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味蕾乘上“食”光机

2024-11-18 00:00:00曹敏
青年文摘 2024年21期

我不算贪嘴,也很少具体地馋某一样食物,但每每回忆起读书生活,总有一种味道让我难以忘怀。

那时,我所就读的学校教学质量一流,食堂大厨似乎也进修过营养学,一切菜品都严格遵循低油低盐、低脂低卡的健康标准,早餐尤其寡淡。

冬日清晨,同学们披着一抹凉风钻进教室早读,胃中时常只有二两清粥和几颗水煮蛋,虽说也很顶饱,但时间久了,馋虫在腹中横冲直撞,没有人不想念校外小吃摊的“高热量”。尤其在早餐吃了校外的肉火烧的走读生带着丝丝缕缕未散尽的香辛气味冲进教室时,馋虫便占据理智高地,同学们食指大动。

那天,我自怀中掏出一个包裹在油纸里的酥皮肉火烧时,整个教室立刻沸腾了。这是同桌老乔央求了好久,我才答应帮他带的。没错,我就是班里珍贵的走读生之一。

肉火烧是我们本地知名的早餐之一。一个好的肉火烧必须满足“表皮薄焦酥脆、肉馅鲜香嫩滑”的标准,咬下去要有肉汁在嘴里爆开的感觉……

“吾之求学路颠簸坎坷,这肉火烧未失其酥脆,实属不易。”我一番慷慨陈词后,瞬间有了功成名就之感。话音未落,老乔就如获至宝地捧着肉火烧撕咬了一大口。

打从我开了头,班里一度掀起了带饭风潮,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最初,得到校外“走私货”的幸运儿们为防止影响他人,还会躲到走廊深处的小窗户前狼吞虎咽。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吃起了这“舶来品”,我们两三个经常帮同学友情带饭的走读生后来竟扛起了携带二十几个肉火烧上学的“硬指标”。

想来也滑稽,那段日子每天早晨推开教室门,迎接我的便是几十双饿狼般的眼睛。可惜好景不长,事情很快便败露了。

随着年级部垃圾箱里的餐厨垃圾日益增多,校领导要求各班召开班会,主题是“严禁走读生携带大量早餐进校”。自那以后,校门口的警卫也如我一般,开始身兼数职。“我逃,他追”的大戏正式开场。

其实,相较于其他校规校纪,这道禁令平添了几分人道主义意味。大考在即,学生们本就时间紧、课业重,为了赶上7点钟的早自习,绝大多数走读生都在上学路上吃早餐,边吃边走,刚好在进教室时风卷残云般咽下最后一口。

所以,一禁到底是不可行的,只能说“禁止携带大量早餐”。那何为“大量”呢?

大家很快谋划出了全员参与的新策略。我们7名走读生,被平均分配了剩余35名住校生的早餐需求,刚好“一对五”。

五份早餐藏在书包里,抑或是以校服外套遮盖,足以掩警卫耳目。只是,万事总有意外。

我“被捕”那天,是个晴空万里的周一。走读生队伍有一个人临时请了病假。为确保大家都能吃上美味早餐,我当机立断做出一个“名利危中来”的大胆决定:携带10人份早餐,以校服遮盖,勇闯校门。

当天警卫处恰巧由我校见多识广的大爷值守,他轻易看穿了我的小伎俩,大吼一声:“喂,那个女同学!”

我心中咯噔一声,迅速反应过来,默默算了一下距离后,仗着自己身高一米七、腿长跑得快的优势,撒腿狂奔起来。

我一边跑,一边听到大爷在身后呼喊:“哎哟,你别跑了。我不追你了,你注意安全啊!不就是早饭嘛,我不追啦——”

我心下一喜,脚步放缓,正打算回身给大爷一个感激涕零的微笑,斜前方突然蹿出一个黑影。哦,是另一名身手矫健的年轻警卫。

我猛然发现自己上当了,紧接着便被警卫们包围。大爷轻飘飘的一句“兵不厌诈”,我便成了“典型”。

年级大会上,教导主任让我上台做检讨,三四百字的发言我磕绊了五六分钟才说完,一低头却迎上几百双饱含“崇敬”的眼睛。

其实,那天是我此生第一次站在那么多人面前发言。台下几百张青春洋溢的脸,无论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每个望向我的眼神里都藏着笑,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感激涕零”。

遥遥望去,在我们班队伍的末端,同桌老乔还从口袋里摸出一片油纸在空中挥舞了几下,然后佯装抹泪。我看懂了他脸上的那副搞笑神态,这是我们之间的暗号,他的意思是:你虽光荣牺牲了,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其实,那时的我们十分明白,学校禁止外带食物是出于对学生健康的考虑,并没有谁要真的揪住这件小事不放。警卫大爷们无数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校方领导也只是口头教育、正向引导。至于我们那时的“地下工作”,也不过是自己给自己的青春剧目“加戏”而已。

今日回想起来,如若味蕾也能乘上“食”光机,我希望能回到那一年,跟伙伴们坐在一起,笑着闹着,吃一顿早餐。

(摘自《读者》(校园版)2024年9月A刊,阿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