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中巧妙运用了专业作曲技法,体现出了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对比观察的方式,集中研究《月光》这首钢琴曲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分析作曲技法与艺术特色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以这首曲目为背景,总结德彪西应用作曲技法体现作品艺术特色的要点,为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钢琴作品的内涵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彪西;《月光》;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2-00-03
研究钢琴曲的作曲技法与艺术特色的关系,有助于更进一步明确作曲家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观察艺术特色与作曲技法之间的关系。德彪西的钢琴曲具有特色鲜明的特征。本文选取了《月光》这首曲子,分析德彪西在作曲时运用哪些技巧,写出与作品情感内涵和艺术内涵相匹配的旋律,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钢琴曲背后的艺术内涵,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视角。
一、德彪西钢琴曲的艺术特色概述
(一)印象主义风格鲜明
印象主义风格是德彪西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他也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与现代音乐转变阶段所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主要强调光线、色彩以及瞬间感受是否能够在音乐中通过音符捕捉和呈现。相对于传统音乐中的叙事性情感表达模式,印象主义风格的音乐,更善于应用和声和旋律交织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具有闪烁朦胧感的意境。听众在聆听这类音乐时,更多的会关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德彪西则意图通过音乐创作技法的应用,让听众在听音乐时,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而本文研究的钢琴曲《月光》中,也有非常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的表现[1]。这首曲子出自贝加摩组曲。钢琴乐段中有非常多的和声元素,且和声柔美而纯净,丰富了钢琴的织体,描绘了月光下具有神秘感,却又静谧祥和的景象。整个乐曲的旋律就像月光般洒在人们心上,和声就像点点星光,在不断错落闪烁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情感表达特征。这首曲子的主要描绘对象是自然的美好风光,意在引领听众通过欣赏音乐,感受月夜下的宁静与美好。
(二)善用色彩性和声
色彩性和声是指,在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色彩与和声结合运用。这突破了传统和生命的思路,应用了和弦与和声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音乐的情感色彩。从听觉感受上来讲,色彩性的和声有不同的呈现或组合形式,不仅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的画面感和空间感显著增强。回归到本文探讨的《月光》这首钢琴曲中进行观察可见,德彪西在创作时,应用了增三和弦、减三和弦以及不协调和弦这三种形式,意图营造出一种纯净但有忧郁色彩的音色效果。和弦的运用,也使得音乐的层次感更加鲜明,不同的音乐层次又有非常强烈的色彩感,能够将听众带入一种梦幻的情境中,让人们在聆听演奏的过程中产生更加自由,更具发散性的想象[2]。另外,德彪西将平行和弦融入作曲结构和声,这使得曲子的旋律更有线性动感,能够提升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另外,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集中也非常直接地应用了色彩性和声,这首作品中包含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和声旋律。通过不同的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灵活搭配,描绘了一幅幅生动且有诗意的自然景象。聆听德彪西的钢琴曲,会使听众的心灵得到净化,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温暖而柔和的怀抱中。
二、德彪西钢琴作曲技法与艺术特色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运用技法体现艺术特色
在德彪西的钢琴作曲中有非常鲜明而独特的技术方法,体现出了其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首先,德彪西非常擅长应用模糊性的手法,将传统音乐的调性框架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形式,使得整个乐曲的呈现效果更具变化感和灵活性。本文探讨的《月光》这首曲子中,德彪西就没有严格遵循传统的调性发展规律,而运用了半音阶和全音阶结合的手法,构建曲谱结构,使得整个曲子的调性有了更多的变化空间,营造出月光朦胧而神秘的效果。其次,德彪西的钢琴曲中还应用不同类型的和弦,以和弦做载体,设置不同的乐段和旋律,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特色。这种技法通常会在作品的和声乐段进行应用,力求体现出相关乐段创作效果的空间感[3]。
(二)艺术特色促进技法创新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本身就是对传统音乐作品创作方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因此,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与对应的创作技法都属于促进性创新的尝试。具体来说,德彪西善于应用全音阶和五声音阶的非常规方式,将和弦与音阶结合,增强整个音乐作品的诗意性,这种创作技法的创新应用,使得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有所提升。另外,不同的创作技法在同一乐段或不同乐段的乐曲中灵活应用,也使得钢琴音乐作品所捕捉的细微感受更加明显,能够适应不同的听众对钢琴音乐可能产生的差异化感受,从而满足不同听众的聆听需求,激发情感共鸣。而这种捕捉瞬间印象的方式,也是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色。由此可见,当创作技法打破传统约束时,新的艺术特色也就随之产生。
(三)技法与艺术特色相辅相成
作曲技法与艺术特色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有密切性的特征。创作技法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展现艺术特色。在德彪西所运用的色彩性和声技法中,会更具体地从细节入手对和弦进行选择排列,音乐作品往往会基于这种差异化的排列方式,在乐段创作时,给人以不同的色彩变化感受,音乐内容的传播方式也更加灵活。另外,艺术特色的体现与音乐呈现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德彪西往往会追求光影变幻和色彩的交融,这些艺术呈现方式需要应用特定的作曲技法。由此可见,钢琴作曲中的技法运用与艺术特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密切关系。一些创新性的技法若得到应用也能突破,形成一种新的旋律特色,使得整首乐曲的个性化程度得到提升,形成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例如,在《阿拉伯风格曲》中,德彪西则通过细腻的触键技巧和独特的节奏处理,营造出一种异域风情的音乐氛围。他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滑音使旋律线条如同阿拉伯建筑中的繁复图案,既富有变化又不失和谐,体现了技法与艺术特色之间的紧密融合。而《水中倒影》中,他通过模糊的和声进行和流动的旋律线条,描绘出水面上光影交错、虚实难辨的景象。这种对光影变幻和色彩交融的追求,正是德彪西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而这种效果也体现了德彪西精湛的作曲技法。
三、德彪西钢琴曲《月光》利用作曲技法体现艺术特色的方法阐述
(一)通过旋律流动体现乐曲动感
对于本文探讨的《月光》曲目来说,旋律的流动是这首曲目的主要特征,也是与月光这一主题高度契合的一种特征。旋律的流动也能够在钢琴演奏中体现出情感表达的生动性。德彪西在创作《月光》这首曲目时,考虑到了这一主题的流动性和情感表达的融合性要求,运用了起伏的旋律线条变化进行谱曲。整个曲子既有生动的生命力,也有流淌性的动感。例如,他应用了三间距小度环绕下行的旋律进行方式进行谱曲。这种手法不仅能够与月光洒下的静谧平和的氛围相契合,也是相对更加流畅自然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使得旋律在缓缓的流动中带着一股轻柔的推动力,引导听众跟随着音乐旋律缓缓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而在进一步的作曲编排中,德彪西注重层次感,强调对比性,他主要通过运用双手演奏和弦以及级进下行的旋律进行方式增强了乐曲的动感与表现力。部分乐段还巧妙运用了二连音、三连音乃至六连音的节奏型。这些节奏型的交替应用丰富了乐曲的律动性,使得旋律在流动中变换不同的音乐形象,体现不同的情感色彩。例如,在乐曲的插曲部分,德彪西就增加了声部的数量,体现出层次感,这使得旋律在复杂的交织过程中仍然有明确的主调线条。而这种复杂的结构能够体现出主题的效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德彪西在作曲上的高超技巧,能够保证通过具有复杂性的作曲格式应用,增强乐曲的艺术感染力[4]。
(二)通过和声色彩体现音乐艺术性
在《月光》这首钢琴曲中,对和声的色彩运用也为乐曲增添了艺术魅力。德彪西通过精心设计和弦与和声的排列方式,丰富了整首曲子的情绪色彩,人们聆听乐曲时可感受到具有变化性的听觉效果,艺术氛围十分浓厚。从作曲实践的角度来讲,德彪西首先运用了平行七和弦与九和弦等复杂性更高的和弦结构进行谱曲,这些和弦能够使和声的色彩更加立体,促使人们在听觉上产生更加朦胧抽象的体验。另外,德彪西在音乐作品中,还大胆引入了不和谐音[5]。同时,配合和声的游移变化,力求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在《月光》这首钢琴曲中,德彪西利用小三度音程环绕下行的旋律进行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月光的柔美、平和与朦胧之感。这种个性化的和声处理手法不仅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更加细腻、动人,还使得整首曲子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德彪西还注重和声的连贯xTR3k35ynobaaeMjzz3EIRukFKDTZ1VQYXd/RTrE4Jk=性与层次感,通过巧妙的和声进行与和声色彩的变化来引导听众的情感波动与思绪起伏,从而使得音乐在艺术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可见,《月光》这首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实现了钢琴作曲技法与艺术特色的完美结合,也同步达成了提升乐曲情感上和艺术上感染力的目标。
(三)通过节奏变化体现作品张力
在《月光》钢琴曲中,节奏的变化也是依靠作曲技法来体现的,而节奏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作品的艺术特色。这首曲子应用不同的节奏型,乐段也从相对平静的静态逐步向动态、有激情的方向发展。最后,又回归到静态的节奏型上。乐曲以9/8拍的行板开始,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通过弱而不虚的触键力度,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这种节奏的处理,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月光轻洒的宁静夜晚,为整首曲子奠定了情感基调。另外,节拍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德彪西虽然在节奏的设置上有一定的自由度,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尤其是在乐曲的中段节奏的变化上,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连音节奏体现,这使得乐曲的整体张力有所提升,而这种处理方式使得音乐的旋律一方面能够保持连贯,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变化体现。随着乐曲进入了核心主题的高潮部分,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节奏的强度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第41小节,E大调的高潮部分时节奏更加紧凑有力。同时,德彪西用了连续的渐强处理,使得音乐情绪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种节奏上的加速和力度的增强,使得作品在张力上达到了顶峰,给听众以强烈的情感冲击。通过节奏的变化,《月光》成KCCPxhdg/fcdU65eiacdO84aXlmAI+mXT2YjPwILEEE=功地展现了作品的张力。从静谧的开篇到高潮的推进,再到尾声的渐弱,节奏的变化如同一条情感的河流,在听众心中缓缓流淌。静谧的节奏让听众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与安详,而自由多变的节奏则让音乐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高潮部分的节奏加速和力度增强,更是将听众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让人仿佛置身于月光下的梦幻世界,与音乐产生共鸣。对于听众来说,聆听的过程也是其情感表达、情感变化和情感波动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不同的听众来说,差异化的乐段节奏特征也会给听众带来鲜明的主观感受,在不同的聆听阶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6]。
(四)通过调性处理激发情感共鸣
调性处理是德彪西在《月光》中激发情感共鸣的又一重要手段。他通过巧妙的调性布局和转换,引导听众的情感波动,使整首曲子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在这首乐曲中,作者应用了降D大调做开篇,通过柔和纯净的和声与钢琴织体,向听众展现出月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这种调性处理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在开篇的乐句中就感受到这首作品深厚而细腻的情感。而随着乐曲乐段的推进,调性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在中段区域,调性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回到了原调这种转换的过程。一方面能够体现出音乐的层次感,另一方面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通过调性的变化,能够引导听众更进一步根据乐句的节奏波动,产生情感上的波动,这种细腻的变化更能够击中听众的内心,使音乐在不同乐段都保持吸引力。另外,上文所提到的E大调在基本特征上表现为明朗而轻快。从调性转换的角度上来讲,这使得作品中的音乐情绪更加饱满。明亮的调性和静谧而平稳的调性有非常鲜明的对比,这种具有转换和过渡性的对比,能够为听众带来更加强烈的听觉感受,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处理方式也有利于引导听众通过寻找共鸣,在乐曲中找到情感寄托。总的来说,通过调性处理,《月光》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共鸣。降D大调的开篇营造出了静谧平和的氛围,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月光下的宁静夜晚。而调性转换则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情感张力,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丰富。高潮部分的明朗E大调更是将听众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让人们在音乐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宣泄。这种调性处理不仅展现了德彪西高超的作曲技艺,更让《月光》成为一首充满情感魅力的经典之作。
四、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在德彪西的钢琴曲中基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运用了多样化的创作技法。本文所选取的《月光》这首钢琴曲中,不同的乐段也融合应用了不同的创作技法,力求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强调带着更加浓厚的氛围,更加优美的旋律让听众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德彪西作为钢琴作曲家体现出其创作功底和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张鲜华.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剀谈[J].绥化学院学报,2024,44(09):94-96.
[2]雷芳,查建敏.德彪西第一集钢琴前奏曲和声现象分析[J].黄河之声,2024(14):62-65.
[3]余音.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异国情调与东方元素——以组曲《意象集Ⅱ》为例[J].当代音乐,2024(02):115-118.
[4]赵芯怡.同构联觉的建构在钢琴作品诠释中的实证分析——以德彪西的《月光》和莫奈的《月光下的航海图》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05):52-56.
[5]潘逸筱.德彪西钢琴独奏曲的和声研究综述(1950-2021)——纪念德彪西诞辰160周年[J].艺术教育,2023(12):42-48.
[6]林培涵.德彪西《雨中花园》的音乐绘画:演奏与图像的交融分析[J].黄河之声,2024(06):122-125.
作者简介:王若冰(1996-),女,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