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里的温暖

2024-11-12 00:00:00林美聪老师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4年40期

炊烟升起的地方便是家。小时候,最喜欢看夕阳西斜下的炊烟袅袅,那是母亲正用土灶生火给全家人做饭。

土灶,是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炊具,如“镇家之宝”,多用砖加泥巴砌成,高约一米二左右,由灶口、灶膛、灶台、灶体、烟囱五个部分组成。无论多么贫苦的岁月,只要屋子里有一方土灶,只要土灶上升腾出热气来,日子便有生机,有希望。

清晨一早起床,母亲就开始围着土灶打转,切菜、炒菜,叮叮当当。父亲往灶膛里塞一把干透的柴火,火苗便腾地冒出来,房间里瞬间炊烟弥漫。俩人隔着烟火有说有笑,家长里短,春种秋收。

那时候生活清苦,可母亲却像魔术师,土灶就是她的“魔盒”。利用这个简陋的道具,为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变出许多美食。锅巴、饺子、红薯饼,如果有碗南瓜粉蒸肉更是像过年似的欢快。粗茶淡饭万年香,我们的欢声笑语常常穿透老屋的墙壁在乡村的空中四处飘散。

冬天的晚上也格外温暖。我和姐姐总喜欢抢着挤在母亲身边,看着从灶口飘出的火苗将母亲平静的脸映红。而我们,则故意将一双小手在火苗上伸进伸出,看着火苗兴奋地跳跃,等待锅里香气四溢的饭菜赶快熟透。赶上母亲心情好时,还会往灶膛的火堆里扔两颗大红薯,待吃完饭后,母亲在灶台上收拾碗筷,便到了我们最期待的时刻——掏出烤红薯,那可是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们姐弟最喜欢的零食。

随着时代发展,土灶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液化灶隆重登场,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等新鲜的“oTUhelEJZCAT8A2RrxZUbwLgVPuGTI6YDCxpDf04WbQ=配角儿”也联袂出演。可即使有了煤气、电器,母亲依然留着那方土灶烧火做饭,父亲笑话她跟不上时代,她却得意地说:“家里柴火有的是,烧出来的饭菜又香,何必浪费钱,有那钱还不如存着给孩子们呢……”温暖朴实的土灶就像母亲经历的一生,始终为我们保留着最热闹、最温馨的港湾。

后来家里的厨房要装修改造,实在容不下那方土灶。再加上母亲上了年纪,挑柴劈柴愈发费劲,父亲趁机劝说,可母亲执意要将土灶留下,父亲只好在厨房前再搭一隅收容它。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问母亲:“现在家用电器多方便啊,您何必那么辛苦生火做饭?”她笑着对我说:“不辛苦,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才是家嘛……”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学生心语

林老师的文章以借物喻人的形式,将土灶与母亲交织在一起,温暖朴实的土灶就像勤劳善良的母亲,带给每个人踏实、温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