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了
习作要求: 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
考场中,“五虎上将”手握重器,与难题进行着激烈的“厮杀”。这样紧张的考场,有人名震八方,有人惨败而归;有人一雪前耻,有人初露锋芒;也有人兵力充足,却被残兵败将反杀。
“史朝败退,只得九十”的消息令他大惊失色。“不能放松警惕”的心理充斥着他的内心。他的额头冒出几滴冷汗。五分钟过去了,他也攻占完了“城池”。他脚掌微转,手中攥着试卷,弓着腰,微微站起身,口中含混不清地说:“老师……我……”话还没有说完,他又一屁股坐回了座位上。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深深弯下腰,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每一座“城池”,生怕有敌军藏在角落里苟活。忽然,他发现了“城中”的一名敌军想“挖地洞逃生”,便立即命令“五虎上将”出击,将对方打败了。
又是几分钟过去了,时间已不充足,他却觉得度日如年。他精神紧绷,活力无影无踪,还不知疲倦地搜查敌军,下定决心要胜利。他下令搜查每一个角落,生怕存在苟活于世的“敌军之将”。
粮草不足,所有人只能撤退了。这时的他,身心早已疲惫,背后衣服全被浸湿,手心也已大汗涔涔。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老师)下令撤退。终于,他大获全胜,名震八方!他心中那悬着的石头被丰功伟绩击碎了。
(指导老师:曹雪艳)
●开门见山,将紧张的考场比作激烈的战场,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也很符合补充完整后的题目。
●直接描写加上间接描写,“紧张”的心理跃然纸上。
●此处动作描写细腻,将他在检查错题时的状态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出来。
●考试最后阶段,他精神紧绷,“紧张”的心理也丝毫没有松懈。
●考试结束后他的表现间接表现出了他在考场上的紧张。
作者说
写单元习作,如何能让大家读后觉得眼前一亮?我展开了奇思妙想。确定好主题,我便决定把考试比喻成打仗……这就已经算是挖好了核心概念的沟,接下来便是引文字的水。这水经过林间,流过田园,最后到达终点——展现在大家面前。
总评:“他”中有“我”
半命题作文,补充好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补充的内容——“紧张”就是本文的文眼。作者将紧张的考场比作激烈的“战场”,从氛围到心理,从神情到动作,“紧张”充斥在字里行间。在写作时,作者巧妙地将“我”换为“他”,虽然身份转换了,但是对紧张的体验感却很真实。这样的技巧,不仅避免了用第三人称描写切身体验时的割裂感,也能带给读者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东东)