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议进一步明确对校外实践教育场所的经费补贴和保障机制。” “建议针对不同年纪增设不同的实践教育课程,高中阶段可增加一些职业类的校外实践教育场所。”……
今年7月,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向全区社会公众广泛征求《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的意见建议。4万多人次参与意见征询活动,收集到立法建议1018条。这些建议除了来自闵行各镇人大、街道、莘庄工业区召开的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和线上征询,还有一些来自校园、暑托班的“稚嫩童声”。
形式多样 立法征询齐参与
各街镇人大结合条例立法征询事宜,陆续召开多场立法征询会,邀请区镇人大代表、立法联系点专家顾问团队、信息采集站负责人、社会实践基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镇社区学校讲师团部分成员共同参与。各街镇立法征询方式广域、全面、多元且各具特色,并以立法征询为契机,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
在浦江镇浦汇小学爱心暑托班内,浦江高级中学的高中生们和浦汇小学的低龄学生们共同围坐,建议针对年龄段增设不同的实践教育课程,具有“年龄差”的意见碰撞之下迸发了更多民意的火花。此外,通过线下“家站点”和线上“幸福浦江”公众号、“民e通”、“码上提建议”等渠道的全方位意见征集,浦江镇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参与人数近5000人。江川路街道依托思政课平台、暑托班、社区学校、立法“粉丝”队伍以及采集点信息员队伍,先后组织开展了6场座谈讨论,收集意见建议共计40条,钱天信、姚莉丽等区人大代表进入暑托班授课,生动传递立法的内涵价值。华漕镇举办的意见征询会上,社科院法学所的专家就立法背景进行解读,对条例内容逐条释法宣讲,国际友人们还分享了国际学校关于校外实践活动的经验。
随着“立法直通车”开进社区、校区、园区、街区,立法联系工作不断融入闵行人民的“生活圈” “工作圈” “服务圈”。
多方联动 为立法转化增效赋能
除了立法征询,这部“立法直通车”所开到之处更运用多方联动赋能,为青少年普法教育提质增效。
在吴泾镇“心暖阳 护成长”青少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活动上,青少年普法宣传及立法征询同时启动。镇人大办依托三级人大代表、专家顾问团、群众智囊团、各中小学、相关职能部门、研学实践基地等丰富资源,不断织密人大立法联系网格,实现立法联系校园、社区、园区“三区联动”,推动参与立法进“三中心”(文体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造立法联系宣传阵地。在梅陇镇,立法意见征询方式被滚动播放于商圈及居民区的广告大屏,吸引着居民、商圈白领、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由镇人大立法联系工作专家顾问朱晓晖的律师团队制作的征询问卷凝练了法言与民言的“双向转化”。融合了人民议事厅、亮就亮吧、文明实践益空间等十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项目的七宝镇“蒲溪雅社”里,立法意见征询活动成为来访学生校外实践中最生动具体的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在虹桥镇人大2024年新设立的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金汇高中,“立法法律与程序”特色社团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立法过程,对学生参与立法进行指导,为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进校园拓宽了实践渠道。《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草案)》立法征询便是以一场“青春视角 立法新声”为主题的立法讨论会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