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比是一门学问
◎佟晨绪
“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千余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现在有些学生圈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无不让人惋惜。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使之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对待生活,我们应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
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
总之,比是一门学问。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比出思想,比出境界,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技法借鉴
这篇议论文在构思行文的逻辑运用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分析方法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纵向分析,列举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学生举办豪华宴会的典型事TbfeE48iEHHs20RwEKEJi/EWjhIjBsSz0Tz7vgfks88=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自己对“比”的看法。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作者由秦始皇比而不鉴导致亡国悲剧令人扼腕叹息,联想到学生圈愈演愈烈的不良风气——攀比,想到“比”的选择与生活的关系,议论全面、周到,让人信服。
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作者紧扣论点,一分为二从“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和“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两个角度,运用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个层面展开论述,鞭辟入里,充满逻辑的思辨性,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二、采用逻辑严谨的论证结构
整体上,作者采用“起承转合”式构架全篇:开篇从“比”的字形入手,结合现实生活,得出“如何比,是一门学问”这一论点,可谓切中肯綮,旗帜鲜明。主体部分采用分论点对照式从“客观理性地比”“不顾实际地比”两个维度展开论述,将道理和事例的论证紧密结合,分析问题丝丝入扣,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然后合而论之,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呼吁作结,强化观点,掷地有声。整篇文章逻辑严密,论述深刻,很有思辨性,每一个论证都展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三、使用准确精练的论证语言
语言是表达逻辑的工具,论述时作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性。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和句子,避免使用冗长和啰唆的表述方式,表意精准。比如文中的论辩语言,尤其是结尾两段语势凌厉、气势不凡,如名言警句般富含哲理,不仅使论证有力,更显语言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