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贵州赤水依托竹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竹木循环产业,积极抢占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条竹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作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17岁与竹编结缘,从开始接触竹编,到成为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再到创业开办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杨昌芹带领乡亲们学习竹编、开展研学培训等带动群众增收。
为了把竹的美展现到极致,杨昌芹成立公司、注册“极竹堂”品牌,并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到生产全过程。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她在民族村创办培训基地,带领周边村民发展竹编产业。从劳动用的簸箕,到做饭用的甑子,再到睡觉用的竹床,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让竹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直接带动民族村500余人增收。
杨昌芹介绍,“从产品看,我们主要生产竹编家具、平面竹编画、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编装饰装置等各类创意产品,除工艺品属性外,大部分具有‘以竹代塑’特性,目前有60%的销售产品以生活实用为主。从包装看,主要运用了棉麻、苎麻、纸为原料制作包装盒子和手提袋,主打环保和简洁,都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
最近,杨昌芹又陆续接到很多省内外的竹编餐具、竹编果篮等订单,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她正计划将竹编运用到白酒配套包装上,研创新的以竹代塑产品,抢抓机遇开拓发展路径。
(摘编自2024年03月09日《贵州日报》)
素材解读
杨昌芹“以竹代塑”的理念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创新和提升,也为乡村绿色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用手中的竹丝将赤水地区丰富的竹资源转化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将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竹文化的无限魅力和潜能。正是杨昌芹的坚持和努力,让赤水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发展竹木循环产业,成为推动赤水振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适用话题
乡村振兴、环保、传承文化、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