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迷人之处,是我们与梦想的双向奔赴

2024-11-18 00:00:00茉白
青年文摘 2024年21期

以前,我觉得“I人”和“E人”只是一个内向一个外向而已,遇到许丹妮后,才发现“E人”是藏在人群里的“宝藏”,他们凭借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轻松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宝贵的成长机会。

高中军训时,班主任为让大家尽快熟络起来,便张罗同学们表演节目。一片沉默中,一个女生主动走到中间跳起舞来。她身材微胖,动作也有些生疏,但自信满满。虽然多数同学和我一样有几分惊讶,但都友好地鼓起掌来,并且记住了她有舞蹈特长。心理学上有个“晕轮效应”,大致是说人们往往只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就用部分代替整体,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印象。那次并不完美的舞蹈,让大家对这个女生产生了活泼、热情、勇敢、大方、自信的好印象。所以当大家投票选班委时,许丹妮高票当选团支书兼文艺委员。

军训一周后,又有几个“许丹妮”陆续站出来表演节目,或者在大家围坐闲聊时主动分享个人的成长经历,令人印象深刻。而我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观察每一个人,以至于班主任第一次尝试叫出每个同学的名字时,我是唯一一个他叫不出名字的人。最后为缓解尴尬,班主任说:“你可真是全班第一低调的人啊!”我对这个“第一”哭笑不得,命运的转折点却悄然降临。

学校采取寄宿制管理,我和许丹妮来自外市,周末不像本地学生那样方便回家。虽然我很享受一个人待在宿舍的时光,但爱热闹的许丹妮总是来宿舍找我聊天,邀我去食堂吃饭。我每次点拉面时都会告知阿姨不要香菜、多放辣椒,但她似乎有些健忘,端上来的面总是漂浮着一层细密的香菜,辣椒却只有一星半点儿。

一次,许丹妮看到阿姨端来的面碗里有香菜,立即说:“这碗不是我们点的,麻烦您叫厨师重新做一碗吧!”阿姨满脸歉意地抱怨自己记性不好,许丹妮一脸轻松笑道:“一回生,二回熟,我有办法让您记住她。”说着,她追上阿姨,走到拉面档口聊起了家常,最后还互相加了微信。我不知道她们聊了什么,但从那以后,我一站在拉面档口,阿姨就热情地招呼:“不要香菜、多放辣椒,对吧?”那一刻,我心里暗暗佩服许丹妮“无孔不入”的“超能量”。

过了两个月,许丹妮一脸兴奋地告诉我她加入了校舞蹈队。原来她从小学习舞蹈,但六年级时为了不影响升学,父母便不让她继续学舞蹈。为了缓解不开心,她总是吃甜食安慰自己,慢慢地身材开始变胖。如今,在校舞蹈队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加上勤奋练习,她不仅瘦了下来,而且基本功进步也很大。对比之下,虽然我一直喜欢朗诵,但每次都是老师把机会送到我面前,我被动地接受,从不肯主动争取机会。

后来,许丹妮发现我经常驻足观看校广播台主持人主持节目,便问我是不是感兴趣。我说那是因为以前经常被老师指派参加演讲比赛,才会下意识地关注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作为“I人”的我并不想成为舞台的焦点。

可不久我便听到传闻,说我被定为全年级“六月诗会”的主持人。我向许丹妮确认这个消息时,她一脸得意,原来是她向老师和校文艺部推荐了我。吃惊之余,我开始担心自己做不好,想让她换一个人推荐。没想到许丹妮给出了一个我无可辩驳的回答:“你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行?”说完,她变戏法似的从背包里拿出一条熠熠生辉的曳地长裙,这是她参加区文艺汇演时,从一位师姐那里借来的。我心里感动得一塌糊涂,暗下决心不辜负许丹妮的一片苦心。

许丹妮是“六月诗会”的演出人员,她主动要求表演开场舞。那天我的麦克风许是接触不良,有很多杂音滑过耳际,无数目光朝我这边投来。我紧张得嘴唇发抖,所幸介绍活动起源和嘉宾的“绕口令”式开场白自然流畅、准确无误。在马头琴悠扬的曲调中,许丹妮登场了,她熟练地变换着勒马位、鹰式位、叉腰位……每个动作都利落有力,把蒙古族舞蹈的飒爽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被许丹妮自信铿锵的舞姿所鼓舞,主持也渐入佳境,虽然中途音响出了故障,但我即兴采访了上一个节目的表演者,为排除故障争取到了时间。平时不会“搭话”的我,在舞台上好像换了个人一样。

诗会结束后,有几名同学走过来说很喜欢我的主持风格,还有一位师姐想把我推荐给校园里的“名嘴”师兄做搭档。我只是羞涩地说着“谢谢”二字,就像灰姑娘过了午夜12点魔法失效一般,瞬间从伶牙俐齿的主持人变回了“I人”。幸好许丹妮及时出现替我解了围,还大大方方地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看来你需要一个像我这样称职的经纪人啊!”她一边麻利地把联系方式发到我手机上,一边抱怨我差点儿折断了别人递来的“橄榄枝”。“不是有你嘛!”我不假思索地说。“可是你在机会面前要再主动一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你。”她回答道。

我回想起她第一次表演舞蹈时的样子,和眼前纤瘦灵巧的她,判若两人。她曾一遍遍地对着视频认真排练,解锁一个个新的舞蹈动作。只要有表演的机会,无论舞台大小,她都牢牢抓住。许丹妮是那种先跳起来抓住机会,再打磨自己的人,是她让我明白,只有真诚热情地展示自己,哪怕是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赢得更多机会。成长,本来就是一件主动的事。后来,在许丹妮的鼓励下,我接连三年参加了校演讲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收获良多,整个人也自信很多。

9月开学季,我成了一名大一新生。新校园里社团招新的摊位鳞次栉比,我在主持朗诵社团的摊位前主动要来申请表填报上去。因为我已经知道,成长的机遇要自己跳起来才能够得到。青春的迷人之处,就是我们与梦想的双向奔赴,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不常有”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