术模拟为例,它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心生恐惧与焦虑,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对于那些心理素质稍逊或适应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学习体验或许并不如预期那般理想。

(四)实训内容与行业标准脱节,需紧密对接

技术和市场需求持续演变,促使各行业规范与标准不断刷新,这要求实训内容能够灵活调整,与行业标准保持同步。但遗憾的是,许多学院在内容更新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行业要求脱节。在这种条件下,为确保实训内容既实用又前沿,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但目前合作层面的不足,使得课程开发缺乏实战指导,难以满足行业实际需求。再者,高质量虚拟仿真实训内容的研发成本高昂,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投入均不容小觑。从行业调研到内容设计,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专业团队的精心打造。对资源有限的职业学院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实训内容的质量与行业标准匹配度难以保障。

三、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在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加大技术投入,保持实训基地先进性

为确保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必须持续加大技术投入。这涵盖引进顶尖虚拟仿真技术,更新实训设备和软件,并需系统规划与实施,以保技术领先。首要任务是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体系,可通过政府资助、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技术的及时升级与应用。同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至关重要,他们应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和快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团队将负责技术维护及升级,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构筑技术支持网络。在选购技术设备和软件时,应首选市场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如引进顶尖的VR、AR设备和高性能计算机。此外,建立全面的技术维护及升级机制也必不可少,确保设备软件的良好运作,并根据技术发展定期更新。最后,推动技术创新同样关键,可设立技术创新实验室,组织师生参与研发,提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综上,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能确保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为职业学院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

针对师资培训不足的问题,职业学院应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定期为教师开展虚拟仿真技术培训与实践。此举旨在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确保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教学品质。首先,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教学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包括基础技术、高级应用及教学案例分析,使教师全面把握虚拟仿真技术的核心原理与教学应用。其次,通过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让他们及时洞察行业技术前沿,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实战演练机会,助力他们在教学中熟练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并鼓励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尝试,不断总结与分享经验。此外,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研究中心,深入研究与开发教学案例,探索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技术创新。再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专家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丰富教师的行业经验。最后,构建教师技术交流平台,推动教师间的互动学习,共同提升教学实力,确保教学质量。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需求差异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适应能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必须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解。其一,基地应提供难度各异的实训任务,以契合不同学生的技能水平。从基础到高级的任务设计,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其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长处,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指导。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使教师能针对性地提供辅导,确保学生技能的有效掌握。再者,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节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构建智能学习管理系统,精准预测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使教学更加科学高效。此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虚拟仿真竞赛和项目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基地需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收集反馈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如此,借由个性化教学策略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紧密对接行业标准,提升实训内容实用性

职业学院应积极携手行业协会与企业,深化合作,使虚拟仿真实训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对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通过与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职业学院可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与发展动态。例如,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参与行业研讨会,确保实训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行业步伐。其次,与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实训课程与教学资源,这是提升实训实用性的关键。企业的实战经验与技术资源,能为实训课程注入更多实践元素。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作环境,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根据企业需求持续优化实训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与企业定期沟通,了解用人需求和技术趋势,职业学院可以针对性地调整实训课程,确保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最后,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如校企合作委员会、实验室及项目库等,能进一步推动双方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通过行业协会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职业学院不仅能有效提升虚拟仿真实训的实用性,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操能力,以及促进学科间的交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步。然而,为了克服创新实践挑战,职业学院必须增大技术投入,以保持基地技术的领先性;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在技术运用上的熟练度;此外,还应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后,与行业标准保持紧密对接,确保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唯有如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其真正价值,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林茂,张亚.人才培养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4(13).

[2]戴斌,全海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从需求导向到创新驱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12).

[3]华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机电工程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例[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12).

[4]张志,赵鹏飞.广东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17).

[5]刘新月,孙琳,王文魁.“工学交替、产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