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颜杨熙,今年十二岁了。我擅长绘画,是一个向往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女孩。我喜欢听歌,喜欢在安静的窗边看书,也喜欢在闪亮的聚光灯下跳舞。我相信,只要我静下心来,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体育课后回到教室,汗水不断往 下流。
“下节什么课?”有人大喊着问。
“语文!上午换的课。”
大家纷纷拿出语文课本和任务单。语文课的课前准备,大家总是做得最好的。因为,老师一进教室就要检查的呀!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习惯性地扫视全班课桌。嗯,课前准备都到位了。老师微微一笑,宣布上课,进入了任务一的学习。
“双手拿书!”老师给出指令。
“大声朗读!”我们迅速做出反应,快速u02+C+Ud5rfApHeyorrZmw==拿好书,立在桌子上。
大热天,刚上了体育课,全身上下都是汗,手臂放在桌上黏糊糊的。一些同学干脆让书呈90度立在桌面上,两手搭在桌边或垂在身体两侧,身不直,头不正地坐着。我也感到胳膊在淌汗,但一想到习课堂的读书规矩——坐姿端正、两手执课本、书本稍倾斜,便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手执语文书,呈45度斜角。这样有点不舒服,但总还是能克服的。
倒计时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停下朗读。
“说看颜杨熙——”
“就看颜杨熙。”
老师的口令把我吓了一跳。
“我要表扬颜杨熙。”我诧异地看向老师。老师走到我身边,说:“这次的读书,她严格做到了双手拿书,书本倾斜。我看到她胳膊上的汗水都流在课桌上了,但她毫不在乎,坚持按要求做。什么是严守规矩,这就是;什么是意志坚定,这就是!”全班响起了掌声……
那个平平无奇的下午,一个靠窗的女孩,爱上了习课堂。
(指导老师:林小玲)
俗话说得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天气炎热,颜杨熙浑身是汗,她却仍能克服困难,坚守课堂的读书规矩。今天,我们就顺着这位讲规矩的小作者来讲讲规矩。
★写实派★
你以为“俗话说”“常言道”……这样的表述方式很抽象,但其实,“常言”和“俗话”也是写实派的成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常言”上句与下句字字对应,简直像对联一样工整。“没”对“不”,“有”对“成”,“规矩”对“方圆”。规就是画圆用的圆规,矩就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矩由长、短两把尺合成,短尺叫勾,长尺叫股,可以用来画直线或者直角。有了规矩,便有了方圆。
★身影★
“规”与“矩”的身影曾出现在遥远的公元前21世纪。那时,我国的黄河流域遭遇洪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于是大家决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场天灾。起初,这场抗灾运动由大禹的父亲——鲧来指挥。鲧选择了“水来土掩”的方法,派人去有洪水的地方堵水,结果水患不减反增。这时,大禹挺身而出,开始治水。
《史记》中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场景:“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大禹为了规划出一套合适的治水方案,跋山涉水,勘探地势,经常随身带着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用以开辟九州土地,修建了九条水道,九个湖泊,测量了九座山的高度和形状。
★同类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不少关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同类表达。
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源于墨子说的“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
还有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由孟子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慢慢演变成“俗话说”的。
可无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都可以发现——规矩,是早就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