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呈现
一
1917年1月4日,北京下起了雪,天很冷,路上行人匆匆。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北京大学门口,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长衫、身材消瘦的人。他是蔡元培,新上任的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按照惯例,十几个校役侧立两旁,齐刷刷向他鞠躬致敬,空气变得很凝重。突然,他扭过身来,将腰深深地弯下去,给校役们鞠了一躬。校役们呆住了,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待遇。蔡元培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27岁是翰林,是当过中华民国的教育总长、敢和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拍板决裂的书生,是那个时代地位最高的读书人。
可是在他眼里,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是人,在人格上就应该是独立平等的,都应该有独立的尊严。蔡先生这一鞠躬,就是读书人最大的修为。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就职典礼上正式发表演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二
1916年12月20日,蔡元培还没到北京大学赴任,就一个人跑到北京西河沿中西旅社,拜访一位来自安徽的年轻人。那位年轻人看上去很不靠谱,每天除了睡懒觉,就是到处玩。
这个年轻人就是陈独秀,蔡元培知道他有晚睡迟起的习惯,就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口等。可陈独秀根本就不想去北大教书,只想回上海继续办《新青年》。蔡元培就说:“你可以把《新青年》杂志办到北大校园啊。”还对陈独秀说:“你可以来当文科学长。”
1917年,梁漱溟24岁,发表过几篇论文,听说蔡先生在北大当校长,就把论文寄给蔡先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北大读书。蔡元培约他到校长室:“你的才华可以到北大当老师。”
梁漱溟说:“蔡先生,可是我只有初中学历。”“你可以来的,就当学术探讨交流好了。”就这样,梁漱溟到了北大任教,成为一代大师。
(摘自《视野》2024年5月8日,有删改)
多维解读
1.人无贵贱,独立平等,以礼回敬,相互尊重
身为中华民国的教育总长,敢和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拍板决裂的书生,却给校役们鞠了一躬,这是读书人最大的修为。在他看来,人人独立平等,人人都有尊严,人人都值得被尊重。
2.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打破窠臼,唯才是举
蔡元培先生在就职典礼演讲中,寥寥数语就把办大学的目的与意义讲得很透彻。另外,蔡元培认为一个人只要有学问就可以,不看出身、年龄与学历,年轻的陈独秀可以当文科学长,初中学历的梁漱溟可以去北大任教,蔡元培先生不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打破窠臼,唯才是举。
适用话题
人无贵贱 独立平等 以礼回敬 相互尊重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打破窠臼 唯才是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