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诗是情感抒发的载体,也是无数文人墨客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诗歌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其中离别情怀在诗歌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重离别,据粗略统计,唐代留存的四万多首唐诗中,送别诗有数千首;而《唐诗三百首》里,入选的送别诗至少也有三十首。
离别情怀是一种主观的情感,它与客观的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离别诗中,诗人往往会以具体的时空背景为依托,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在送别场景中,柳这一意象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人有临别相赠的习俗,相赠之物虽因人而异,但于文人雅士之间,则多以折柳和作诗的方式相送。由于“柳”与“留”发音相近,故而折柳赠别、折柳寄远、柳诗相赠演变成了一种送别风俗。这一点,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有所记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所描述的正是以柳送别的现象。因此,在送别诗中,柳不仅仅是景物描写,也寄托着送别双方的情思。
我们所学的《送元二使安西》,开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是典型的借景传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传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其中“客舍”“柳色”都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通常与离愁别绪紧密相连,而呈现出沉郁的情调,然而,在王维的诗中,原本沉郁、灰扑扑的柳树却在一场清晨的雨中焕发出了明亮清新的风采——“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里,道路上尘土飞扬,柳树被笼罩在灰蒙蒙的尘雾中,甚至让柳树灰蒙蒙的不只是灰尘,还有笼罩在人们心上的离愁别绪。而一场朝雨过后,柳树重新显现出青翠的本色,仿佛也洗去了沾染上的离愁别绪。“浥”在这里用得恰到好处,显出这朝雨足以洗涤尘埃却不至于让道路湿润、泥泞,仿佛是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准备了一条干净无尘的道路。总之,无论是干净的道路,还是青翠的客舍,抑或是绿意盎然的杨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气氛轻松的画面。尽管是离别,但它并没有让人感到沉重或悲伤,反而透露出了一种愉悦和希望的气息。
“酒是离别的曲”,在临别之际,自然少不了一杯饯别的酒。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比“折柳赠别”的柳文化更为悠久,影响范围也更广泛,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但是王维没有直接刻画酒宴场面,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分手在即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表达惜别之情,诗人频频举杯劝酒的举动中蕴藏着强烈而又真挚的惜别之情,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王维的这一句劝酒词,饱含着对朋友即将远行的美好祝愿,其中的“更”字,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场景,临别依依,有许多话想说,但思绪纷繁,一时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千言万语,都寄托在一杯杯的酒中,言语间流露出深厚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手法,通过运用环境侧面渲染相应的情感氛围借景传情,将抽象的情感寄寓到真实具体的物品中、描写行为动作举止细节背后的真情实意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打动人心。
除了“柳意象”和“酒意象”外,“水意象”也是离别情怀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这种意象的灵感来源于水的三种特有属性。首先,流水悠悠不尽的属性,它所代表的离别之情如同流水般悠远不绝,成为人们难以割舍的别意和忧愁(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其次,水具有一去不返的属性,它的流逝象征着与对方分别的永恒性,寓意着彼此之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加深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如《灞陵行送别》中“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最后,水还具有流动感的属性,这种动态的特质赋予了“水意象”生命力,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写送别诗时尤为喜欢运用“水意象”。他的送别诗几乎大部分都用“水”来抒发感情。以部编版五年级所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虽是写送别,但全篇寓情于景,笔触灵动,意境开阔,同时蕴含着浓浓的惜别情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既是写事,讲孟浩然离开黄鹤楼到扬州的事;同时也是写景,“烟花三月”这四个字,生动地展现出了江南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句中的“下扬州”的“下”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说明友人孟浩然从黄鹤楼乘船顺流而下去扬州,并为下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做出铺垫,使整首诗连贯自然,简洁明了。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宽广无垠的景象,长江的广阔水域成为诗人送别友人的壮丽背景。在这宏大的画面中,小小的孤帆显得格外渺小。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对比,更加突出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试想一下当时的惜别场景,李白与孟浩然挥手告别,船只驶离岸边,渐行渐远,直至看不见船身,只能看到帆影,然后帆影也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流向天际的江水。即使船只已经消失在视线中,李白仍然久久不愿离去,目送着江水远去,思绪也随之飘散,心中的离情别绪无法言表。李白用具体的绵绵无尽的江水来表现抽象的离情别绪,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展现了辽阔的空间,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空间距离的遥远,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既含蓄又深沉,让人回味无穷。在写作中,尤其是作文结尾写作时,我们可以学习李白这种意境十足的留白的写作方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让文章更加余味悠长。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离愁别绪的气氛灌满字里行间,这些诗词固然感人,但离别情怀不只有悲情,还可以有豪情。部编版四年级所学的《别董大》是表达豪情的离别诗之一,在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离别之景,营造出深沉的孤独感和无尽的苍凉。这两句所呈现的不仅是自然景观,还展现了诗人和好友内心的郁积,明明满腔才情却无处展现,竟沦落到如此境地,充满孤独和悲壮之意。而这种情感的抒发,则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直抒别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响亮而有力,既表达了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又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让友人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别董大》,送别的不仅仅是高适的友人董大,更是在告别那些生活中的凄凉、心灰意冷的思绪和伤感的情绪,然而,在这离别的背后,留下的却是希望和乐观。高适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别离,传达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送别之情,虽含离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别董大》中通过前两句的苍凉景象为后两句的豪迈别离做好铺垫,形成情感的转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乐景衬哀情等形成情感转折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具波澜;我们更应该学习高适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展现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精神的生活方式,学会在写作中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共鸣。
离别情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离别情怀都是写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离别情感的内涵和外延。离别诗不仅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生活、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充满信心地追求理想。
离别诗不仅是情感宣泄的载体,更是文人墨客传递心声的重要工具,它们凝结了人们对离别的思考和感悟,也成为我们理解人生沧桑的窗口。通过对离别诗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离合悲欢,体味到人情冷暖,从而更好地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面对离别的挑战,铭记心中那份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