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7月5日电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日前在摩洛哥阿加迪尔举行的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三十六届会议决定,批准对11个生物圈保护区的认定。新认定的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11个国家,其中比利时和冈比亚为首次入选,有两个保护区为跨界生物圈保护区。公报说,新认定的生物圈保护区包括比利时与荷兰的肯彭—布鲁克跨界生物圈保护区、西班牙的阿兰谷生物圈保护区、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朱利安阿尔卑斯山脉跨界生物圈保护区、冈比亚的纽米生物圈保护区等。公报强调,认定生物圈保护区有助于各国实现2022年12月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内通过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并恢复地球上30%的退化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倡导成立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为改善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造一个科学基础。中国于1973年首次参加该计划会议,目前有34个生物圈保护区,在亚洲位列第一。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被称为“大洋传送带”,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调节系统,但这一过程中冷水通过上升流从深海返回海面的现象从未被直接测量过。一项国际新研究通过染料释放实现了对海底峡谷等地形处上升流的直接测量,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气候模型进而提高人类预测气候变化的能力。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表层的温暖海水从赤道附近运往高纬度地区,并将较冷的海水从深海运回赤道地区。这种流动有助于分配能量和热量,并调节全球变暖的影响,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气候条件。在这项新研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将一桶无毒的荧光染料放至位于爱尔兰西北约370千米的罗考尔海槽中一个倾斜的、深约2000米的海底峡谷且距离海底10米的地方,然后远程触发染料释放并使用多种仪器对染料进行跟踪。研究人员通过染料运动追踪发现,湍流驱动的上升流沿着该峡谷的斜坡流动。研究人员还通过测量发现,上升流的速度比过去计算预测的速度要快得多,约为每天100米。此外,研究小组还观察到一些染料从峡谷斜坡向峡谷内部迁移,这表明湍流上升流的物理原理比此前认为的更为复杂。
★新华社阿比让7月7日电尼亚美消息: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军事领导人6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举行“萨赫勒国家联盟”成员国首次峰会,并宣布成立“萨赫勒国家邦联”。三国军事领导人称赞联盟在地区协同反恐行动中取得的成果,对今年3月宣布组建的“萨赫勒国家联盟”联合部队表示肯定,该部队旨在打击恐怖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和联盟面临的其他威胁。此外,三国还决定在邦联内部建立一家投资银行并设立平准基金,同时建立一个旨在促进人员、商品和服务流通的机制。2023年9月,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签署《利普塔科—古尔马宪章》,同意建立“萨赫勒国家联盟”。根据该宪章,任何一个缔约国在遭受袭击时,其他缔约国必须提供援助,包括军事支持。今年1月,三国发布联合公报,宣布立即退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新华社法兰克福7月18日电欧洲中央银行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不变。欧洲央行当天发表新闻公报说,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将分别维持在4.25%、4.5%和3.75%的水平。今年6月,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公报说,欧洲央行将保持政策利率收紧在足够的水平,以实现通胀回落至2%的中期目标。欧洲央行将继续基于数据和不断召开议息会议的方法,来确定紧缩程度和持续时间。
★新华社旧金山7月21日电因美国安全技术企业“众击”公司发布软件更新,导致微软视窗系统全球性宕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微软公司20日发布消息称,全球技术故障已影响850万台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的设备。微软官方博客当日发布声明称,据估计,此次事件影响到850万台视窗系统设备,占所有视窗系统设备的不到1%。尽管占比很小,但造成的大范围经济和社会影响反映了使用“众击”公司软件的企业在很多关键领域提供服务。19日,微软视窗系统、微软的其他部分应用和服务发生大规模宕机,造成多国航空、铁路、海运、金融、医疗、酒店等行业无法正常运转,众多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微软方面表示,尽管软件更新偶尔可能引发问题,但像“众击”事件这样影响甚广的故障并不常见。此次事件凸显了包括全球云服务提供商、软件平台、安全和其他软件厂商以及客户在内的整个庞大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性,“这也提醒了整个科技生态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使用现有机制优先进行安全部署和灾难恢复是何等重要”。
★《人民日报》北京7月27日电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共有钟鼓楼、故宫、天安门等15个遗产构成要素。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火星上的地震和陨石撞击会产生地震波,这些波可以帮助绘制火星内部结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由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检测到的火星地震波,认为在火星内部深层存在一个充满液态水的孔隙和裂缝区。研究认为,该区域存在于火星表面以下11千米至20千米的地方,其液态水储量远超此前认为的火星地表曾经有过的海洋所蕴藏的水量。尽管这些地下水资源因位置太深而无法开采,但这一储水层可能是生命的“避难所”。研究人员在分析中使用的一种数学模型与用于分析地球地下含水层和油田的模型完全相同。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网站上。研究人员表示,确定存在一个大的液态水储层为了解火星的过去等提供了一些线索,既然地球上深深的矿井里和海底都有生命,那么火星深层地下储水层也可能存在生命。此前已有大量证据,比如河流通道、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物等,都支持火星表面曾有液态水流动的假设,但这种潮湿时期早在30多亿年前火星失去大气层后就结束了。迄今,人类已经发射了许多探测器登陆火星,试图弄清楚过去那些液态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项新研究表明,火星上大部分水并未逃逸到太空,而是渗入了火星地壳中。“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携带地震仪于2018年降落在火星表面,这是第一个探测到火星地震的仪器。2022年12月21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在对火星进行了4年多的科学探测后,“洞察”号正式结束任务。2018年至2022年间,仪器检测到数百次火星地震。通过分析“洞察”号收集的地震数据,研究人员对火星地壳的厚度、核心的深度和组成,甚至还有地幔内的一些温度信息有了更多了解。
★《人民日报》曼谷8月19日电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中核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研讨会16日在泰国曼谷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核创未来·‘核’美家园”为主题,为深化推动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贡献积极力量。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前行、相互成就,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结出累累硕果。未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愿搭建交流发展平台,把握机遇深化合作,与东盟伙伴在和平用核方面取得创新发展。泰国高教科创部次长蓬素表示,研讨会将积极推动东盟国家与中国在核能、核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合作与协作,为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提供了平台。希望通过创新与合作推动核技术进步,实现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成果展望”发布仪式,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的代表分别作主旨演讲。
★新华社塔什干8月23日电“咸海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启动仪式2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此次考察旨在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共同推进咸海区域绿色创新合作。乌兹别克斯坦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部长阿布杜哈基莫夫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乌方对中国政府始终大力支持两国科学合作表示感谢。此次考察不仅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将对咸海区域未来发展以及当地民众生活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