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披坚执锐的开国虎将

2024-11-18 00:00王玉珍郭艳梅
世纪风采 2024年11期

在1955年新中国授衔的798位少将中,尤太忠因作战勇猛无畏、待人光明磊落、作风朴实无华而为人们所称道。这位从大别山深处走出来的开国虎将,12岁便投身革命事业,他的军旅生涯贯穿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主政内蒙古长达8年,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党我军不可多得的军政全才。1988年,尤太忠被授予上将军衔。

苦难童年,投身工农革命

尤太忠于1918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尤岗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尤太忠的父亲因无钱治病而早逝,使得本已穷困潦倒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尤太忠的母亲不得不忍痛将女儿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并让不满10岁的尤太忠去给地主家放牛。这户地主为富不仁、专横凶暴,肆意欺压贫苦农民,对放牛娃尤太忠动辄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土豪劣绅的凶狠残暴让尤太忠幼小的心灵埋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并逐渐萌发了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追求光明、脱离苦难、改变命运的念头。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的爆发点燃了大别山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也唤醒了广大深受剥削压迫的劳苦大众。此后,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形势如火如荼。1930年春天,12岁的尤太忠参加了光山县儿童团,投身到了鄂豫皖苏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中。1931年1月,尤太忠加入了光山县游击第四大队,该大队后被改编为光山县独立团第3营。1932年8月,光山县独立团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10师第29团,尤太忠在该团2营6连当战士。这时,国民党反动派调遣30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鄂豫皖苏区领导人张国焘盲目冒进,命令红军“不停顿地进攻”,与兵力优势的敌军拼消耗。结果在进攻受挫后,张国焘又乱了方寸,提出红四方面军主力“暂时离开苏区”,跳到外线去作战。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大部队在迫不得已的形势下跨过平汉线,向西行进。尤太忠所在的第10师第29团也随大部队一起向西转移,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12月,红四方面军战士们翻越秦岭,渡过汉水,进入了四川北部,开辟了川陕边新的革命根据地。经过3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行军作战,尤太忠积累了战斗经验,磨练了革命意志,也更加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念。

1933年1月,尤太忠因为身材高大、声如洪钟被选派到团部担任司号员。8月,尤太忠参加了四川广元县柳林子战斗。在战场上,他通过军号准确传达各种指令,对战斗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营、连领导的肯定。11月,尤太忠于火线上加人中国共青团。

1934年6月,尤太忠由中国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四川巴州青岗渡战斗打响,尤太忠英勇无畏、冲锋在前,作战途中接连三次负伤,也坚决不下火线。青岗渡战斗结束后,尤太忠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表扬。1935年1月,他调任第279团2营5连政治指导员,不久后又被选送到红军大学政治连学习。1936年1月,尤太忠任2营代理教导员。接着又调到第93师政治部任青年干事。1936年7月,尤太忠随红四方面军从甘孜出发北上,在过草地途中,尤太忠患了重病,无力行走,红31军政委詹才芳见状,便命人将尤太忠拴在马尾巴上,尤太忠就这样靠拽着一条马尾巴走出了草地。

勇赴国难,走上抗日战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第115、120、129师。其中红四方面军第4、31军、总指挥部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129师,尤太忠在该师386旅772团12连任政治指导员09月30日,129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战场。10月,日军沿正太铁路向西进攻,刘伯承认为山西平定县七亘村是其必经之地,遂令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3营在七亘村设伏,尤太忠所在的12连也参加这次战斗。10月26日,日军辎重营300多人在步兵掩护下向西行进至伏击区时,尤太忠和战友们勇敢地发起了猛攻,手榴弹在日军阵营中炸开了花,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此战全歼日军辎重营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1938年3月,尤太忠调任2营8连连长。9月,调任1营副营长,随即又被选人129师轮训队学习。结业后,任3营营长。1940年9月,尤太忠参加攻打榆社城的战斗,率3营指战员一鼓作气攻取榆社城西门。尤太忠在战斗中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意志品格,被授予了二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3年5月,已升任17团团长的尤太忠人太岳军区党校学习。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了相关文章、文件和社论,既包括了中央规定的学习文章,还有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规定的相关文件,以及《解放日报》发表的相关社论。他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的革命斗争经历相结合,以此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推进理论学习与实际革命斗争相结合的过程中,他还总结了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既肯定了自己理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顽强、作战勇猛无畏的一面,又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如有时会将战利品优先留给自己的部队使用等情况,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高尚道德。

10月,日军从白晋线上的南关和同蒲线上的介休、平遥向太行山区进攻,企图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10月15日,日军兵分六路,像疯狗一样朝太岳军区领导机关猛扑过来。此时,尤太忠连夜率部掩护太岳军区领导机关转移。16日凌晨,转移完毕后,17团进入了九壑山一带时,却迎面遇上了这股气势汹汹的日军,随即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为控制有利地形,尤太忠命令3营占领九壑山的制高点。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分三个方向包围了17团,并连续发起了多次进攻,妄图吃掉我军。尤太忠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率领英勇的战士们击退了日军一次次冲锋。此时,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日军见进攻未果再加上伤亡较大,不得不收拢部队,待天明再伺机进行决战。尤太忠抓紧这个时机,利用夜色率领17团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11月7日,尤太忠率部到达隆化县隆化镇外,获悉此处一敌军据点只剩伪军防守,战斗力薄弱,于是带队出其不意地袭击了这个据点,迅速解决了一群伪军。17团随即将据点的枪支弹药全部运走,并将据点炸为平地。此战打得干净利落,不但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也给敌人造成了恐慌心理。随后,尤太忠率部到达沁水城的上阁据点。此时上阁据点有两个中队的伪军驻守,据点东侧高地上筑有碉堡。尤太忠精心布局,首先将上阁村团团围住,然后率领机枪班快速到达碉堡附近,封锁碉堡上的射击孔,并指挥部队在机枪班的掩护下接近敌人展开肉搏战。17团的战士们猛打猛冲,伪军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溃逃至据点附近的一个院子里,企图依靠院墙垂死挣扎。尤太忠命令战士们一鼓作气继续进攻。斗志昂扬的勇士以成捆的手榴弹炸开道路,紧接着在激烈的近战中将100余民族败类全部消灭,打了一个相当漂亮的歼灭战。此后,尤太忠又多次率部成功拔掉日军据点,打乱了日军的“扫荡”部署,使日军的“扫荡”以失败告终。日军在“扫荡”报告中特别写明:“八路17团,团长尤太忠,各部务必小心,不可轻敌冒进!”

解放战争,驰骋大江南北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一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战由此爆发。此时尤太忠已升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第17旅副旅长。在刘邓首长的指挥下,他先后参加了上党、平汉、兰封、定陶等重要战役,并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然后又投身于襄樊、淮海、渡江和挺进大西南等战役.堪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挺进大别山过程中的汝河战斗最能体现尤太忠铁血战将的风采。

1947年8月,第六纵队担任了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打开通往大别山通道的开路先锋。8月23日下午,当六纵到达汝河北岸并占领制高点(大雷岗和小雷岗两个村庄)时,国民党第85军也蜂拥而至,把大雷岗村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还有15个师从后方紧追而来。面对危急形势,刘邓首长下令六纵第18旅继续向前杀出一条血路,已是六纵16旅旅长的尤太忠负责守卫大雷岗村和小雷岗村,掩护大军顺利渡过汝河。此时尤太忠的16旅实际只有7个营的兵力,却要抵挡住国民党一个军的进攻,可谓以寡敌众、凶险万分。尤太忠考虑的不是16旅的生死存亡,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进攻的大局。小雷岗村紧靠河岸,一旦失守,就很难守住渡口。因此尤太忠判断敌人必定进攻此处,于是下令火速抢修工事,并储备好大量弹药。不出所料,8月23日夜晚,国民党军就开始炮轰小雷岗村。尤太忠指挥16旅将士们英勇阻击、浴血坚持,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去,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去,小雷岗村始终牢牢掌握在16旅手中。

8月24日清晨,敌人又以猛烈火力朝小雷岗村发起进攻,数不清的炮弹倾泻而下.气浪甚至把尤太忠的军帽都吹上了半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半个村子失守了。此时大军正在有序渡河,16旅不得不坚持到晚上。尤太忠当机立断,动用预备队进行反击,并命令所有大炮全部开火,全力压制敌人,刚刚进占小雷岗村的敌人突然遭到猛烈炮火袭击,顿时吓得抱头鼠窜,纷纷逃出了村子。不一会儿,进攻小雷岗村未果的敌人转而向大雷岗发起了攻击。尤太忠沉着以待,命令部队待敌人靠近我军前沿阵地时再投掷手榴弹,然后上刺刀打肉搏战。一群乌合之众的敌人,哪里是万众一心的解放军战士的对手。战斗进行到下午1时,难以前进一步的敌人被打得损失惨重,军心涣散,再也不敢进攻,也无力进攻了。凭借尤太忠的钢铁意志和战士们的浴血坚持,千里跃进过程中最残烈的汝河血战终于以我军的胜利结束了。依托作战部队的掩护,16旅工兵连会同18旅工兵连冒着敌机轰炸在柳营渡口架设了一座可通马车的浮桥,帮助大部队顺利渡过汝河,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保证了战略进军任务的顺利完成。对此邓小平政委称赞道:“16旅是有战斗力的部队,打得顽强,打得好!”

抗美援朝,再立赫赫新功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此时志愿军急需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军事干部,组织上便抽调了一批尚在南京军事学院参训的学员入朝作战,其中就点了尤太忠的将。接到入朝作战命令后,尤太忠二话不说于12月下旬率领第12军第34师北上,一个月后行进至河北省深县磨头地区集结,随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动员和物资补充,并学习前期入朝参战部队作战经验,有计划地开展了适应朝鲜战场的爆破、反坦克、小分队进攻等战术训练。1951年3月12日,做好了充分准备的34师从河北驻地开拔,经过12天急行军到达鸭绿江北岸。过江后,为躲避敌人空袭,该师昼伏夜出,于18天后到达朝鲜半岛谷山、伊川地区集结待命,各级指战员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随时准备参加战斗。

此时中朝军队连战连捷,将“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不甘心失败的对手增强力量,企图包抄志愿军后路,实现南北夹击。面对敌人毒辣的战略意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决定先发制人,提前发起第五次战役,对“联合国军”实施反突击,进而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按照12军作战部署,尤太忠奉命率领34师配合35师歼灭土耳其旅,然后再协同15军进攻美军第3师。此役尤太忠命令106团主攻500高地;101团从敌人右翼占领东幕里,切断土耳其旅撤退道路,然后与35师会歼该旅;100团则作为全师第二梯队。战斗打响后,106团迅速攻占土耳其旅500高地,消灭敌人40余名。101团出师不利,进攻时遭到敌人密集火力阻击,再加上初到朝鲜,对敌情掌握不全,结果未能占领东幕里,致使土耳其旅南逃。

对此,尤太忠积极总结经验,准备再战。1951年5月16日,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根据12军安排部署,尤太忠率34师掩护主力向北撤退。大部队撤离后,34师被南朝鲜第5师切断了归路,而且处在敌人包围之中,处境相当危险。尤太忠沉着冷静研判敌情,指挥全师在夜幕掩护下从敌人包围圈的空隙中鱼贯而出,未发一枪一弹便脱离了险境。到6月8日,34师顺利完成了掩护大部队向北机动的任务,得到了上级表扬,并转移到谷山地区休整。

11月3日至8日,34师接防上堂岘、下观音等地,这里是面积约180平方公里的山区,对坚守防御不太有利。为此,尤太忠引导指战员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优良传统,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着力构建起长期坚守的防御阵地。为筑牢摧不垮打不烂、能藏能打、能保存自己又能消灭敌人的钢铁堡垒,尤太忠和指战员们日夜钻研、苦思冥想,最终采用了传说中的“土行孙往地里钻”的办法——穿山打洞。制定方案后,尤太忠带领全师指战员和当地群众迅速行动,自行制造机械、准备建材,从掘开式掩盖工事,逐步扩展为防空洞、防炮洞、马蹄形小隧道和坑道等一应俱全的防御体系,既能囤积粮食和武器,又能隐藏兵力,对减少伤亡、巩固阵地起了良好的效果。该防御阵地后来被陈赓副司令员评为“示范参观点”,并受到了中朝联司的通令嘉奖。

主政内蒙,狠抓战备生产

1952年12月,尤太忠从朝鲜战场回国。1955年9月,尤太忠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1年1月,中共中央任命尤太忠为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指挥所司令员。5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成立,尤太忠任第一书记,兼任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地域辽阔,“羊煤土气”等各类资源十分丰富,更是中国北部边境第一道防线,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主政内蒙期间,尤太忠带领各级指战员厉兵秣马、狠抓战备。他注重深入基层,从不纸上谈兵,经常带领参谋人员到中苏、中蒙边境搞调查研究,自东向西行程3万余公里,走遍了内蒙古军区所有的边关哨所,将当地战备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结合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尤太忠贯彻毛泽东“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指示,掀起了瞄准实战练精兵的热潮,率领将士们在暴雪、风沙等恶劣条件下行军宿营,帮助每一位战士将走、打、吃、住、藏等军事、生活技能习练精熟。

当时,内蒙古自治区工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群众生活困难,尤太忠内心十分不安,他决心要改变自治区工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让当地群众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为此,他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分析了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原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举措办法。在农业生产方面,尤太忠一头大力加强草原建设,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另一头开展兴修水利运动,扩大并推动黄河河套灌溉区建设,保证粮食生产安全。1976年,虽然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是自治区的农畜产业仍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尤其是收获了51亿斤粮食,为历史最高水平。在工业发展方面,尤太忠注重发挥内蒙古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工矿企业生产,其中钢铁和煤炭产业发展迅速,不但带动了工业总产值大幅度上升,也推动了整个自治区财政收入的增长。

为扭转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运输不畅的被动局面,尤太忠多次召开自治区党委会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会议,作出了常委和革委会领导带头,每周参加一次集体生产劳动的决定。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尤太忠先后7次带领自治区党委常委、革委会主要领导,内蒙古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的领导干部、职工群众数千人,到呼和浩特车站西货场参加装卸车、清理货场,共搬运了上万吨货物。从1975年11月起,呼和浩特铁路局所属各路段每月都超额完成铁路运输计划,京包、包兰两大铁路干线也得以正常运营,动脉一通则满盘皆活。对此,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同志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通报》,号召全国各地学习内蒙古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太忠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认真抓好内蒙古自治区挖“新内人党”扩大化这一冤假错案的平反,对冤假错案的受害人员一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解放了~大批干部,从而有效消除了民族隔阂,增进了民族团结,稳定了边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