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能够跨越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深入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可良好促使聆听者深入了解音乐规律,掌握音乐技巧,提升整体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对此,本文针对音乐审美感知力培养方法展开分析,结合感受力培养需求,通过不断加强日常环境音乐浸润、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熏陶、加大音乐探索力度等途径,将音乐元素融入聆听者日常生活以及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作品感悟能力,进而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音乐审美;感受力;音乐探索;社会文化;视觉感官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3-00-03
从根本上来说,音乐是一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艺术,为强化艺术素养,提高个人审美境界,需基于音乐审美感受力,制定相关培养措施,使其逐步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美的社会风气,进而实现行为美、心灵美的有机统一。在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期间,需将核心素养贯穿于培养过程,促使人们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深入体验美好,注重挖掘对各项事物美的感知力,丰富美的体验,在不断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充分释放、升华个人情感。
一、音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性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文化的表达,在鉴赏期间,不仅代表一种听觉体验,更是情感、心灵上的共鸣。为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需注重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促使人们可以借助音乐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传达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同时,音乐审美感受力作为音乐理解、欣赏的基础部分,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与音乐旋律走向、节奏、乐曲结构、和声等多种元素具有一定关系,通过培养相关音乐基础知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使其在音乐中体会属于自己的情感,并为后续演唱、演奏提供有利条件。音乐审美感受力作为各项音乐活动的基础,可丰富人们的音乐体验,使其深入地理解、欣赏音乐作品,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深化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同时,通过不断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陶冶情操,使其深入体会音乐中的优秀文化,感受音乐的力量,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愉悦感。在不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人们对音乐、生活的感受与热爱。另外,在音乐审美期间,音乐类型能够直接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而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可促使人们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学会运用自身想象力,学习欣赏音乐,并了解我国音乐文化,激活音乐本能,感受音乐的美妙[1]。
二、音乐审美感受力具体培育路径分析
(一)加强日常环境音乐浸润
为增强音乐审美感受力,需从实际生活、日常环境方面入手,注重加强日常环境音乐浸润,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迎合时代发展规律,以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为突破口,促使人们可以充分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为音乐鉴赏提供良好条件。在全面整合音乐资源的背景下,可借助音乐MV、音乐节目进行音乐启蒙,促使人们可以对不同流派、风格的音乐进行全方位欣赏,有效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热爱,并根据自身经验、能力水平,逐渐尝试模仿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不仅能丰富自身音乐知识,还可激发音乐潜能,逐步形成自身的音乐风格。
为强化日常环境音乐浸润效果,需注重提供音乐活动等培养机会,例如,音乐会、音乐节、演唱会等,通过与音乐家、歌手近距离接触,可深入、直观体会音乐的震撼与魅力。在现代化背景下,可凭借欣赏高水平的音乐表演,逐步开阔人们的音乐视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与相关音乐爱好者深入交流,探讨音乐心得,可强化音乐审美感受力。另外,深入参与音乐活动与集会,可锻炼人们对音乐的评价、鉴赏能力,使其了解音乐内涵、表现形式,在长时间的学习下,逐步形成自身个性化、独特化的音乐审美观念,加深音乐审美认知,为后续音乐创作、表演提供有利基础。对此,需以日常环境音乐浸润为抓手,拓宽音乐视野,加强音乐互动,丰富音乐体验,实现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目标。
(二)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熏陶
在现代社会中,音乐活动、音乐盛事层出不穷,为实现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目标,可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入手,借助音乐会、国际音乐节、音乐颁奖典礼等活动,为培养工作提供展示舞台。在这期间,可借助音乐活动,将其作为音乐文化推广、普及的主要途径,促使人们开阔音乐视野,接触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与类型,为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通常情况下,音乐盛事与活动往往伴随音乐工作坊、讲座,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提供深入学习、交流机会的同时,丰富培养内容,并大幅提升音乐审美培养质效[2]。
为强化社会文化背景熏陶,需注重以音乐人、艺术家为榜样,借助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优质的音乐作品,可为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提供载体。针对音乐作品而言,不仅整体内容具备高度艺术性,同时还伴随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可促使人们在体会作品艺术内涵的情况下,注重领悟内部现实社会意义。在发挥艺术家、音乐人引领作用的过程中,可促使人们能够掌握音乐节奏、旋律,并更加关注音乐作品的内涵、深度,激发对音乐艺术的追求、热爱。在此背景下,人们能够逐步形成更加成熟的音乐艺术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趋向,在日常音乐鉴赏中,能够更加注重音乐文化价值、社会意义,提升音乐艺术审美水平。
(三)加大音乐探索力度
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魅力,在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的过程中,需注重加大音乐探索力度,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借助先进工具进行音乐鉴赏、创作,使其可以深入感知音乐内涵,并轻松地进行音乐创作,例如,采样器、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在持续探索音乐的过程中,可凭借技术优势,对声音组合、节奏与旋律编排等内容进行优化,保证自身音乐作品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先进技术工具的应用可丰富音乐鉴赏体验,提供更高质量的鉴赏环境,促使人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品味音乐的每一个细节,良好提升音乐品位,例如,音频处理软件、高保真音响设备、在线音乐平台等,彻底激发人们对音乐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音乐品位提升目标。
现阶段,受网络技术等因素影响,网络音乐社群发展态势良好,在持续探索音乐艺术性的过程中,可借助网络音乐社群,促使音乐爱好者可以深入交流,在逐步分享作品的过程中,强化心得体会,开阔音乐视野。在这期间,开展跨文化、跨地域的音乐交流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音乐体验,虚心接受其他音乐人的点评与建议,增强音乐创作动力,提高自身音乐创作水平,促进音乐文化实现传播、创新目标。从音乐创作、欣赏、传播方面入手,在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为音乐产业创造健康、积极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培养音乐视觉感官能力
音乐视觉感官能力作为音乐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关键指标,需以其为突破口,加大培养力度。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从联觉效应、审美能力方面进行训练,有效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第一,联觉效应培养。作为一种感官刺激,主要是借助感官联觉反应,促使人们可以深入感受音乐旋律。音乐需通过联觉进行呈现,从作曲家角度来看,在创作期间,可借助联觉思维,全面呈现所想表现的内容、声音,借助联觉效应,促使听众可以深入体会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使其通过内心丰富的想象力,调动自己的联觉去感受音乐。对此,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注重培养联觉能力,促使人们可以充分调动自身感觉器官,深入挖掘音乐元素与自身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例如,听觉、知觉、视觉等方面,有效提高对各类音乐要素的认知水平,例如,高低音、音强弱等[3]。
第二,审美能力培养。音乐作品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需通过个人的想象、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弱化音乐作品不具象的影响。在这期间,需注重丰富自我情感体验,促使人们可以通过情感特点深入了解音乐内涵,进而分析各项音乐元素,例如,节奏、力度、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产生内心情感共鸣。同时,注重激发人们的意向联觉功能,通过不断激发人们对音乐画面联想能力,可促使其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深化体验效果。另外,调动视听联觉能力,从视觉、听觉方面入手,促使意象画面与视觉产生相对应的联觉,顺利激发创作灵感,并对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丰富情感内涵,提高整体审美能力。
(五)强化音乐鉴赏力培养
音乐鉴赏力的培养能够直接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力,二者具有紧密联系。在培养过程中,需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音色的符号功能。音色作为音乐传播的关键要素,主要指音质,它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听觉感受,评判音乐旋律的优美与否。因此,需要培养人们的音色审美能力,促使他们强化自身对音色的感觉,增强敏锐性的同时,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形象与风格,为后续音乐鉴赏提供保障。音色主要是通过听觉感知力,将音乐要素传达给大脑,使其结合听觉经验和生理反应能力,加强对音色的辨别力。在后续的音乐作品聆听过程中,可增强对音乐音符的敏感度,深入体会音乐中的情感。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对祝英台和梁山伯主题分别采用小提琴、大提琴进行演奏,通过准确体会和认识音色,可进一步感受作品意境,强化音乐审美能力。二是丰富音乐文化内涵。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可充分反映不同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文化基础知识可显著提高音乐审美感受力。在深化音乐审美感受力的过程中,需注重优化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扩大文化领域,与美术、文学、历史等知识相融合,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其能够全方位理解文化作品,大力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4]。
(六)将音乐审美与戏剧舞蹈相结合
音乐、舞蹈作为姊妹艺术,二者具有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特点。在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的过程中,需将音乐审美与戏剧舞蹈相结合,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艺术融合,并提升整体审美素养。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可赋予音乐更加直观的体验,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艺术形式。在这期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借助舞蹈呈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而舞蹈则是音乐的回响,可优化音乐鉴赏体验。对此,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结合音乐作品,引导人们自行编创舞蹈动作,在呈现优美动作与姿态的情况下,深入体验音乐的旋律与美感,全面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提高整体审美能力。
在推动音乐审美与戏剧舞蹈相结合的过程中,需注重音乐审美情感培养。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可借助音乐活动,顺利形成情感共鸣,强化审美能力。音乐作为情感抒发的主要媒介,具有不具象的特点,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需注重结合作品情境,形成较为深刻的情感体会,进而培养其道德情感、音乐观念、人生观。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相比,音乐情感的培养可促使人们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体会乐曲中的情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七)注重应用音乐游戏培养方式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现阶段音乐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为强化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水平,可将先进技术引入音乐审美培养工作中,增强音乐审美体验的愉悦感,并为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VR技术,创建VR音乐审美游戏活动,以其为载体,打造现代化的虚拟情境,实现音乐审美游戏化发展。在这期间,需充分发挥VR的媒介作用,使其在多感官交互的背景下,打造3D音乐情境,促使人们可多感官系统同步欣赏音乐作品,顺利达到培养音乐审美感受力的目的。
结合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目标,可打造音乐情境,借助计算机交互技术,在音乐艺术作品和观赏者之间建立联结,营造个性化、真实化的意向空间。在这期间,通过借助计算机功能,使其自动捕捉主体面部、语言、眼神等一系列动态,全面增进音乐作品与主体的互动交流,强化自身与虚拟音乐意向空间的融合效果,促使审美主体多感觉系统同步的基础上,获得音乐情感共鸣。另外,VR技术的应用可优化鉴赏情境,丰富人们的体验感受,激发潜在音乐本能,使他们融入音乐审美活动中,增强整体音乐审美感受力,进而真正意义上体会音乐的魅力[5]。
三、结束语
音乐审美感受力作为人们参与艺术活动的关键能力,需加大培养力度,结合实际需求,在明确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重要性的情况下,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全面激发人的音乐本能。在具体培养期间,通过加强日常环境音乐浸润、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熏陶、加大音乐探索力度、注重培养音乐视觉感官能力、强化音乐鉴赏力培养、将音乐审美与戏剧舞蹈相结合、注重应用音乐游戏培养方式,促使人们可以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参考文献:
[1]姜丽.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培养分析[J].东方娱乐周刊,2024(08):60-62.
[2]李乐.关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4(07):188-191.
[3]南燕.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方法分析[J].炫动漫,2024(14):238-240.
[4]苏允政.关于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应用分析[J].当代音乐,2024(05):35-37.
[5]原裴忆.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应用型高校音乐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河北画报,2024(10):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