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水续着,茶的味道,由浓变淡;茶的口感,由厚变薄。
厚有厚的美,薄有薄的美。薄之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茶薄,还有烟薄、树薄、溪薄、绸薄、酒薄、晨曦薄……
烟薄。想到乡间厨屋淡淡的炊烟,轻轻袅袅地勾画于天空。烟一薄,说明一锅饭菜快要煮好了,接近尾声,主人撤了粗木柴。火焰渐渐小了,慢慢熄灭,顺着烟囱跑出的烟也就淡了,到最后只剩下淡淡的几缕,若有若无。烟一薄,就意味着一家人开始围坐吃饭,似乎闻到诱人的饭菜香。在乡下,我喜欢那种用树枝、枯苇、麦草、油菜秆生炉灶,噼啪燃烧所产生的柴火薄烟。温软的炊烟,于乡村上空是薄薄的,升腾着平常日子里平静的人间烟火气。
树薄。当然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以及春天开始时高高低低的树,淡淡的嫩叶,细细的柔枝,在清风中摇晃,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此时的树,很薄。朴树叶片薄,银杏叶片也薄……朴树、银杏树,以及其他一些树,在春天,都是薄树。这些树,刚开始很薄,雨水、惊蛰、谷雨、立夏……接踵而至,它们随着节气饱吸水气,叶子和花渐渐舒展,渐渐稠厚,树便变得不再薄,一寸一寸地饱满,一寸一寸地光鲜,直至草木丰润。
溪薄。水流涓细时,溪流很薄。尤其是山溪,好多天不下雨了,水的流量就小,薄到窄窄的、涓涓的、细细的,有些地方,从高处流向低处,山溪看上去如线,真的很薄。薄有薄的好处,它起码是温顺的,水流又凉又清,晨可见一溪烟,还可以见到小石斑鱼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溪一薄,人就可以沿着这条溪,溯流往山里走。我在想,一条山溪,如果不再薄,它要度过枯水期,也许是等一场雨。一个人暂时遭遇干涸,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也会迎来生命溪流的丰盈之水。
绸薄。是丝之薄,用一根一根蚕丝,经纬编织而成的丝绸面料,真的很薄,如水一样薄。丝绸的优雅在于薄,薄薄的丝绸用手去触摸,指尖光滑清凉。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丝绸有关的故事,丝绸是江南小桥与天青色。多年前,我在苏州观前街买回一块丝绸手帕,纯白的绸缎上画着一枝墨荷,还写了一行娟秀小字。在这么柔软、这么薄的丝绸上题字作画,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从此,我记住了苏州,记住了丝绸的清凉温润、丝绸的古雅柔薄。
酒薄。一碗酒薄,度数不高,最适宜两个初识朋友相聚畅叙。这样的酒,可助兴,可怡情,也可以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对饮,温文尔雅,有诗、书、画的闲情逸致。薄酒之薄,指聚会时的桌椅简陋,环境简单,菜蔬简洁,有君子往来的谦谦之风。一壶清冽薄酒,出现在朋友的饯行宴上,就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酒薄,情义厚。
晨曦薄。夏日,凌晨四点半,天蒙蒙亮,晨曦薄如蝉翼,薄如牛乳,已有早起的人,他们为生活忙碌奔波。初出的光线,借助它看树,看路,看房屋……轮廓渐渐明亮。那日,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慢慢跟着光亮起来,四周楼群、马路、河流、树木也跟着渐渐明晰。这一切,皆是因为薄。透过这层薄,能够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天光大亮,霞光万丈,马路上有了鼎沸的人声,晨曦就不再薄了。热腾腾的生活,让即将开始的一天,活泛通透。
一些生动的物象,往往从薄开始。如朝霞、晨雾、云、日出……薄为始,始而稠厚,一切皆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