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者叶茂:中国故事的力量

2024-11-18 00:00:00胡敏
青年文摘 2024年21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未来已来,21世纪即将走过1/4的进程。我们说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型人才,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给孩子树立怎样的根基?即明确人生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接触过许多国际友人,他们啧啧称奇的,是中华深沉典雅的传统文化:一支笔怎样写出那样的铁画银钩?一把高粱怎样酿出那样的醇香甘洌?一舞飞天何以在漫漫黄沙中屹立千年……

新航道做国际教育,不只是让孩子们走向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让中华文化赋能孩子的成长。只有当我们的孩子拥有坚实的根基,血液和骨骼里才会生发出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力量;才能拥有进退有度、不卑不亢的气魄,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英姿飒爽的形象。

返璞归真,寻“道”幸福

我把新航道这些年坚持做的事,称为“3+1工程”。“3”是出好一套丛书、办好一场活动、讲好一门课程;“1”是成功举办一个论坛。

先说“出好一套丛书”。这几年,读书、品书、写书,几乎成为新航道人的信仰。我们翻译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中英双语版《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成为业界独特的风景。卷帙浩繁的典籍里,为什么选择这三本?因为《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如何做事;《道德经》告诉我们,什么是格局。

以《道德经》为例,全书仅五千言,没有提及具体的人物或者事件,而以格言警句的形式揭示万物运行的规律与真理,足以滋养我们终身。这些年,每当我感到痛苦、迷茫、困惑时,就把《道德经》拿起来读一读。过去三年中,我读了27遍,越读越觉得醍醐灌顶。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多的困惑,都会从中得到启迪。

正如新航道的突围之路,这些年,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目前在许多城市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我把这份成绩归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智慧。“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道德经》参悟透彻,就能真正寻“道”幸福。

年轻人,如果你将来求职、创业、留学或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希望你能返璞归真,认真研读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聚焦这些能够提升我们灵魂、让我们变得睿智的哲学思想。经历了千年风雨,它们并未褪去光芒,反而愈发璀璨。

和羹之美,在于双向奔赴

“3+1”中还包括“办好一场活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这项活动由新航道与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国创会联合举办,迄今已经举办了四届。第一届于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启动,截至2024年8月,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3万名青少年参与。其间经历了异常艰难的三年,我们也没有打退堂鼓,坚持把活动办了下来!如今,第五届盛会即将拉开帷幕。

这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的信念,源自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目前很多孩子缺乏表达能力,拙于语言组织,弱于逻辑思维,困于社交环境,而故事力恰是未来应对AI挑战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之一。一个年轻人,如果拥有了讲故事的强大能力,将有机会进入一所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一家企业,如果讲好自己的故事,它的产品将在海内外所向披靡;一个国家,如果讲好自己的故事,将在全世界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

四年间,许多优秀选手的亮相,印证了我们的理念。如当选“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高中组“舞台之星”的陆佳音同学,一曲轻拢慢捻,如泣如诉的古筝《枉凝眉》技惊四座,让人惊叹的还有她融通中外的远大志向,女孩从容不迫地用英语表达了自己要将中华美妙音乐传遍千山万水的决心:“成功的秘诀在于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被强烈的热情驱动前进。如今,我树立了成为外交官的理想,我的热爱将为这个愿景保驾护航。”

我们的共同追求是面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们欢迎选手用任何语言、任何文艺形式,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缘分。同时,也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了解这片山河的壮美、辽阔与深沉。

讲好中国故事,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它是在互相聆听、彼此借鉴、尊重差异的过程中,领略“和羹之美”。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新生代力量,应在“双向奔赴”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