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

2024-11-11 00:00:00张海涛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多依靠庄官来管理庄园事务。在温切斯特大主教的一处庄园内,佃户们通过集体纳金获得了选择庄官的权力;伯顿修道院的大总管擅自更换庄官,佃户们强烈抵制,甚至使庄园经营一度陷入瘫痪。这反映了庄园制下( )

A.庄官任免是庄园管理核心

B.领主与佃农间关系紧张

C.封建领主的权力受到限制

D.佃农具有一定权利意识

2.下表所示为中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据此可知( )

A.教皇已经控制世俗权力

B.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

C.教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

3.西班牙人本杰明在1165—1173年间的游记中记载,君士坦丁堡方圆18英里,形形色色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巴勒斯坦、俄罗斯、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罗马帝国境内商业贸易空前繁荣

B.经济发展导致西欧的城市兴起

C.拜占庭帝国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贸易

4.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基辅罗斯( )

A.外交深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B.文化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外交制度促进俄罗斯发展

D.外交特点源于地理位置

5.15世纪英格兰文学作品《亚瑟王之死》讲述了著名不列颠国王亚瑟及圆桌骑士的故事。王室有一个奇大无比的圆桌,每个骑士到来都要叙述自己的行侠事迹,由大家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圆桌旁占一席位。判别的标准不在于忠君程度而是“勇敢”“冒险”的品质。由此可见(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B.封君封臣制度完全解体

C.骑士精神受到极大推崇

D.革命思想得到蓬勃发展

6.在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时期,统治者“一方面在各个领域紧紧地依靠阿拉伯人并表现出强烈的阿拉伯性;另一方面又背离了许多伊斯兰传统,伊斯兰反对的部落偏见被重新复活。”伍麦叶人主动适应并逐渐采取了西亚北非的阶级制度和超经济强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 )

A.商业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B.统治政策兼顾宗教性与世俗性

C.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背离

D.阶级剥削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撑

7.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某学者提出“公平循环论”:没有军队就没有统治、没有国家;维持军队需要财富;财富从臣民手中获取;臣民需要公平才能繁荣;没有统治和国家就没有公平。该学者旨在( )

A.捍卫社会平等公正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鼓吹对外军事扩张

D.增加帝国财税收入

8.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其他各国难以比拟的,其中重要的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较小的宗教和各教中的派别更是不胜枚举。这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

A.是世界宗教中心

B.文化管理较为混乱

C.文化的丰富多彩

D.奉行政教合一制度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日本人喜爱唐诗擅长中国诗文

B.佛教成为中日交流的重要纽带

C.佛教成为日本社会的主要信仰

D.受隋唐影响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10.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认为:“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选择性学习中华文化

B.捍卫本国文化的主导地位

C.主张中朝文化的相互交融

D.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

11.距今约1万年前,埃塞俄比亚地区游牧民族放养的畜群和同时期撒哈拉地区及尼罗河流域饲养的畜群相似。埃塞俄比亚先民在史前时代就开始培育植物,但后世考古出土的不少物种却是从尼罗河流域引入的。这可用于说明古代非洲( )

A.采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B.南北农牧业自成体系

C.放养畜群的技术较先进

D.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

12.16世纪,桑海帝国城市廷巴克图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和其他有学问的人才,由国王支付其生活的种种费用。此外,政府还注意延揽因战祸逃亡在外的他国学者和专家,并大量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教手稿。这说明当时桑海帝国( )

A.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C.重视文化教育发展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3.近代欧洲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非洲黑人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滞。19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后,一些欧洲学者认为它是古代文明人的创作,同时又称这是外来人模仿欧洲建筑建造的,“土人”未曾参与。这说明

( )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解释

B.文献史料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研究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D.史学研究进步依赖考古发掘

14.在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创世故事里,茅香是最初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亲甜美芬芳的秀发,原住民把采来的茅香编成三股发辫,象征着思想、身体和精神的合一,以此传递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敬畏与感激。这( )

A.蕴含了浓厚的神权色彩

B.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反映了宗教信仰多样化

D.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5.下图为玛雅人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这折射出玛雅文明( )

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C.已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

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

16.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奥尔梅克文明(约公元前1300—前500年),其前期文明中心是圣劳伦佐,该地周围是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的梯田系统;其后期文明中心拉文塔遗址面积达200万平方米,有一个体积9万立方米的土筑金字塔。由此可以推知,奥尔梅克文明( )

A.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B.建筑水平高超领先于世界

C.生活方式以采集狩猎为主

D.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61—1258年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大举向外扩Ef7WqAEr2PUpPpju1cq2ljsg7w01h8kADaaoOcMQVGI=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希腊、波斯、印度等多种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融会贯通、相得益彰。阿拉伯语言文学、伊斯兰宗教学以及哲学、医药学、化学、星占学、天文学逐渐兴起;音乐、绘画、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也百花齐放、日臻完美,建筑艺术更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的安康与幸福,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多彩。

——摘编自王根明《阿拉伯文化的分期和界定》

材料二 中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阿拉伯文化曾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但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绚丽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同时也留下了那个时代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开放进取、奋发创造的文化精神。阿拉伯帝国控制了重要的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为帝国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了繁荣。

——据张桂荣《略论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文化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阿拉伯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帝国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

——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

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帝国,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据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以及桑海帝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其中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一种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以及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玛雅人发明了“玛雅历”;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并且制定了精确的历法;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据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16世纪时,西班牙帝国灭亡玛雅文明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湮灭的可能原因。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认为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学习方法报》历史新高考版新教材2024年16期

《学习方法报》历史新高考版新教材的其它文章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