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吴彦祖”就一定长得帅吗

2024-11-18 00:00:00马慧达珍
青年文摘 2024年21期

甫一看这个标题,你可能觉得有点儿戏。但是,别着急,我要说的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研究。首先,一般来说,得出科学结论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叫演绎,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先搞懂一个抽象的逻辑,然后用这个逻辑去解释现存的现象。比如,我先知道天体物理学的原理,然后通过运算,确定地球绕着太阳转。

第二种叫归纳,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先搜集大量事实,然后从这些信息里概括出一个规律。比如,我连续10年观察,都发现太阳是东升西落,再结合其他事实,我推测地球围着太阳转。

第三种叫类比,也就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外一个东西”。比如,我虽然不知道太阳系的真实样貌,但我猜测它可能像个陀螺。然后基于陀螺这个类比模型,陀螺的中心是太阳,其他行星应该分布在陀螺表面的某个点上。

我今天要说的是第二种,它几乎没有理论上的依据,只是基于事实的归纳。

2017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名字反映长相:姓名刻板印象在长相上的体现》,核心结论是:你叫什么名字,就会长成什么样。

他们做了很多实验,给出一个人的照片,下面附上四个名字,让志愿者来猜此人的真名。按理说,假如纯粹瞎蒙,正确率应该是25%。但事实上,志愿者猜对的概率是38%,大大高于随机猜中的概率。

比如,在英文世界里,人们会感觉叫Bob的人,比叫Tim的人胖一些;叫Katherine的女性,比叫Bonnie的女性更稳重可靠一点;和丘吉尔同名的男性,看上去会比较忧郁。

再比如,人们会选择跟自己名字有关的职业,Den开头的可能更愿意去做牙医(dentist),La开头的人可能成为律师(lawyer),等等。

中文名里也有这种现象。前不久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比赛期间,就有观众说,张雨霏、覃海洋,听起来就是水上高手。

另外,还有一种“姓名-职业独特性匹配”理论,是说一个人的名字越独特,就越有可能从事独特的职业,而且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总之,按照以上理论,叫吴彦祖就会长得帅,叫楚留香就该是郑少秋那样。

这个研究遭到过不少质疑。名字和职业相关,也许因为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就蕴含了对未来的职业期待,他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孩子。但是,名字和长相相关,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于是,今年,那群学者又把实验重做了一遍,又写了一篇论文《名字能够影响长相吗?》。新实验依然符合原来的结论,还有额外发现——在对儿童面孔匹配时,正确率不到25%,而对大人面孔匹配时,正确率超过30%。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名字和长相的一致性,是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即随着长大,一个人的名字会影响他的面部特征,让他的相貌渐渐靠近这个名字的社会刻板印象。

了解这样一个研究,也许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名字来对自己施加影响。就像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做过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越喜欢自己的名字,就会表现出越高的自尊,也会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这有点像“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你就会在有意无意间为之努力,最终真的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