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联

2024-11-12 00:00:00郑燕璇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4年38期

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志高向山海,情深多流经

◎赵妙铃

奔流不息的河,不断冲破障碍,曲折向前,奔涌入海,这一路的波澜壮阔与清风朗月,都是如此动人心魄。河流曲折向前,恰如人之一生,我们难免经历艰难险阻,但仍要顽强追寻。这种进取的动力来源于对人生理想彼岸的追寻,也来源于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充实自我,滋养他人的使命。因此,我们既要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果决,也要有“江流宛转绕芳甸”的深情。【开篇点题,作者进行合理联想,揭示了文题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的内涵,同时揭示了这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语言优美,感染力强。】

如同河流曲折向前是为了抵达大海一般,奔赴理想是我们的必然归途。拥有理想,我们才能在茫茫人生路上有所皈依;实现理想,我们才能提升自我的价值,获得生命的意义。放眼历史,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一笔的人物,无不是勇敢追寻理想的人。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志,忍辱负重,最终著成《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邦游咸阳观秦始皇,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慨叹,他以此志为引,不断前行,最终建立大汉王朝。从一介匹夫到一朝天子,这中间如果没有雄心壮志作为动力,刘邦又怎能实现人生跃迁呢?我们生来平凡,但为何我们还能在这布满荆棘的一生里保持追寻的动力?都是因为远方大海的呼唤。正因为有了理想,我们才有奔腾入海的勇气和动力,我们也由此变得精彩而强大。【运用例证法,以司马迁和刘邦为例,分析了追求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丰富了作文内容。也运用了因果论证和假设论证,指出曲折向前是因为远方理想的召唤。本段句式整齐,使表达更具节奏感。】

如同河流曲折向前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一般,关注过程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体验。人生不应该只看重结果,也要看重过程。人生不应该只利己,也要利于他人、奉献社会。如果一味追求结果,追求利己,那么我们将变得功利和浮躁。苏轼曾经的理想是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一展人生抱负,成就一世的声名。但经历乌台诗案后,他也得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然苏轼并未直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内心豁达,并未因为一时得失而萎靡不振,而是在贬官路上游历了祖国河山,为百姓治洪水,修苏堤,建黄楼……同时还写出了很多美丽诗篇。没有这些经历,苏轼能够活出这样精彩的人生吗?能够被历史深刻铭记吗?苏轼之所以能够如此从容,是因为他并非只看重一时的结果、只关注个人得失,他心胸豁达,视野开阔,他既注重过程,也能看到民生疾苦。苏轼的舞台不仅在朝堂之上,更在广阔河山之间,他不仅奔流到海,他也流经多元,滋养了更多的人……【分论点的句式仿照上一段分论点的句式,使结构更紧凑条理,本段从“流经更多土地”这一意象入手,指出关注过程,滋养他人,使得人生更加丰富,呼应了材料内容RCcNgaVy+7rqF4z/yo6XiclQC+2emGHiw4c0huiZMWQ=,阐述合理。本段使用举例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以苏轼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了“流经多元”也同样带来了人生的精彩。】

志高者,不以山海为远,在当今这一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青年应抛弃精致利己主义的功利心和佛系躺平的悲观心态,心向大海,用双脚丈量大地,以双耳倾听时代呼声,从启程时的涓涓细流,成长为浩荡的江河,奔赴理想的海洋。这一路,我们剑指终点,也流经多元,我们终将收获一个丰富、豁达而精彩的人生。【文末总结,结合时代特征,从具体怎么做的角度,指出青年“心向大海、流经多元”的时代意义,升华主题,引人思考。】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104)班】

技法提纯

在写作时,无论是审题还是行文构思,都需要运用联想的方式进行思考。在审题时,特别是寓言类材料作文题和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需对题目中的关键概念进行类比式联想,使得抽象的或者复杂的概念具体化,但这种联想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需要在合理的范畴内进行思考。如果过度联想,会导致偏题离题,因此,联想要将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有机统一起来。在行文构思中,围绕核心概念可运用联想的思维方法,将相关的知识、经验、故事等结合起来进行阐述,使得内容更加充实丰富、表达意义更加深刻。

这篇作文《志高向山海,情深多流经》观点鲜明,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在审题立意、行文结构、选材等方面都具有可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审题精确,联想合理。作文能够结合材料内容展开联想,抓住“曲折向前”“抵达大海”“流经多元”这几个关键要素来进行解读。标题紧扣材料,且富有文采,引人入胜。

第二,结构较为条理,分论点的设置有层次感,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思路来组织行文内容,逻辑性较强。

第三,选材恰当,能够展2o4Nrr8bI/C9AM78JN09n8KCsCeVUSfb4L3BXVkcbhI=开联想,运用典型材料来证明观点,有说服力,也丰富了作文内容,使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

第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说理,如假设论证、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等,同时多用反问句,增强表达的气势。另外,语言优美,表达灵活,多用四字词,显得凝练生动,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瀛洲思絮录》提到,“六坊”与“三院”好比躯与首的关系,“失去‘三院’,‘六坊’中的丝织坊会织出长丝勒围自身;炼铁坊会锻出利剑戕绝肉躯;盐工坊堆出的盐山也会把莱夷的三千童男童女腌制起来”。这是“我”对于一个时代的忧思。这种忧思在物质日益丰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从《瀛洲思絮录》入手,通过对“六坊”和“三院”关系的分析,探讨其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注。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此仍有深刻的认识。这使我们对历史的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其内部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所见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就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的认识与领悟进行论述。同时还需要注重材料与语言的使用,使整篇作文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构思:

1.社会发展均衡:从“六坊”到“三院”的关系,可以看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协调、均衡发展。当前,我们要重视各方面的工作,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因物质的发展而造成精神文明的落后,也不能因科技的发展而引起生态问题。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继承,是当今社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三院”和“六坊”这两个概念让我们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了反思。

3.人类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的不断充实,人类越来越多地沉溺于“物质”的泥沼之中,而忽略了对“精神”的追寻。

【李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