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瑞医疗(300760)的业绩说明会吸引了568家机构945名参会人员,几乎又是一个千人会议了,公司董事长李西廷等高管出席并回答了参会者的提问,首限于篇幅,本文只能摘取部分互动内容展示。
调研首先从公司发布的三季度业绩介绍开始,下面是业绩介绍的部分内容。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9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单三季度营业收入总额8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
从盈利情况来看,2024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8.2%,剔除汇兑损益影响后同比增长11.0%;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9.3%,单三季度归母净利率达34.4%,高于2023全年净利率水平。
从现金流角度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0.7亿元,同比增长42.5%。
继今年第一次中期分红之后,公司继续响应监管号召、践行股东回报,推行一年多次分红。本次三季度报告后,公司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5元,分红金额约20亿元,占今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持续超过65%。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已连续六年实施分红,截至三季度末累计分红总额达297.2亿元(包含回购股份20亿元),5倍于IPO募资额59.3亿元。
问: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便从过去几年的20%下降至10%左右,今年三季度收入增速进一步下降至1.4%,请问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未来迈瑞是否还能回到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答: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多重外部因素直接使得国内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包括医疗行业整顿导致医院采购延缓、地方专项债和财政资金不足导致医院建设推迟、以及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等等,这也是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
迈瑞成立至今已经有34年,在这34年的时间里,公司也经历过一些低谷期,这其中主要是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当然也有一定自身的原因,但每当迈瑞经历短暂时间的低谷期之后都会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例如,在2014-2015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公司收入增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回落至个位数水平,但在随后的2016-2022年这七年时间里公司收入复合增速超过了22%,增速恢复的核心原因之一便是从2016年开始聚焦的主营业务逐渐开启了高端渗透。
我坚信迈瑞一定会再次克服重重困难险阻、并回到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给各位股东带来可持续的长期回报,信心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一是医疗需求长期来看由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驱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我国对医疗投入的重视程度仍然很高,市场将长期高质量增长;二是迈瑞的产品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步入国际一流水平,独一无二的数智化解决方案能真正帮助医院提升诊疗能力和效率,同时实现医疗均质化和控费降本;三是迈瑞组织架构的成熟程度和迈瑞人经历行业变革时的应对能力早已今非昔比,我们有能力在任何环境下敏锐地捕捉外部市场机遇,获得比同业竞争对手更加优异的表现。
问: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革,请问公司认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是否还能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医疗器械从零到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中间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高速发展阶段,迈瑞的成长深深受益于此。但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的外部环境不会改变行业的长期增长趋势,用一时的行业状况线性外推未来是不合理的。当前国内仍然面临着人均医疗资源匮乏、以及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正如我们国家对经济提出的要求,医疗器械行业同样也要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公司认为行业未来仍会持续较快成长,因为这个行业成长的根本逻辑没有变化,那就是科技的进步,例如一种新药的发现必然催生出诊断的需求、一个新术式的出现也必然会带动新的治疗需求,而这背后拉动需求的是人们对于更快更早更精准的诊疗的永恒追求,大家都希望通过合理的成本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寿命,这与迈瑞的使命不谋而合。因此,对迈瑞而言,未来成长的核心逻辑是加大研发创新,通过开发更高性能的试剂、成像更清晰的影像设备来尽早发现疾病,通过更精准易用的微创外科和介入器械让疾病在早期就能得到治愈,通过结合AI大模型的数智化解决方案提高医疗水平均质化的同时,帮助医院提质增效、控费降本,最终将优质的生命关怀尽可能地惠及到每个人。过去单纯依赖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内卷、以及营销渠道拓展的厂家将不可避免地会被逐渐淘汰,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采购的集中度未来都势必提升,引导行业真正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问:对于当前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请问迈瑞有哪些可以应对的措施?公司预计何时才能见到这一挑战的拐点?
答:根据众成医械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医疗设备招标金额同比去年有很大幅度的下滑。虽然迈瑞的表现也不尽人意,但通过更大力度地推广“三瑞”数智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使得公司的表现远好于市场整体和主要竞争对手。今年1-9月,国内“瑞智联”生态系统新增装机医院接近400家,累计装机医院已经超过了1000家,并且大部分都是三级医院,“迈瑞智检”和“瑞影云++”的累计装机数量也分别超过了400家医院和1.4万套系统,数智化转型已经驶入快车道。在国内业务受阻的情况下,公司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国际市场,除了新增更多的人员编制以外,海外本地化平台建设的进度也在加快,目前已经启动和正在规划的海外生产基地所涉及的国家数量进一步增加至13个。
虽然公司难以预测未来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从当前已经看到的事实来分析,理应相信明年国内市场将有所复苏。以医疗新基建项目为例,今年这块业务遭遇困难的核心原因是缺钱。通常情况下,医院新改扩建的资金主要有三块——医院自有资金、医疗专项债、以及财政补贴,其中财政补贴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首先,从医保支出和诊疗量的数据来看,医院的日常运营是正常的,1-7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13829亿元,同比增长近15%,根据艾昆纬数据,上半年国内手术量增长超过2%,如果排除产科则增长8%。
其次,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医疗专项债1-9月发行规模为1987亿元,同比下滑了23%,但单9月发行规模为449亿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20%;地方专项债1-9月发行规模为50069亿元,同比增长不到4%,但单9月发行规模为11169亿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18%,所以9月份发债进度显著加快。同时,在国务院10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明确提出了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截至三季度末,国内医疗新基建待执行商机仍然超过230亿元,随着专项债和财政资金的到位,预计明年医疗新基建带来的收入贡献将得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