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和几个朋友去了一趟冰岛。在这个全世界风光摄影师扎堆儿的小岛上,我们开车围着它绕了一圈。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同行的朋友完全没有带相机,全程只用手机拍摄。而我虽然带了相机,但也用手机拍了很多满意的作品,甚至超出了预期。回顾这次旅行,我甚至觉得如果你不是要将照片做大幅面输出,那么手机确实可以胜任大多数风光题材的拍摄了。
但是手机能胜任,并不代表你能胜任。换句话说,你需要知道如何将手机的性能发挥出来,才能在风景秀丽的地方,拍出不亚于相机的作品来。
其实早几年的手机就已经开始具备夜景模式了,利用多帧叠加和夜景算法,让手机拍出纯净并具有极高宽容度的照片。在近几年,手持夜景模式的画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仅画面依旧干干净净,还能拍摄一些光线更加微弱的场景——星空与极光,就是其中之一。
冰岛以极光闻名,即使是夏季,也经常会有整晚的极光。在拍摄的时候,有些手机,比如 iPhone,会在检测到弱光时自动激活夜景模式,而有些手机则需要你左右滑动或进入更多模式里去寻找夜景模式。在苹果手机和一些安卓手机上,夜景模式的拍摄时长也是可以选择的,理论上时间越长拍摄到的画面越纯净,细节越丰富。但对于缥缈的极光和手持拍摄来说,过长的曝光时间也意味着容易产生抖动。所以我建议使用手机自动计算好的拍摄时间就好,通常是几秒,不会长过15秒。
除了夜景模式,在拍摄极光或星空时,你还需要注意取景的搭配。也就是不要只顾着拍摄天上的“主角”,也要给它搭配一个地面的“配角”。这个配角可以是一棵树,也可以是一个亮着灯光的小镇。为此你可能需要在白天事先查找可以俯瞰城镇的山坡高点(且没有遮挡),或是找到别的适合当前景的树木或建筑。
即使是喜欢拍照的人,也不能保证在坐飞机时将相机时刻拿在手里。但手机肯定会在我们的兜里,或是座椅的口袋里。
当我即将降落在冰岛的时候,窗外的景象就着实令我惊叹,而此时我的相机恰恰就在行李架上。事实上,如果你去往任何一个以风光闻名的旅游胜地,在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都有可能目睹一些惊人而罕见的景象。那么时刻准备好拍摄就很重要了,在这方面,手机的轻便和灵活性发挥了极大作用。
在飞机上透过机窗拍摄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记住。首先为了避免机窗上的划痕和灰尘的干扰,最好让手机尽量靠近机窗拍摄,但不要接触机窗,因为飞机的震动会给画面带来麻烦。其次,在拍摄时最好不要将机翼和机窗拍入画面,所以通常2×— 5×的长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在飞机上可以注意窗外,在冰岛或其他风景名胜地区旅行时,坐在汽车上也可以多留意窗外的景色。
就像这次我们在翻越冰岛峡湾区的高山时,意外遇到了夏季的风雪,一时间原本漆黑的山脉披上了银装,那景象宛如置身于另一个星球。
美景虽好,但对于自驾和当时公路上的任何一辆汽车来说,雪中行驶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且在狭窄的山区道路上,可供停车的地点少之又少。在行进的车上向外拍摄,手机也更容易被我们拿稳,因为当车窗降下,你立刻就会被猛烈的寒风和雪花“袭击”。如果是相机的镜头,此时可能已经接满了雪和水滴,而手机的镜头较小,也比较皮实,是更放心和方便的选择。
如果说相机的优势是极致的画质细节,那么手机摄影的优势则是方便,这在拍摄长曝光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冰岛旅行时,我们去了著名的草帽山和众神瀑布,这些地方都很适合用慢门拍摄。与相机不同的是,手机可以手持进行长曝光,无需 ND 滤镜,也无需三脚架。这是因为多数手机上的慢门都是基于堆栈算法,也就是连续拍摄许多张照片进行合成。
在 iPhone 上,你可以使用 Spectre这款第三方 App 进行手持慢门拍摄,并在 3、5、9、15和30秒的曝光时间里进行选择,还能切换不同的摄像头。而对于安卓手机而言,不同机型的长曝光模式名称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叫流光快门,有的叫时光慢门,还有的就叫长曝光。在这些叫法不同的模式里,往往还会细分为车流轨迹、行人和流水。我们选择流水,并将曝光时间选在2—4秒就好,因为瀑布的流速很快,其实并不需要曝光太久,否则反而容易造成画面的抖动模糊。
说完了几个常见风光题材的拍摄,其实我还想说的是,手机是一种既能满足轻装出行,又能满足多数拍摄创意的设备,并且它还在持续进化之中。以本文提到的一些拍摄题材来说,放在四五年前是不敢想象手机也能做到的,而如今几乎任何一个品牌的中高端机型都能胜任。
此外,其实在旅行中,面对一些临时见到的景物,手机也能以灵活快速的反应帮我拍下来,这种没有压力的创作感,恐怕是已经被沉重相机装备压疼肩膀的那些朋友所遗忘的。因此,虽然我依然会建议你在去冰岛这些地方时携带相机,但也想,或者说更想建议:如果你并非专业摄影师,手中的相机和镜头也不是那么专业的型号,并且不想同时携带三脚架、滤镜系统,那么不妨去试一试如今日益强大的手机,或许它能让你走得更远,拍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