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立足于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围绕“当代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探讨。研究首先概括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并提出一系列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改革教育体制,优化专业课程布局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策略
一、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就业竞争力不仅关乎个人的知识技能、专业素养,还涉及个体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维度。这一概念超越了传统的职业技能范畴,强调在复杂多变的劳动市场中,个体综合能力的展现与持续提升。
首先,知识与技能是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职场需要个人具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掌握行业所需的关键技术与操作流程,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做到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其次,心理素质与自我管理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职场压力与挑战,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社会适应能力与终身学习观念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技术迭代加速,职场需求不断变化,具备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网络协作能力的个人,能够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
在探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升其职业素养是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不仅仅关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影响着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举办“职业道德与法律”系列讲座,邀请行业内的优秀代表分享职业成功背后的责任感与诚信故事,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开展“思政+专业”融合课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嵌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这样的课程既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工匠精神培育计划”为例,该计划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知名企业、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分享成长经历、设立“工匠奖学金”等形式,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还激励他们在专业学习中不断追求技艺的精进,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这种做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二)改革教育体制,优化专业课程布局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教育体制,优化专业课程布局,成为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一策略旨在通过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强化与产业对接,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课程设置应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相关内容。例如,针对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高职院校应增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或在现有专业中融入这些前沿技术的学习模块,确保学生能掌握最新技术知识和技能,满足未来岗位的需求。
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高职院校与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共同开发了一套“智能装备维护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传统课程,还新增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模块,通过园区内的企业导师制度,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研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一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多名毕业生因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被园区企业优先录用。
(三)驱动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潜能
驱动科技创新,激发创业潜能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创新路径。这一策略不仅应关注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准备,还应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高职院校应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索未知、实践创意的场所。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授商业计划撰写、市场分析、财务管理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基本的创业框架。
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例,该基地集成了项目孵化、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融资对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该基地会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工坊等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还会从活动中选拔并支持具有潜力的项目落地实施。一个由学生自主研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在基地的支持下完成了产品原型设计,并成功获得风险投资,不仅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也为学生本人及团队成员开辟了职业发展的新道路。
(四)深化认知实习,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深化认知实习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实习实训体系,高职教育能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从而获得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的技能和经验。
深化认知实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通过观察、参与、反思等过程,深刻理解行业现状、企业文化及职业要求。这种实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看”,更重要的是“做”与“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增强。例如,某高职学院与当地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展“全周期实习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全程跟踪的学习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其对行业链的理解。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则是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行业认可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的“硬实力”。这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设置训练课程,还要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引入最新技术与设备,确保训练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一家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实训中心”,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进行数据分析、云平台搭建等操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操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建设实训基地,构建高校战略联盟
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而高校战略联盟的构建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实训基地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接近实战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通过实训,学生不仅能熟悉专业工具、设备的操作,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提升自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确保训练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构建高校战略联盟则是通过多校间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实训设施、信息平台等,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文化融合,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渠道。高校战略联盟内部的合作还可以延伸至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前沿科技、参与创新项目的机会。
以深圳高职院校联合组建的“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为例,该基地由多所高职院校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基地内不仅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还设立了多条模拟生产线,学生可以在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从产品设计、编程、装配到调试的全过程操作。通过高校战略联盟的平台,学生还有机会参与不同院校的交流活动,如技术研讨会、创新大赛等,这些经历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跨领域合作与创新能力。
(六)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的合作堪称校企合作的典范。自2001年起,双方就开始了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对专业人才有着极高的需求,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强大的教学资源,成为华为理想的人才培养合作伙伴。
在合作过程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同成立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将华为的最新技术成果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ICT技术和行业应用,如5G、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与此同时,华为提供了华为认证ICT工程师、华为认证ICT高级工程师、华为认证ICT专家等多层次的认证培训,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相关证书,大大提升了就业竞争力。此外,华为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优先考虑从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招聘毕业生,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行业顶尖企业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本研究提出的策略虽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为高职学生顺利步入职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浩.试论产教融合视角下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就业与保障,2024(4).
[2]白启华.以职业技能竞赛为依托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文教资料,2023(16).
[3]陈剑,马玉刚,万勇,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建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福建建材,2024(4).
[4]蔡静宜.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影响就业竞争力的调查分析: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
[5]孙琮罡,常虹.市场导向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3(4).
[6]李蕊.“双高”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以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
基金项目:南博教育研究院2024年度院校研究课题校本课题“新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观与就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BYXYJ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