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南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具有较高的考查价值,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考查方向为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而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性认识;关键能力方面主要通过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获取和整合历史信息,实现概念的深度理解;核心素养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
第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共十八大
(1)举行:2012 年11月,在北京举行,这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内容
①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九大
(1)举行:2017年10月,在北京举行。
(2)大会内容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④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2018年3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
(2)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中共二十大
(1)举行:2022年10月,在北京举行。
(2)大会内容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②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觉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2.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知识链接——选择性必修1
一、当代中国法制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2.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3.中共二十大对未来五年的民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第2讲]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内涵: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意义: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脱贫攻坚
(1)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2)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3)2021年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时代之变
(1)挑战:中美经贸摩擦;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
(2)措施: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2.祖国统一大业
(1)香港、澳门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①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②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
③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①中共十九大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③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3.抗击疫情
(1)挑战: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3)影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提出:2014年,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3)内涵: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4)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形成: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中全面阐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2)影响: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实质: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知识链接——选择性必修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